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唐邊塞詩的主導風格是虞波。當時天下剛定,大壹統王朝的生命力正在慢慢上升。但總的來說,還是感到力不從心,國家不時受到攻擊,所以邊塞詩往往彌漫著強烈的憤懣之情,並伴有沈重的抑郁之感。余波的這種特點表現在兩個方面:壹是對強敵入侵的憤怒反抗,二是對時事政治的嘆息。前者的代表是王洛賓,後者的代表是陳子昂。他們都不止壹次參軍,生動而深刻地描述了邊塞的生活。
2.盛唐邊塞詩的主導風格是豪邁。波瀾壯闊的邊疆戰爭,賦予了它極其鮮明的時代特征:(1)大氣象。詩中刻畫了壹系列的軍事英雄,描繪了無數的傳奇戰爭,展現了唐軍克敵制勝的偉大力量,煽起了壹種囂張氣焰。(2)武俠與風俗。參軍成了反復倡導的主題。許多詩歌熱烈地贊美了對君主的忠誠,甚至熱烈地贊美了武功。同時又普遍貶義和親。(3)自信的概念。詩歌表現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往往很容易看到克敵制勝的功德。寫戰爭的苦難時,也有壹種大膽的內涵,怨恨中蘊含著英雄主義,所以並不讓人感到壓抑。(4)創造心理學。盛唐人民有著“永不破樓蘭,永不還”的遠大誌向和戰鬥決心。詩人對邊疆的奇觀充滿激情,詩歌的境界是創新的。此外,我們還經常看到壹種大無畏的“拿來”精神,對塞外的樂舞、風土人情、物產大加贊美,用許多感人的方式描述民族友誼。以上種種都為盛唐邊塞詩贏得了極高的贊譽,從中人們可以看到邊塞詩所產生的強大國力。"
3.中唐邊塞詩的主導風格是蒼涼。安史之亂後,唐朝從繁榮的巔峰跌落,外戰優勢盡失。宦官專權,藩鎮獨立,土地失而復得。詩人經常對懦弱的宮廷進行辛辣的諷刺。為了追回舊物,詩中總是發出低沈的吼聲,表現出高昂的鬥誌;不時傳來壹聲悲憤的嘆息。舊的換兵制度已經廢除,鄉愁成為詩中突出的主題。對駐軍苦難的描寫大大增加,出現了很多這方面的優秀作品。在整個創作中,理想的光輝逐漸褪去,現實的色彩越來越濃。
4.晚唐邊塞詩的主導風格是蕭灑。顏色灰暗,場景悲傷,感情壓抑,情緒低落。許多詩歌描寫士兵的苦難,尤其是對鮮血和死亡的描寫。把邊塞和死亡聯系起來已經成為普遍現象,英雄主義的熱情越來越冷,人道主義的新思潮取而代之。對普通將領的批判更加尖銳突出,對士兵的吶喊更加沈痛。與此相對應,景物描寫往往表現出壹種蕭瑟的悲涼,壓抑絕望的情緒十分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