關於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的思考1教育部已經明確指出,中等職業學校的辦學目標是培養社會需要的合格的初、中級技術人才。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牢固樹立“教學為學生就業服務”的重要意識,將語文教學與學生的實際和生活相結合。只有這樣,語文才能在學生的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發揮其人文特色。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教學實踐經驗,我認為作為壹名中職語文教師,我應該充分做到以下幾點。
壹是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德育功能”,滲透到學生工作、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育的本質在於教書育人。語文作為壹門基礎學科,因其獨特的人文關懷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承擔著重要的道德責任。
中職生年齡相對較小,對道德的認識和理解,對生活和學習的態度都存在壹定程度的偏差。幸運的是,我們的語文課本中有許多真善美的內容,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它們來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他們積極健康的心理,幫助他們實現人格的完善。比如在《我的母親》中,我會引導學生帶著感情去揣摩文章的每壹個字,讓學生充分體會老舍先生對母親的巨大感恩之情和深深懷念之情。這種情感教育往往能打動學生。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進而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第二,創設語文教學情境,提高語文課堂的趣味性。
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能否做到這壹點,是教師教學活動能否順利進行,教學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
中職生往往學習能力差,基礎知識薄弱,上課也很消極。課堂氣氛往往是死氣沈沈的,令人厭煩的。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會根據實際情況組織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例如,在學習莫泊桑的《項鏈》時,我問學生:“小說的結局出人意料,令人激動。如果妳是小說中的瑪蒂爾德,妳在得知項鏈是假的後會有什麽反應?”學生興趣高,積極分組討論。壹些學生問他們的問題,“為什麽弗賴斯節夫人在那個時候借給馬蒂·王爾德壹條假項鏈?”她顯然很富有。" ; "為什麽瑪蒂爾德沒有在項鏈丟失後立即告訴弗雷澤,這樣她就不用承受十年的艱辛和無意義的努力”...學生們積極討論,課堂氣氛變得活躍和諧。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語文情境,學生充分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夠積極參與學習,也對文章的內容和主題有了自己獨特而深刻的理解。
第三,註重文化課與專業課的結合,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中等職業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以追求學業成就為主要目標的發展,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科知識與學生的專業課相結合,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良好的方向和基礎。作為中職語文教師,壹定要充分認識到這壹點的重要性,在充分發揮語文課優勢的基礎上,結合學生所學專業,提高語文在學生學習、工作、生活中的實際應用能力,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提供有效幫助。
比如對於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我會在課堂上給他們進行相關的情境教學訓練,教他們服務行業的社交禮儀,教他們在工作中考慮語氣和用詞,幫助他們提高日常生活中的溝通能力和靈活性;對於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我會指導他們用正確的中文短語編寫程序,提高他們的計算機實際操作水平;對於建築專業的學生,我會帶領他們在課堂上欣賞中國古代文化中的美麗建築,培養他們對自己專業的自豪感和熱愛感,為將來更加努力和投入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四,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和表揚,註重情感教育。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基礎知識相對薄弱,缺乏學習熱情,心理素質較好,學習和心理惰性較強...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挖掘自己潛在的能力和優勢。作為壹名教師,我們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和贊揚,給予他們更多的肯定和支持,比如壹個贊許的眼神,壹個微笑,壹句鼓勵的話,這些都可以讓學生心領神會,感受到老師的關註和肯定,幫助他們恢復和建立良好的自信心,開闊眼界,更加積極健康地茁壯成長。
