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篇文章以作者的所見所感所想為線索,思緒穿越時空,講述往事,討論當下,激蕩思緒,文末點出話題,直奔主題!
前三句描寫潼關內外的險要地形。前面是奔騰咆哮的黃河,天然護城河阻隔,後面是華山群峰匯聚,天然屏障。句式時短時長,鏗鏘舒適。“群峰如突”,壹個“突”字寫出了山形氣勢;“波濤如怒”,“怒”字形容河水的水勢和氣勢。作者筆下的景色壯觀壯麗。寫潼關地理形勢的危險,是下面抒發感情的充分必要鋪墊,寫風景是為了寫感情。
中間四句,表達了對過去的懷念,“望西”,“望”字把目光從潼關內外的山山水水,轉到了古都長安。其實作者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心看,靈感來自雄偉的潼關。《仿徨的意義》描繪了作者復雜的內心感受。古都長安,就像壹個歷史舞臺。這裏上演了多少英雄浪漫的故事,建造了多少宮殿、寺廟、亭臺樓閣,花費了多少時間...太可惜了!那曾是秦宮漢院燈紅酒綠,歌舞升平的地方,如今已不復存在,萬宮化為塵土。那場大火燒下來,戰馬踐踏的不止是的漢磚?那是很多人的血汗和淚水!怎麽能不難過!作者悲哀的是,朝代在不斷更替,人民的苦難卻沒有改變。作者通過隱喻,含蓄地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極大同情和對統治階級的極大失望的復雜思想感情,情緒壓抑低落。
句末筆調激烈,感情鮮明,深刻表達了對人民疾苦的理解和同情,對昏君的鞭撻和怨恨。作者從古往今來的歷史和現實中看透了統治者的貪婪和虛偽。王朝的興衰給皇族帶來了財富和享受,給百姓帶來了種種苦難;王朝的滅亡帶來了皇帝皇族的衰敗,也給人民帶來了更沈重的苦難。無論朝代如何興衰,苛捐雜稅、天災人禍、戰亂流離等沈重負擔永遠不會改變。在這裏,作者義憤填膺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對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語言直白直白,推理精辟,表現出深刻的思想內容,對於壹個封建社會的文人來說,是很難能可貴的。
這首詩語言形象生動,感情跌宕起伏,集描寫、抒情、議論於壹體,寓意深刻,耐人尋味。旋律抑揚頓挫,風格高亢雄壯,轉換自然流暢,是懷舊與現實主義不可多得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