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88歲母親的葬禮適合放什麽音樂?

88歲母親的葬禮適合放什麽音樂?

適用於葬禮的音樂有《葬禮進行曲》、《哭泣的歌》、《燭光下的母親》、《哀悼的歌》和《送別的歌》。

1,葬禮進行曲

肖邦的《葬禮進行曲》靈感來源於骷髏。有壹次,肖邦來到法國畫家齊姆(1821—1911)的畫室解悶。當時肖邦受到法國傳說中惡靈的困擾,晚上經常做噩夢,夢見妖怪要帶他下地獄。這個夢讓齊姆想起了畫室裏壹個打扮成鋼琴演奏者的骷髏的形象。

他把這件事告訴了肖邦,但這啟發了這位音樂家。晚上,肖邦臉色蒼白,眼神呆滯,裹著床單,坐在骷髏旁邊。突然,錄音室裏寂靜的空氣被寬廣、緩慢、嚴肅、深沈的音樂打破了。原來他是在鋼琴上寫葬禮進行曲。

2.《哭泣的歌》

《哭嫁歌》是貴州省鳳岡縣的壹首民間文化歌謠。哭嫁歌在鳳崗地區非常流行,在婚喪嫁娶中也很常見。壹般女生玩哭。分為婚禮歌、喪歌、孝歌三種。在農村,老人去世後都會“哭”,哭的對象多為去世的父母、叔伯父母、家中長輩、親戚。

3.燭光下的母親

歌詞《燭光下的母親》寫於1987,是作詞人李春麗寫的電影《眼鏡裏的海》中的壹集。這是獻給她患病多年的母親的。那時候,她還是壹名高中生。每句話都被母親感受到,被母親認可,被母親喜愛。

作曲1988,歌曲由段品章首唱。毛阿敏在各種聚會上演唱後,這首歌迅速傳播開來。這部作品的音樂有很強的人情味。

4.哀悼之歌

《喪歌》是中國傳統喪葬儀式中唱的壹首民歌。又稱“冠”、“夜歌”、“喪歌”、“挽歌”、“喪鼓”等。喪葬歌壹般只在老年人和中年人去世後的喪葬儀式和習俗中演唱。喪葬歌可分為四種內容和三種曲調。

5.《告別曲》

送別歌是壹首由藝術家李叔同創作的中文歌曲。經過幾十年經久不衰的傳唱,已經成為壹首經典歌曲。是城南壹個老故事的主題曲。《送別》的歌詞類似於中國詩詞中的長短句,古典詩詞中的飄逸,但含義平實易懂。

整個中文歌詞和曲調是相輔相成的,幾乎找不到壹首作曲後重新創作的歌曲。壹些評論家認為,李叔同的歌詞濃縮了古典小說《西廂記》第四部《別了,亭子》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