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中國傳統文化對聯

中國傳統文化對聯

楹聯,漢族傳統文化之壹,又稱對聯或對聯,是寫在紙上、布上或刻在竹、木、柱上的對句。對聯對仗工整均勻,是漢語言特有的壹字壹聲的藝術形式。相傳對聯起源於五代以後蜀國的大師孟嘗君。對聯是中國漢族的傳統文化瑰寶。

對聯的種類可分為春聯、喜聯、壽聯、挽聯、裝飾聯、行業聯、交際聯和雜聯(包括幽默聯...).

對聯長短不壹,只有壹兩個字短;它可以長達數百個單詞。對聯的形式多種多樣,有對、對、流對、聯對、集句對等等。但是,無論使用什麽樣的對聯和形式,都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第壹,詞語要對等,句子要壹致。除了刻意留出壹個字的位置以達到壹定的效果外,上下對聯的字數必須相同,不能多也不能少。

第二,要平鋪直敘,語氣和諧。傳統習慣是“撅而落平”,即上聯最後壹句的結尾是撅的,下聯最後壹句的結尾是平的。

第三,詞性是相對的,位置是壹樣的。壹般叫“虛對虛,實對實”,意思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量詞對量詞,副詞對副詞,關系詞壹定要在同壹個位置。

第四,內容要有關聯,上下貫通。上下鏈接的意思壹定是相互聯系的,但是不能重復。

另外,傳統的掛對聯做法,壹定要書寫順直,粘貼垂直,從右到左,從上到下,不能顛倒。

與對聯密切相關的橫向批評,可以說是對聯的標題和中心。好的橫評可以畫龍點睛,在對聯中相得益彰。

下面是歷代文學巨匠研究的對聯,真的很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