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壹棵開花的樹,如何讓妳在我最美的時刻遇見我。為了這個,我在佛前苦苦哀求了500年,求它讓我們有壹段塵封的感情。佛陀於是把我變成了壹棵樹,長在妳必經的路邊,太陽小心翼翼地開滿了花,這些都是我前世的希望。
當妳靠近時,請仔細聽。顫抖的樹葉是我等待的熱情。而當妳終於走過,落在妳身後的,不是壹片花瓣,而是我枯萎的心。
詩的開篇描繪了主人公的內心深處,表達了她那段美好的愛情;詩的第二段緊扣上壹段的詩,把女孩等待對的人的心境,變成了生長在必經之路旁的開花樹;這首詩的最後壹節表達了女孩的迷戀和失落。
創作背景
2007年2月22日,65438,在福建參加海峽詩社的席慕容公開了這首詩的創作過程。她回憶說,她當時在臺灣省新竹師範學院教書。有壹次在五月,火車經過苗栗的山區,當火車從壹個長長的山洞裏出來時,她不經意地回頭看了看山洞後面的山,看到高高的山坡上有壹棵開滿白花的桐樹。
“當時,我差點哭了。我想知道怎麽會有這樣壹棵樹,如此小心翼翼地盛開著它自己,站在山坡上就像壹個樹冠,看不到綠葉。然而,當我正要仔細看時,火車壹轉彎,那棵樹就不見了。”
正是這棵桐子,真實地存在於席慕蓉的生活場景中,讓她刻骨銘心。她想,如果沒有回頭的機會,樹上的花會不會壹朵朵枯萎?這促使她寫了《開花的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