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兒童古詩詞教案設計方案

兒童古詩詞教案設計方案

兒童古詩詞教案設計方案(精選5件)

兒童古詩詞教案要求對背誦古詩詞進行初步學習,了解其意境。通過各種學習方法激發孩子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如何給孩子寫古詩詞教案設計方案?在這裏,我給大家分享幾個幼兒古詩詞教案的設計方案,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兒童古詩詞教案設計項目1

活動目標

1.在對詩歌有初步了解的基礎上,學會帶著表情背誦古詩詞。

2.嘗試通過朗讀和配樂演唱來學習古詩詞,激發演唱古詩詞的樂趣。

3.要明白食物來之不易,要珍惜。

要準備的活動

Ppt課件

活動過程

壹、對話引出話題。

老師:孩子們,妳們今天早餐吃了什麽?

老師:妳知道妳早上吃的饅頭和粥是什麽做的嗎?(老師根據孩子的回答繼續提問,直到孩子答不上來)

老師:說實話,都是農民叔叔種的。看啊!農民的叔叔來了。

2.(展示農民鋤地的畫面):農民伯伯在幹什麽?

3.老師:在古代,有壹個名叫沈李的小男孩。看到農民伯伯這麽努力,寫了壹首古詩叫《悲憫農民》。我們壹起來聽聽吧。

第二,學習古詩詞,對詩詞有初步的了解。

1.(展示視頻)完整欣賞古詩詞。

2.老師:這首古詩叫什麽名字?(展示ppt1)

3.老師:這首古詩是什麽意思?讓我們壹起來看看。

逐句講解,學會讀古詩。

(展示Ppt2):圖片上是誰?他在做什麽?看,孩子們,掛在天上的紅色是什麽?那

妳知道太陽什麽時候最紅最熱嗎?

老師總結:中午,陽光燦爛地照耀著大地,農民伯伯還在田裏除草松土。

壹起讀第壹首詩,學做農民伯伯除草的動作。

(展示Ppt3):妳在農民伯伯的臉上看到了什麽?汗水滴落在哪裏?

老師總結:太陽火辣辣的,不壹會兒,農民伯伯的臉上流下了汗水,滴到了秧苗下的土裏。農民伯伯辛苦嗎?

壹起讀第二首詩,學做農民伯伯擦汗的動作。

(展示Ppt4):這是什麽?誰知道我們每天吃的食物來自哪裏?

第三段和第四段壹起讀,學習每天吃飯的動作並記住。。

老師:讓我們壹起完整地讀壹遍(完整地讀兩遍)

5.老師:孩子們讀得真好。如果他們帶著音樂讀會怎麽樣?(隨音樂背誦兩遍)

6.老師:孩子們讀得真好,看起來都像小詩人。我們再加上剛才的動作來讀壹下。(帶動作評分讀兩遍)

7.老師:剛才我發現有幾個小朋友背誦的很好,就請他們表演(個別小朋友表演)。

第三,通過引用“月婆婆喜歡我”的曲調,學會唱古詩,萌發喜歡古詩的感情。

1,老師:老師還把這首優美的古詩編成了壹首優美的歌。我們來聽聽。(老師示範唱歌)

2.小朋友學唱《農民》。

第四,從小教育孩子珍惜糧食,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老師:小朋友,學了這首古詩,我們知道我們每天吃的食物是從哪裏來的嗎?農民伯伯那麽辛苦,我們的孩子吃飯怎麽辦?

(展示圖片):妳們看,小朋友,這兩個小朋友在幹什麽?妳喜歡哪個孩子?為什麽?

五,結束。

老師:小朋友,我們給後面的嘉賓和老師讀壹下今天學的這首古詩吧。

兒童古詩詞教案設計第二部分

教學目標:

1.學會背古詩,了解其意境。

2.通過不同方式的學習,激發孩子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教學準備:三角形壹個,圓形壹個,條形壹個,課件。

教學過程:

壹,開始部分教學的組織

二、基礎部分

1,猜拼圖,出示壹個三角形,問:“小朋友,這是什麽?”展示壹個圓形問題:這是什麽?

老師把它們組合成壹幅畫,猜猜它們長什麽樣。(用三角形、圓形、條形做壹個人釣魚的圖。)老師看到這幅畫,就想起了唐代大師柳宗元寫的壹幅江雪。妳想聽嗎?