學生不能只是學生,他們也要進入社會。無論將來從事什麽工作,都需要壹定的語言基礎和與人溝通相處的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更要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使學生在中職語文課程的指導下,實現語文學習與生活工作的良好互動,為其今後更好的職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職業生涯中取得更好的發展和進步。
對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的思考2。中職語文教學已經不是第壹次從事了,每次都有新的收獲,城鐵半年語文教學也是如此。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課不同於普通的語文課。由於學生的特殊性,它更註重課堂內容的有效性和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所以對教師的工作會有更高的要求。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情況比較復雜,這與他們的學習情況和個人經歷密切相關。首先,中職生的語文基礎水平普遍較差,體現在聽、說、讀、寫各個方面。給學生布置了壹篇作文,學生交上來的練習有嚴重的錯別字、病句、前後矛盾。壹次語文課講詩,我問學生:“這首詩寫了什麽意象?”壹個學生說:“老師,什麽是形象?”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很多中職生初中輟學後重新進入校園或者因為學習成績不好不想在普通初中學習。換句話說,他們中的許多人是“無處可去”或“被迫”來到中等職業學校的。此外,很多中職生有特殊的家庭情況,比如單親家庭、父母離異等。當然也有壹部分是因為缺乏父母的關愛,所以叛逆,覺得很多事情都無所謂。這些特殊的原因使得這些孩子在普通人眼裏被貼上了“不聽話的孩子”、“壞孩子”的標簽。這些情況在中職生中非常普遍,也是他們處境復雜的壹個重要表現。
面對學生如此復雜的情況,教學內容和手段自然要適應他們的內心。叛逆叛逆的學生,不能說是“壞孩子”,他們心裏也有自己在乎的,能做的事情。老師需要做的就是走進他們,走近他們,用真情打動他們。
壹,貼近學生,觸及靈魂
我教的學生是14級春季班的學生,所以以《教學語文(基礎模塊)》第二冊的教學為例。下壹本教材裏有很多經典的文章,比如第壹本《洋槐》。開學第壹課,親情很好,學生也能很好的接受。這節課,我結合自己的留學經歷,給學生講了“家”和“親戚”。
“的真實存在。講座中,我沒有導入書本上的名人或事例,而是導入了壹件發生在我留學時的真實事情,從我自己的經歷中引起學生的共情,進而告訴學生“家”不是沒錢時的“提款機”,也不是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的“避風港”。它是我們迷茫困惑時的照明燈,是我們遇到困難挫折時的“燈”。無論何時何地,家都在我們身後。只要壹轉身,就能看到。這樣就縮短了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也能很快跟上課。最後,他們還被告知要用自己的方式與父母交流。在那堂課上,我非常驚訝地發現,孩子們都很有思想,很善良。我覺得他們的叛逆只是壹種表現,背後是他們的迷茫。
第二,專註於課堂,始終跟隨學生的“腳步”
中職生的年齡壹般在14到18之間,價值觀和人生觀容易受到影響。互聯網等鋪天蓋地的信息傳遞方式,使他們接受壹些信息的速度比老師更快。如果老師能在課堂上很好地利用這壹點,課堂將是獨壹無二的。我在講口語交際演講的時候,選擇了壹些超級演說家的小視頻來講解和分析。視頻演講的內容都是最近壹段時間網絡上的壹些熱點話題或者事件,而且演講的方式從頭到尾都不是平時那種嚴肅的傳統方式,所以同學們都很喜歡看。學生看完之後,可以結合自己說過的話進行分析。學生可以從各方面進行分析,針對不足之處提出改進建議。很自然。社會新話題,學生經常走在老師前面。如果我們能跟上他們的腳步,給予適當的引導,學生就能很好地融入課堂,糾正他們對壹些話題的看法。
第三,課堂上要有更多的激勵,師生要平等相處。
中職生正值花季,特點是青春熱情,朝氣蓬勃,活潑好動。同時,他們都覺得自己是“小大人”,非常重視“尊嚴”。所以,老師在維護老師威信的同時,也要盡量與學生平等相處,同時讓學生學會尊重自己,學生在學會尊重老師和同學的同時,學會尊重所有的人。例如,在壹次作業中,壹個孩子表示他想學好,但不知道從哪裏開始。寫評語的時候寫了“老師看到妳的努力了,以後上課會關註妳的”,下節課之前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了他。結果,不管周圍發生什麽事,他都能在課堂上認真聽講。還有壹個孩子,剛開始基本不出現在課堂上,偶爾出現是在玩手機或者睡覺,但是在壹次很偶然的事件中我給他留了足夠的面子。結果他悄悄改正了錯誤,開始認真聽講,還能監督周圍的人認真聽講。這些小事讓我很有感觸。孩子還是很懂事的,只是有時候需要被關註,被鼓勵,被更多的關註。
第四,用故事語言拯救課堂
由於壹些特殊原因,他們很多人基礎差,學習目的不明確,上課難免走神,玩手機,甚至打瞌睡。大多數中等職業學校的孩子對老師口若懸河的“長篇大論”根本不感興趣,對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特別反感。因此,在教學中註入快樂因素,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是教師不可或缺的“必殺技”。
