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望廬山瀑布的詩與解釋

望廬山瀑布的詩與解釋

原文

望廬山瀑布

李白?【唐朝】

紫色的薄霧被太陽光照亮,瀑布懸掛在山前。

高高的懸崖絕壁上,仿佛有幾千英尺高,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堂墜入人間。

翻譯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出紫色的薄霧。從遠處看,瀑布就像掛在山前的白色絲綢。

高崖上似乎有數千尺的瀑布,讓人懷疑銀河是從天上落到地上的。

給…作註解

香爐:指香爐峰。

紫煙:指陽光穿過雲層,從遠處看像紫色的煙雲。

從遠處看。

掛:掛。

前川:壹部叫《長川》的作品。

川:河,這裏指瀑布。

直: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這是誇張的說法,不是真實的參考。

懷疑:懷疑。

星系:古人指的是帶狀星系團。

九天:壹天“半天”。

做出贊賞的評論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廬山瀑布的壯麗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第壹句“日照香爐出紫煙”。“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峰。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似香爐。由於瀑布的緣故,水汽蒸騰,在燦爛的陽光下,仿佛有壹個頂天立地的香爐,紫色的煙霧在冉冉升起。壹個“生”字形象地描述了煙雲升騰的景象。這句話為瀑布設置了宏偉的背景,也為下面直接描述瀑布渲染了氣氛。

第二句是“遙望千川懸瀑”。“遙望瀑布”壹詞照顧到了“遙望廬山瀑布”這個標題。“懸千川”是指瀑布像壹個巨大的白練,從懸崖上直垂到前方的河流上。“掛”字由動轉靜,生動地寫出了遠處的瀑布。

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眼,勾勒出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中白練掛,激流沖下山來,構成了壹幅華麗壯麗的畫卷。

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振振有詞,鏗鏘有力。“飛”字生動地描繪了瀑布噴湧而出的情景;“直下”既形容山高坡陡,又表示水流之急。天直落,勢不可擋。

詩人還不滿足,又寫了壹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讓他想從天而降,驚為天人。“疑是”值得玩味。詩人明明是恍惚中說出來的,讀者也知道不是,但都認為只有這樣才更生動,更真實。秘密就在於詩人之前的描寫中已經孕育出來的意象。高聳的香爐峰隱藏在雲霧中。看著遠處的瀑布,就像從雲端飛下來,墜落在天空中,自然聯想到壹個星系從天而降。可見“疑是銀河定九天”的比喻雖怪,但並非憑空出現在詩中,而是從形象的刻畫中自然浮現出來的。

這首詩在比喻、誇張、想象的運用上極為成功,立意獨特,語言生動,洗滌明亮。蘇東坡很欣賞這首詩,說“帝遣銀河落脈,古有謫仙”。“神仙”就是李白。《望廬山瀑布》確實是身體描寫和抒情的範例。

創作背景

這首詩壹般認為是李白在公元725年(唐玄宗十三年)左右去金陵途中第壹次遊覽廬山時所作。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稱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杜麗”。為了把自己和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也就是“小杜麗”區別開來,杜甫和李白也被壹起叫去了。據《新唐書》記載,李白是(梁王李鬼)的第九孫,與諸王同宗。他性格開朗大方,愛喝酒寫詩,喜歡交朋友。李白深受黃老整理村莊思想的影響。李太白的詩集代代相傳,他的大部分詩都是在喝醉的時候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入酒》、《賦至》、《初作白帝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