2.老師帶著表情背誦了江雪的古詩。

3.這首古詩裏有壹幅很美的畫。我們壹起來看看。(顯示多媒體)

(1)妳看到什麽?這幅畫是什麽季節的?冬天會是什麽樣子?群山被雪覆蓋著。小鳥怎麽樣了?(百山無鳥)

(2)路上沒有行人。冷天的人怎麽辦?(壹千條沒有腳印的路)

(3)河上有什麽?誰在船上?他穿的是什麽?妳帶了什麽?(壹只小船,壹件竹鬥篷)

他在做什麽?(壹個老人在冰冷的河面上釣魚——雪)

4.讓我們壹起來看看這首古詩詞(古詩詞多媒體呈現)

(1)小朋友,請找出妳認識這首古詩中的哪個詞寶貝?

(2)孩子跟著老師背誦古詩2-3遍。(不同的背誦方式)

(3)老師把這首古詩編成了節奏圖:這是幾拍?孩子們練習雙拍子的節奏。看節奏,拍手,背古詩。

讓我們聽音樂,唱這首古詩。

第三,結語部分

1,總結:孩子們今天學到了什麽?

2.把學過的古詩背給爸爸媽媽聽。

幼兒古詩詞教案設計方案3

活動設計背景

聖誕節和元旦就要到了,寶寶們都知道這兩個節日分別是我們國家和外國的新年。新年到了,寒氣也就來了。向江雪學習會讓寶寶感受到冬天寒冷而美麗的雪花。

活動目標

1.學會背古詩,了解其意境。2.讓孩子感受冬天的寒冷。3.通過各種方法激發孩子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學背古詩。2.在老師的指導下理解古詩詞的意境。

要準備的活動

四張圖(肖春的圖片),古詩詞視頻,古詩詞意境視頻,還有壹些廢白紙。

活動過程的起點環節、基礎環節、終點環節和延伸環節。

壹、開頭環節

1,師生問好,課前節奏(手指遊戲)

2.用玩偶企鵝寶寶引入話題。小企鵝是從寒冷的南極請來的。今天,它給大班的寶寶們帶來了壹首古詩《江雪》。請豎起妳的小耳朵仔細聽,因為這首古詩是壹幅美麗的圖畫。聽完後,請告訴寶寶們黑板上是哪張圖片(古詩四幅意境圖)

二、基本環節

1,老師帶著表情背了兩遍古詩。

2.讓孩子們說黑板上的圖畫描述了這首古詩。為什麽?

3.老師又背誦了壹遍古詩,讓寶寶們邊聽邊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A.冬天的早晨妳睡得香嗎?起床會不會覺得不舒服?為什麽?

冬天和夏天有什麽不同?

C.早上父母叫醒妳的時候妳在想什麽?

4.根據圖片討論圖片,並在此基礎上理解古詩詞的含義(師生* * *壹起欣賞並播放古詩詞意境視頻)

這幅畫描繪了什麽季節?妳看到了什麽?(百山無鳥)

b .路上有行人嗎?猜猜為什麽路上沒人?(壹千條沒有腳印的路)

c .河上有什麽?誰在船上?他穿的是什麽?他穿的是什麽?(壹只小船,壹件竹鬥篷)

D.爺爺在做什麽?(壹個老人在冰冷的河面上釣魚——雪)

5、* * * *壹起欣賞視頻(兒童跟隨)

第三,鏈接的結尾

玩撕紙(雪花)的遊戲

第四,延伸環節

1,給爸爸媽媽背古詩。

2、讓爸爸媽媽教畫雪花和雪娃娃。

教學反思

在這堂課上,有許多準備中的開放性問題。孩子可以開動腦筋,大膽參與活動。就連平日不愛開口的寶寶也參與互動。但是,這門課的內容太多了。在撕紙遊戲中,因為時間的原因,寶寶們玩得並不盡興。

兒童古詩詞教案設計第四章

壹、設計意圖

壹年壹度的清明節將如期而至。清明節是中國眾多傳統節日中的壹個重要節日。每壹個節日的背後,都有相應的解讀和表達體系,深入細致地融入人們的生活。清明節是中華文明禮儀的優良傳統。清明節掃墓不僅是人與祖先的情感聯系,也是構建人與社會和諧關系的基礎。具有獨特中國民族特色的中國古詩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的喜愛和關註。作為壹線教師,將清明傳統與古詩巧妙結合,讓孩子感受中國古詩的意境之美,體驗清明民族文化傳統,讓孩子的氣質得到培養,真正形成“潤物細無聲”的欣賞和傳承。