14-18歲的孩子往往願意學習故事,所以在課堂上穿插壹些小故事可以吸引他們的註意力,尤其是與作者有關的軼事。壹個孩子對我說:“老師,我在學校學的東西沒有用,我學的不是真正的知識。”我回答說:“妳說的對,我在學校教室裏學到的不是真正的知識,我也不是在教妳知識。我在教妳知識,教妳和校外朋友聊天時的優越感。我平時給大家講的小故事,不是讓大家壹笑而過,而是讓大家在和朋友聊天的時候積累素材。”在課堂上,恰當地使用幽默或富有感情的語言能使學生很好地投入教學。因此,我們要善於運用恰當的語言來吸引學生,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是壹個特殊的教學課題,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雖然在之前的教學工作中有所收獲,但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所以我會在以後的工作中多向其他老師學習,在以後的課堂中繼續自己的教學反思和總結,讓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對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的思考。語文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壹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和工具學科。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語文素質不僅影響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也影響到他們以後的工作和生活。然而,從目前的現實來看,無論是從學生素質、學習情況、教學方法、教材、質量評價等方面來看,中職語文教學都存在著諸多問題,嚴重制約著中職語文教學目標任務的完成和質量的提高。如何實現中等職業學校以能力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教學目標,已經成為每個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師認真思考並努力探索的課題。
1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現象
1.1學生問題
(1)語文學科基礎薄弱。面對洶湧的經濟大潮,中職學校之間的招生競爭日益白天化,學生數量從第壹批錄取的“尖子生”變成了最後壹批錄取的“差生”。由於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來自不重視教育的農村地區,他們大多呈現出語文學科基礎薄弱的狀況。
(2)缺乏學習興趣。作為初中基礎教育淘汰下來的中職生,大部分不能正常接受語文素養再教育,語文學習普遍存在智力或心理障礙。有些學生對很多東西缺乏應有的興趣,尤其是學習方面,語文學習也是如此;有些學生雖然接受了九年義務教育,但實際上並沒有達到初中畢業生的水平。他們的綜合素質較差,抽象思維、邏輯推理和綜合歸納推理能力較弱。學習語文很難,他們經常因為聽不懂課,跟不上學習進度而喪失學習信心。有的同學認為來職校是學專業的。中文和專業是兩回事。他們是否學習並不重要。他們對語文課缺乏興趣,上課不認真聽講,課後也從不主動學習,更談不上努力。中職生熱愛網絡和多媒體。據調查,大多數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家庭都有電腦,但基本上是用來玩遊戲、聊天、看電影或聽音樂,而不是學習。
(3)缺乏正確的學習態度。中職生缺乏正確學習態度的壹個重要原因在於對語文基礎課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大部分學生對上職校和基礎文化課對自身發展重要性的誤解。絕大多數學生認為:“選擇上職校的第壹個原因是因為無奈,普通中學進不去,只好來職校;二是學壹門技術,畢業後找工作。至於是不是為了學習更多的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我沒想過。我也覺得文化程度和以後當工人關系不大。”而且在“職業”的引導影響下,他們的學習動機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功利化的特征,學生“重專業(課程)輕文化(課程)”的現象更加明顯。
1.2教師問題
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壹直存在壹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就是大部分教師主要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忽視學生的獨特性和自主性,把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強行灌輸給學生。上課時,口若懸河,古今中外,家事國事,天下事,滔滔不絕,無所不包。揭示了中職學生語文課堂主要表現出“四講四輕”的特點:1。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2.重理論灌輸輕實踐教學;3.比起習慣養成,更註重形式上的說教;4.更重視性教育而不是人格引導。尤其是中等職業學校,現代化教學設備不足,教師基本上還是沿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這種課堂教學容易讓老師累,學生容易累。教育教學的結果只求知識復制的正確性,完全忽視學生的經驗能力。
1.3課本問題
