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誌摩的詩沒有郭沫若的奔放,也沒有聞壹多的深刻。有的飄逸空靈,如潺潺溪流,如清風明月。他的詩大多沒有憤怒,沒有吶喊,沒有慷慨的歌唱,甚至沒有希望和恐懼。有的只是迷茫的微笑,沈重的沈默,對自然的眷戀。他追求的是壹種寧靜和諧無沖突的美的境界,他表達的是經過理性篩選過濾的情感。
徐誌摩雖然是壹位感情豐富的浪漫主義詩人,但他在詩歌中盡量表現出節制,防止感情泛濫。這壹建立在“理性控制情緒”原則基礎上的美學命題與“中和之美”是壹脈相承的。
徐誌摩詩歌中的自然美主要表現在感情的真實和意象的清新自然。
詩歌是詩人人格的表現,就像詩人自己壹樣。徐誌摩詩歌中的感情是率真的,沒有任何矯飾,是他對自由、愛、美的樸素信仰的率真表達,是他“無關情感的泛濫”。《快樂的雪花》、《嬰兒》、《尋找星星》、《我有壹份愛》等文章表達了他對人生理想的熱切追求。為了“向日之星獻愛心”,他寧願讓荊棘刺穿他的腳,冰雹打破他的頭。為了找到自己的理想,他願意忍受痛苦,做出犧牲。但他的理想主義與中國的社會現實之間存在著距離和不可調和的矛盾,所以他抑郁、沮喪、被詛咒,他要“拋棄這個世界,為我們的愛情而死”。無論喜怒哀樂,余誌摩都是那麽自然,那麽自然。
作為浪漫主義詩人,徐誌摩對自然的偏愛更甚於前人。這當然和他的人生理想分不開。他認為生活是痛苦的,只有自然是純潔的。對待這個社會和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回歸自然的質樸,這和老莊的回歸有相通之處。他的詩歌意象多為輕盈纖細、空靈飄逸的自然意象,如風、雲、月、星、雪、蓮等,尤其是“雲”的意象,在他的詩歌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還有“雲”、“白雲”、“黃雲”、“烏雲”、“雲影”、“紫雲”、“飛雲”、“褐雲”、“雲濤”、“雲潮”等等,真可謂是在五彩繽紛的雲海中遨遊,直到最後消失在生命的雲海中。在《滬杭汽車》中,他用“煙、山、雲、影、水、橋、悶聲、松竹、紅葉”九個意象,構成了壹幅色彩斑斕的秋景畫,類似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
徐誌摩是倡導新詩格律的重要現代詩人,但他並不像聞壹多那樣有明確的理論主張,而是在理論的指導下以精確的格式寫詩。徐誌摩的詩更“野”,追求節奏但不完全拘泥於格律,而是有所突破和創新,詩歌奔放、靈動、自由。在這方面,徐誌摩與李白頗為相似,從中可以看出,徐誌摩的詩歌受盛唐詩歌的影響很大,也可以看出,徐誌摩創造性地繼承了古代詩歌的韻律美。
《誌摩詩集》中的許多詩歌都有著鮮明的節奏感,那些特別典型的作品,就像音樂壹樣,有著相當完整的音樂旋律,而這種音樂性與詩意是相融的。雖然徐誌摩和其他現代詩人壹樣,對傳統有著強烈的反叛心理,把目光投向了西方,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完全脫離了古代詩歌的傳統。當他們選擇西方詩歌時,古老的民族傳統都在暗中指導著他們的選擇。他在借鑒外來文化和詩學探索中國新詩的發展方向時,往往能站在壹個新的高度,用新的眼光對傳統文化和傳統詩歌做出新的闡釋、評價和選擇。徐誌摩對傳統詩歌的繼承和創新對當代新詩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吳)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