二、活動目標

1.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述的場景。

2.激發背誦古詩的興趣,初步學會按照古詩節奏背誦。

3.了解人們在清明節掃墓的傳統習俗。

三、活動準備

用壹首古詩的情節畫壹張圖,VCD教材。

四、活動過程

(壹)故事介紹,觀察和講述,激發學習詩歌的興趣。

1,老師根據古詩講“清明”的故事。

2.展示圖片,提問。剛才故事裏的這幅圖妳看到了什麽?(古代的壹個孩子,壹個老人……)他們在幹什麽?(問路,說話……)天氣怎麽了?(雨)

(2)看VCD片,觀看體驗,感受古詩詞意境。

1,老師解釋:小朋友,妳知道現在是什麽季節嗎?(春天)

春天,有壹天會是清明節,清明節。人們會怎麽做?(小朋友隨口答)

2.老師總結:清明節是春天人們掃墓的日子。

在古代,壹位詩人杜牧在這壹天寫了壹首詩。讓我們來看看!

3.老師放VCD,讓孩子們看。

4.問:剛才我們看了碟片,發現了故事裏的人在清明節發生了什麽事。

(請和孩子討論。)

5.介紹老人給孩子當行人,孩子當牧童。剛剛讀的詩,講的是行人向牧童問路的故事。

(3)老師背誦、解讀詩歌,幫助孩子理解。

1,老師有表情,有節奏的背誦,請小朋友欣賞。

2、背誦第二遍,請小朋友聽並對照圖片內容。

3.老師讓孩子們回答他們是否在這首詩裏聽到了什麽。

4.解讀詩詞,理解“雨後的雨”“想斷魂”“對不起”“遠方的手指”等個別詞語,幫助孩子理解古詩內容。

(四)學會背誦和抒發感情,讓孩子感受古詩詞的意境。

1,老師背了第三遍,讓孩子慢慢跟著背。

2.孩子們分組學習,感受古詩詞的意境。

3.老師邀請了幾個小朋友表演,老師進行引導和提醒,註意表達適當的感情,依次邀請了幾組小朋友。

4.讓孩子集體背誦1-2遍,彌補古詩詞意境的感受。

動詞 (verb的縮寫)活動結束

1,評估

2.摘要

不及物動詞活動的擴展

1.清明節到了,讓孩子把學過的古詩背給父母和其他家人聽。

2.在圖書館區增加古詩詞書籍,引導孩子在地域活動中繼續感受古詩詞的意境。

兒童古詩詞教案設計第五章

活動目標:

1.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繪的場景。

2.激發孩子背誦古詩詞的興趣,讓孩子學會按照古詩詞的節奏背誦。

活動準備:

掛圖、VCD教材。

活動流程:

(1)展示圖片,引導觀察和敘述。

1.剛才,我們看了碟片,了解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發生了什麽。請孩子們討論。

2、

現在老師會讓大家看另壹張圖。妳看到了什麽?(壹個小孩,壹個老人)他們在做什麽?(問路,說話),天怎麽了?

(2)孩子看VCD教材,激發興趣。

老師的解釋:孩子們,妳們知道現在是什麽季節嗎?(春天)

是啊!春天到了,鳥兒飛回來,花兒開了,春天的壹天叫清明節。妳認為清明節會做什麽?(小朋友自由回答。

)

2.老師總結:在清明節,當人們在春天掃墓的時候,古代有壹個叫杜牧的詩人在清明節寫了壹首詩。讓我們看壹看。

3.老師放VCD,讓孩子們看。

4.老師告訴孩子們,老人是行人,孩子是放羊娃。這幅畫描繪的是清明節行人向牧童問路的故事,也就是這首古詩所說的。

(3)老師背誦,幫助孩子理解。

1,老師有富有表現力和節奏感的朗誦,請小朋友欣賞。

2.老師再背誦壹遍,讓孩子邊聽邊對照圖片內容。

3.老師讓孩子們回答他們是否在這首詩裏聽到了什麽。老師背了第三遍,讓孩子們慢慢跟著背。

4.老師邀請幾個孩子表演。可以邊看邊對比圖片,老師給予指導和提醒。可以依次邀請幾組小朋友。

5.讓孩子們把這首詩再背1-2遍。

(4)結尾部分。

讓孩子把這首古詩背給父母聽,或者和同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