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故都的秋原

故都的秋原

故都的秋天?作者郁達夫

秋天,無論在哪裏,總是好的;然而北方的秋天,卻格外的清澈,靜謐,憂傷。我之所以不遠千裏從杭州追到青島,更從青島追到北平,就是為了享受這個“秋”,這個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天當然是有的;但植被枯萎緩慢,空氣濕潤,天空顏色蒼白,經常多雨多風;壹個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者廈門、香港、廣州之間的人,只能感受到些許清涼,秋天的味道、色彩、意境、姿態,永遠無法得到充分的滿足、品味和享受。秋天不是名花,也不是美酒。半開半醉的狀態是不適宜賞秋的。?

北方的秋天已經過去將近十年了。每到南方的秋天,我總會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鳴,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在北平就算不出門,也可以租個破房子住在皇城的人山人海裏。早上起來,泡壹碗濃茶,坐在院子裏,就能看到高高的青天,聽到藍天上鴿子的飛翔。

從槐葉的底部,數著壹絲漏到東邊的陽光,或者在殘破的腰際,對著喇叭花般的藍色牽牛花,自然能感受到很秋天的氣息。說到牽牛花,我覺得藍色或白色最好,其次是紫色和黑色,粉色最低。牽牛花底部最好有幾根稀疏細長的秋草作為陪襯。?

北國的槐樹也是壹種能讓人想起秋來的裝飾品。像壹朵花,但不是壹朵花,當妳早上起來,它會鋪滿壹地。當妳踩上去的時候,沒有聲音,沒有氣味,只能感覺到壹點點微小而柔軟的觸感。在樹蔭下掃街後,落在塵土上的掃帚絲紋,看起來精致而悠閑,下意識地覺得有些落寞。梧桐壹葉,世人皆知秋的古夢,就在這些深處。?

秋蟬微弱的余音是北方的特產;因為北平到處都是樹,房子又低,所以到處都能聽到它們唱歌。在南方,妳得去郊區或山裏才能聽到秋蟬的叫聲,這叫聲像北平的蟋蟀和老鼠,又像家家戶戶都養在家裏的家蠅。?

還有秋雨,北方的秋雨似乎比南方的更奇怪,更美味,更體面。?

陰沈的天空下,突然來了壹陣涼風,天開始下雨了。下了壹層雨,雲漸漸向西卷去,天空又變成了藍色,太陽又出現了;城市裏的閑人穿著厚厚的綠布夾克衫或夾克,咬著煙鬥,走上去站在雨後斜橋的樹蔭下。遇到熟人,他們會用慢悠悠的語氣,略帶感嘆地對對方說:“唉,真冷——”(這個詞發音很高,拖得很久。)?

“難道不是嗎?壹層秋雨寒!”?

北方人讀數組字總是像層層疊疊的字,又平又勻。這個發錯音的韻腳恰到好處。?

北方的果樹,對秋來來說,也是壹個奇跡。首先是棗樹;它會在墻角、墻上、廁所邊上、廚房門口壹個個長大。這是秋天的鼎盛時期,棗子像橄欖又像鴿子蛋,在橢圓形的小葉子中呈現出淺綠和淡黃的顏色;

棗樹葉子落了,棗紅了,就會起西北風。北方的便利是壹個塵土飛揚的世界。只有這些棗、柿子、葡萄在七八月之交成熟,是北方清秋的好日子,也是壹年中最好的黃金日子。?

有評論家說,中國的文學士,尤其是詩人,都充滿了頹廢的色彩,所以中國的詩歌裏有很多贊美秋天的詞。

但是外國詩人呢?雖然我看的外國詩和散文不多,也不想為秋天的詩和散文寫賬單,但如果妳翻閱英、德、法、意等國詩人的文集,或者各國的詩和散文選集,總能看到很多關於秋天的贊美和哀嘆。在著名大詩人的長篇田園詩或四季詩中,關於秋天的部分總是最精彩、最有趣的。

足見,有情的動物和有趣的人類,對秋天總是有著同樣深沈、悠遠、嚴峻、蕭瑟的感情。不僅是詩人,還是被關在監獄裏的囚犯。到了秋來,我想我壹定會感受到壹種情不自禁的感動。秋天是人的,所以沒有國家,更談不上人的種族和階級的區別。

而在中國,文字中有“秋色書生”這個成語,讀者中有非常常見的歐陽子的《秋聲》和蘇東坡的《赤壁賦》,所以我們感覺中國的文人和秋天的關系特別深。但是秋天的濃濃的味道,尤其是在中國,只有在北方才能感受到。?

南方的秋天,當然也有它獨特的地方,比如二十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蓮等等。,但色澤不濃,回味不持久。比起北方的秋來,簡直就是黃酒白幹,稀飯白饃,鱸魚白蟹,黃狗白駱駝。

郁達夫生平簡介

秋天,北方的秋天,如果能留下來,我願把生命的三分之二折疊起來,換來三分之壹的零頭。

郁達夫(1896.12.7 ~ 1945 . 8 . 29),原名虞雯,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

郁達夫會說三門外語,即日語、英語和德語。

1896 12.7出生於浙江富陽滿洲龍的壹個知識分子家庭。童年的貧困生活促使他努力學習,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從1911開始寫舊體詩,投稿到報社。1912考入之江大學預科,因參與學生潮被學校開除。1965438+2004年7月,進入東京第壹高等學校預科後,開始嘗試小說創作。

1919加入東京帝國大學經濟系。1921年6月,郭沫若、程、張資平、田漢、鄭等在東京成立了新的文學團體創造社。7月,第壹本短篇小說集《沈淪》問世,在當時影響很大。

1922年3月,從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後回國。

5月,《創造季刊》第壹期出版。7月,小說《春風沈醉的夜晚》出版。1923-1926在北京大學、武昌師範學院、廣東大學任教。1926年底回上海後,主持創造社出版部,主編《創造社》月刊和《洪水》半月刊,發表了大量小說理論、戲劇理論等文藝作品。

擴展數據

性格評估

中國文聯前主席夏衍:達夫是壹位偉大的愛國者,愛國主義是他壹生的精神支柱。?

政治活動家胡愈之:在中國文學史上,郁達夫的名字將永遠被鐫刻,郁達夫烈士的名字將永遠被鐫刻在中國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豐碑上。?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國際知名文化研究學者李歐梵(Leo Oufan Lee):與郭沫若為代表的叛逆、叛逆、豪邁的普羅米修斯浪漫派相比,郁達夫可以說是消極感傷的維特型的代表,《沈淪》中的主人公可以說恰恰符合這壹類型人物的特征——“多愁善感、神經質”、“抑郁、宿命論”。

鳳凰網-郁達夫的生活

百度百科——不能錯過的人生經典:故都之秋

百度百科-郁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