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1568 ~ 1610)明代文學家。郎於字,而無學於字,無師公。湖廣公安(今湖北)人。萬歷十六年的舉人(1588)。第二年,我去北京參加考試,失敗了。回國後,我向李誌取經,收他為師。從那以後,我受李誌思想的影響很大。萬歷二十年進士(1592)。我不是當官的,和哥哥哥哥壹起遊遍了楚國。萬歷二十三年(1595),被選為吳縣令,功勛卓著。不久,我將去參觀江南的名勝古跡。後來被授予順天教授,主管禮部。兩年後,他辭官回到李,住在六郎湖畔,學習寫作,遊歷廬山、桃源。萬歷三十四年(1606),入京主政壹草,不久辭官。兩年後,他再次進京,升任吏部尚書,調任考外交大臣,打出了“歲末驗官法”,後來成為壹種風俗。萬歷三十七年(1609),遷吉勛閬中,至秦中甸試。完了就請假,定居沙市。
袁宏道在明代文壇占有重要地位。他被稱為“公安派”,弘道實際上是領袖。他有壹套系統的理論,成為公安派的文學綱領:①反對盲目仿古,主張文學要隨時變化。他在《江津書信》中說:“世界變了,文學也變了。”今天沒必要去模仿古人,但這也是壹種趨勢。“《薛濤亭集序》中說:“只知時勢者,...攻擊古語言的痕跡,認為是古的,也是嚴冬攻夏的人。”為此,他強調文學要與時俱進,反對前後七哲的仿古傾向。隨時改文的目標是去偽存真,表達精神。他在《蘇航園藏稿序》中說:“古代有文化的人,以刊漢求質,以我們的精神為鑒,唯恐真的低劣。在《徐增太史集》中,他陳述了自己文章的特點是“真”,並指出“真”就是“直抒性情”。在《肖旭石秀》中,通過對袁中道詩歌的評論,強調詩歌要“抒寫自己的精神,不拘小節,除非出自自己的心意,否則拒絕寫作”。這就形成了“性靈”論,這是公安派文藝理論的核心。所謂“魂”,可以引出文章的“趣”與“韻”,源於“無心”或“童心”。他在徐晨付正的《悟性集》中指出,“世間難得,唯有有趣。興趣就像山上的顏色,水裏的味道,花裏的光,女人的態度。雖然壹個好的演說家不會說壹句話,但是只有知道的人才知道。他還說,“如果妳對妳的丈夫感興趣,妳將獲得自然,妳將獲得知識。”他所說的“靈魂”是壹種排除了“理性”(思想)的情感活動,是壹種潛意識的直覺。和李贄的童心說很接近。他認為民間通俗文學是“無知”的“真實聲音”,並為之歌功頌德。他在《肖旭·石秀》和《陶笑若在枕邊的介紹》等文章中論述了這壹方面。“我們應該實話實說,所以有時候擔心女人不如做個學士醫生,呻吟的收入往往比平時快。”總的來說,弘道的文學思想相當復雜,他的“性靈說”比他哥哥的“學論”影響更大。也為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縛,壹掃前後七哲對古代文風的模仿,變粉飾為本色,變公式為率真,起到了更大的作用。但他所提倡的“自然之靈”卻忽視了社會實踐和思想理論對其創作的決定性意義,對其自身創作尤其是後期文風產生了消極後果。
袁宏道的散文富有特色,清新明快,在《結婚》中表現突出。今天有280多封,長的1000字,短的只有二三十字。如《致聶華楠》寫道:“敗鐵網,斷銅枷,步出劍樹,躍入清涼佛國。妳幸福的難以言喻!加冕幾天後,越來越覺得無官的奇妙。我哥已經安排好了戴綠帽,手抓牛尾,永遠自由自在的出沒在外人面前!早晚燒香,只盼哥哥過幾日在楚開大宅,為哥哥刻三十集袁先生,不要做大官,哭窮。”記住那些不說廢話的兄弟。”簡潔生動,偶爾幽默,可見於他的書信中。各類隨筆200余篇,題材多樣,非常有趣。其中,動物促織、鬥蜘蛛、時尚等文章描述了當時的風土人情。像《徐文長傳》和《醉湯傳》這樣的傳記是最好的,人物栩栩如生。遊記九十余篇,將主觀感受註入景物,韻味深遠,文筆優美。比如《滿靜遊記》中描寫的京郊初春的景色,純粹是寫實的,描寫細膩,感情豐富。其他的如《虎丘》、《天目壹號》、《夜訪六橋候月》、《看第五日記》等都是佳作,語言樸實,無斧痕。
袁宏道寫了1700多首各種風格的詩,還不如散文。《吼虎》《門口有車馬》《歌謠集》《巷門之歌》等幾首詩,透露出“金龜子太平,逐利高空”“東封西,江淮生大浪”。“鯊魚家族逃亡十次,俘虜九人”;黑暗的現實,比如“野人幫白人找溝壑”,有壹定的意義。但他的詩文大多限於表達個人興趣,不能全面反映社會生活,現實意義有限。當時壹些公安派文風的模仿者進壹步發展了這種傾向,走上了歧途。所以,以袁宏道為代表的公安派的創建,是有功過的。總的來說,作為晚明的文學改良運動,其成就還是主要的。
袁宏道著有《我的籃子集》、《金範集》、《解放集》、《廣陵集》、《瓶花齋集》、《小集》、《破顏齋集》、《宋華有草》等。《弘道集》初版於明朝萬歷年間,現在錢伯承又編纂了《元弘道吉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