(1)現有的中職語文教材內容豐富,容量大。由於課時的減少,壹套四冊的語文教材往往只用壹兩冊,在教學中無法體現整個教材體系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⑵中職語文教材更新緩慢。多年來,壹套教材壹套用,老師的“教”變成了簡單的重復勞動,教學缺乏應有的活力。教學內容陳舊,離學生生活越來越遠,對學生缺乏吸引力。
⑶中等職業教育特色不突出。現有教材大多缺乏對中職學生的全面考慮,不能體現“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教材新理念。
⑷不同專業的語文教學目標和要求基本壹致,不能充分體現不同專業類別的不同要求。無論是烹飪技術、旅遊管理等文科專業,還是機電機械、化工技術等理科專業,語文教師使用的都是同樣的語文教案、同樣的語文進度、同樣的語文試卷,甚至是同樣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這就使得語文教學為專業服務時無法適應和實現時代的要求。
2針對問題的有效對策
鑒於以上情況,今後的中職語文教學應以就業為導向,結合當前市場經濟的特點,以學生就業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學有所用。
2.1重建學生的自尊
如果學生有良好的自尊和自信,將為學生今後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打下堅實的基礎。否則無論是對待學習還是生活,他們都很難有自信。因此,在數學教育中,中職教師不僅要有意識地保護學生的自尊,還要培養學生的自尊,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教師應該關心學生,尊重他們,理解他們,幫助他們。老師最好充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2.2樹立職業教育的理念
教師要轉變觀念,加強自身的學習和研究。中職生與普通高中生在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等方面存在壹定差距,導致學習成績差距較大。另壹方面,與高中生相比,中職生有許多鮮明的特點,如思維敏捷、實踐能力強、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適應能力強;而且追求時尚,追求財富,出人頭地的夢想很強烈。
2.3精心設計的課堂
中職班級課堂紀律普遍較差,學生學習氛圍不濃,學習環境不太好。這對中職語文教師的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教學活動中,要有獨特的、有創造性的見解和行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精心設計題目,引導人們進行語言組織、問題設計、場景布置、黑板設計等。還要註意課堂氣氛的渲染。面部表情、聲調、手勢甚至眼神都可以調動學生的情感反應和合作。創設與文章內容相壹致的情境,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賞文章內容,甚至不自覺地進入文章角色,學習語文的主動性自然會提高。
2.4采取多元教學評價模式。
如何讓職校生走出失敗的陰影,感受學習的魅力,體驗成功的喜悅,在新的學習環境中重新樹立學習和生活的信心,是我們中職教師首先要考慮的問題。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越來越明顯的是落後的、統壹的、終極的成績考核方式成為學生發展的障礙,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咀嚼在職考試失敗的滋味,極大地影響了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因此,要讓每壹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發展,獲得成功的體驗,就必須改革現行的終極性、知識性、壹刀切的考試模式,建立新的語文考核方式,突出過程性評價,註重興趣培養和能力培養,讓每壹個學生都能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他們的主觀精神。
2.5整合教材,突出職業教育特色
語文教學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這就需要教師靈活運用教材。選材時要貼近實際,註重實用性。主要是為了兼顧不同專業,不同專業的語文教學不應該以統壹的模式進行,而應該有所偏向。重點是指語文教學在內容安排和教學方法上向專業的“傾斜”。比如妳是數控專業的,妳可以選擇壹些關於數控的資料性文章,包括數控技術的發展演變、創新和發展前景等。,並讓學生選擇壹種產品結合所學的講解方法寫壹篇產品說明書;對於計算機專業,可以嘗試讓學生在電腦上練習寫作文,結合文檔編輯通過郵件提交。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材的選用也要註意職業教育的特點,即以就業為導向。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重視語文知識和能力的培養,還要加強課程的人文性和職業活動中必要的精神素質和能力。學生的學習應該滿足他們未來工作的需要。
3結論
誠然,影響語文課堂活力的因素很多,但只要教師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抓住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意識,化被動為主動,化不利為有利,化消極為積極,就壹定能打破語文課堂沈悶的局面,在輕松、愉快、和諧的氛圍中實現既定的語文課堂教學目標和任務,最大限度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