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原創

原創

原文|主題|欣賞|著名文學作品《詩人與惡魔之歌》摘要

作者簡介洛夫,臺灣省著名詩人,原名莫洛夫。出生於1928。湖南衡陽。我在私立學校讀了三年,然後去了衡陽民族中心小學。1948高中畢業,考入湖南大學外語系。1949年7月隨國民黨去臺灣省。到臺灣省後,1951考入國民黨政治幹部學校,畢業後加入臺灣省海軍陸戰隊。從65438到0955,他成為臺灣省左穎軍事廣播電臺的新聞編輯。1959警官外國語學校畢業,去金門當聯絡官。1965 165438+10月赴越南擔任“顧問團”顧問兼英文秘書。1967 165438+10月返臺,就讀淡江文理學院英語系。1973年,愛情46歲,這所學校畢業。同年8月,以海軍中校軍銜退役。洛夫從事詩歌寫作、翻譯、教學、編選四十年,作品豐富。1954年與張默、雅賢共同創辦《創世紀》詩歌雜誌,並擔任主編多年。創作詩集有《淩河》、《石室之死》、《外集》、《江無岸》、《時傷》、《魔歌》、《釀酒石》等。、詩集《詩人的鏡子》、《愛情詩選》等。,並翻譯了《雨果傳》等。

內容摘要

金龍寺

深夜/是遊客下山的小路/蕨樹/沿著白色的石階/壹路嚼下來。

如果這裏下雪/只為看/壹只受驚的灰蟬/點亮山中的燈/壹盞壹盞點亮。

便捷旺鎮

說著說著我們就到了落馬洲/霧氣升騰,我們迷迷糊糊的停了下來/手心開始冒汗/思鄉之情在望遠鏡裏被放大了幾十倍/當距離被調整到令人心跳的水平/壹座遠山迎面飛來/撞上了我/受了嚴重的內傷/生病了/病得像山坡上只剩壹朵花的枯杜鵑/蜷縮著。這時候/壹只白鷺從水田裏驚起/飛過深圳上空/突然回頭/而這時候,鷓鴣哨著火了/那冒煙的叫聲/壹句話/穿透了異地三月的冷泉/我的眼睛燒紅了,我的血在沸騰/但妳翻起了妳的大衣領子後來問我/冷不冷?/驚魂過後是春分/清明節不遠了/我居然聽懂了廣東方言/當雨水把遼闊的大地變成藍色的語言/這裏!妳說福田村是水圍/昔日故國的土,觸手可及/可我抓到的還是壹片冷霧。

長恨歌

那朵玫瑰,像所有的玫瑰壹樣,只開了壹個上午——巴爾紮克。

壹個

唐玄宗/從/水下的聲音/抽出壹縷黑色的發哀

她是/楊氏族譜/壹塊白肉/鏡中玫瑰/開在溫柔的畫筆下/壹個所謂的自然美/壹粒粒/華清池/等著雙手托起/泡沫/無處不在/宮中/酒硬吸之後/就是* * *。

他舉起燒焦的手/喊道:/我* * */因為/我要* * */因為/我是皇帝/因為/我們見慣了血肉之軀。

他開始躺在床上看報紙,吃早飯,看頭發梳好,看奏章/封/封/封/從此/國王從不早朝。

他是皇帝/而戰爭/是壹灘無論怎麽擦都擦不掉的水/粘液/在被子裏/戰爭中,在遠方/遠方,戰火和毒蛇升騰,天空是啞巴/頂著令人恐懼的發型/鼓,用火紅的舌頭舔著大地/。

江河/還在燃燒/兩股之間的戰鬥/忍不住要戰鬥/為國家的大事而戰鬥/女士們,女人和女人的血只能往某個方向流/今天的第六軍沒有/就這樣。在這馬尾坡之前/妳是那個楊旭/在大風中把妳高高地抱在廣場上/壹堆昂貴的肥料/滋養/另壹朵玫瑰/或/歷史上/另壹個。

恨,多半是從火開始/他望著窗外/他的頭/隨著鳥群/目光擺動,隨著夕陽變色/他呼喚的名字/掩埋了回聲/傍晚在房間裏走來走去/未央宮的每壹扇窗戶/他都站過/冷白的手指在摳鼻煙/輕輕咳嗽/全城海棠皆禁/壹夜雕零/秋風/他拍打著胡須。壹朵晚香玉在簾後爆炸,然後伸出手指,抓起壹本《水經註》。水聲汩汩,他卻不明白河水流過他掌心時為何流淚,而不是咆哮/他穿上衣服/他燙了皮/他從冷玉中醒來/千室燃燭/樓外明月照不眠/壹個女人/壹張臉從墻裏走來。

突然/他瘋狂地尋找那根黑發/她遞了過來/壹縷煙/水,註定要升上雲端/汙垢,變成幹渴的青苔/藏在樹葉裏的臉/比夕陽更絕望/嘴裏含著菊花/眼睛裏有黑井/身體裏有戰爭/壹場尚未引起的小風波/在她手裏/牙疼/再也出不來/。

時間地點7月7日/永生之宮/壹個高瘦的藍衣男子/壹個無臉的女子/火焰繼續升騰/在白色的空氣中/壹雙翅膀/壹雙翅膀/殿外飛舞的月光/漸行漸遠/呢喃/閃爍而苦澀/風雨中傳來壹兩個短句的回音。

作品賞析《詩人與魔鬼之歌》是洛夫詩歌的分類選集。《詩魔》被臺灣省詩壇所稱道,基於他早年的超現實主義,表現手法近乎魔幻。《詩魔之歌》根據不同時期的詩歌觀點和風格分為六個部分:抒情、探索、回歸、禪趣、思鄉和故國之行。抒情作品大多以表達個人情感為主,愛情構成了創作的主要沖動。探索篇壹方面試圖深入探討現代人的生存處境和生命本體,另壹方面也致力於超現實主義的實驗,旨在探索潛意識,表現內心世界的神秘,意象奇特,詩意思維難懂,與傳統詩歌的創作規範相悖。在創作回歸的作品時,洛夫開始對文學傳統進行審慎的評價,逐漸導致了詩學觀的逆轉和情感、語言風格的回歸。對他來說,回歸不是倒退,而是迂回前進。換句話說,它是另壹種精神領域的探索,是另壹種藝術境界的表現,但絕不是“新古典主義”。他仍然執著於對現代性的追求,只是運用古典題材,融合前人的特殊技巧來表達自己的現代精神和思想。生活中的禪意文章的特點集中在題材的定位和語言的風格上。壹部分是表現日常生活的趣味,壹部分是對自然的直覺和宇宙的奧秘,應該算是奇妙的悟道或者禪趣。《愛》的創作在探索中經歷了壹個不斷演變的過程:早期對現代主義狂熱的擁抱,中期對傳統價值觀的重估,後期對鄉愁的抒發、對中國的關懷、對現實生活的落實。每個階段都是新的開始,也是新的挑戰。愛情是臺灣省詩壇多年來爭議最大的詩人。人們紛紛批判《創世紀》的超現實主義路線,愛情首當其沖。《石室之死》就是這方面的傑作。壹種理論家認為《石室之死》是生命之初的前語言形式,石頭/血/雪是其最原始的語言意象原型。換壹種體驗方式,我們也可以把愛情詩意世界中的“石頭/血/雪”三個原型,看成“黑/血/白”三原色。《長恨歌》是與白居易長詩《長恨歌》同題的現代長詩。它的創作是現代與古典的斷裂、對抗和碰撞。評論者認為,在這首詩中,今天和歷史在碰撞中突然重疊:現代世俗主義和古代宮廷密不可分;“封”的凡人生活和瘋狂的性行為,也和皇帝“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命運混淆了愛情的長恨歌把今天的歷史變成了今天的歷史。《臺灣省詩史》認為,這首長詩巧妙地象征了床上的戰爭和戰場上的戰爭,刻畫和表現了唐皇的昏庸和* * *同時也諷刺和批判了現實中的貴族和極權主義者。詩中看報、吃早飯、跺腳的動作,看起來更像20世紀的唐朝皇帝。《金龍寺》屬於“人生禪趣”詩的壹種。愛不贊成把這類詩說成是“禪悟”,他更願意把它們看成是嚴羽所說的“妙悟”或“禪意”。金龍寺是壹首描寫山景的詩。這座山上雖然有廟,但全詩沒有宗教氣息。最後壹節寫了鐘聲,鐘聲壹直在響。然而,詩人覺得鐘聲咀嚼著羊齒,壹直咀嚼著。這裏“通感”的場景是基於蕨類植物似乎被咀嚼過。下壹節講的是禪寺雪景。暮色來了,壹盞又壹盞的燈,在雪白的背景上,亮起了紅色的光,就像壹場驚世駭俗的灰禪。與往常不同的是,詩人在這裏的風景是動態的,而這種動態的產生完全是由於詩人高超的想象力。《入山無雨》也是壹首有趣易懂的詩。最後幾行是:“下山/依然無雨/三顆苦澀的松子/沿著路標壹路滾到我腳邊/伸手去拿/居然是鳥鳴”。鳥怎麽抓?看來詩人此時可能是想抓住那只尖叫的山鳥,不經意間伸手抓了幾顆松子,於是以為是鳥鳴。《歸鄉的界限》是壹首真情、深情的懷鄉詩,表現的就是通常所說的“鄉愁”。這是壹次真實的經歷。3月1979日上午,兩位詩人洛夫和余光中驅車從港羅馬邊境出發,用雙筒望遠鏡眺望“故國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