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桂花遍地開》(以下簡稱桂歌)是鄂豫皖大別山的壹首民歌,以其曲調立定。因為這首曲子,安徽省金寨縣,湖北省紅安縣,河南省商城縣,新縣都說這首革命歌曲誕生在自己的地方,因為這首曲子借用的原始民歌《八段錦》(又名《小鯉魚躍龍門》)是流傳於整個大別山的民間曲子。正是因為這首曲子的地域性,江西、四川等革命老區在爭奪這首曲子的發源地時,最終被中央黨史部門否定了。
那我為什麽這麽確定它是在新縣出生的?是時間,是無法改變的。
“八月桂花遍地開,鮮艷的紅旗豎起。張燈是多彩的,張燈是多彩的,新世界是輝煌的。親愛的工人們,親愛的農民們,唱壹首《國際歌》來慶祝蘇聯。……"
這是壹首慶祝蘇聯成立的歌曲。這是壹首關於八月成立的蘇聯的歌。它的原名是慶祝工農民主政府的成立。
翻開黨史、革命史方面的書籍,如《豫南革命史》(信陽地委黨史資料搜集整理委員會編,董雷、主編)《新縣革命史》(河南省委黨史資料搜集整理委員會編),都清楚地記載著:1929年8月,光山縣蘇維埃政府在柴山堡大樹家(。這是鄂豫皖蘇區建立的第壹個縣級蘇維埃政權。柴山堡人欣喜若狂,載歌載舞,激情高喊:“中國* * *產黨萬歲!”“紅軍萬歲”“慶祝工農民主政權的建立!”
在會上,慶祝的人們和政府組織的宣傳隊也唱了許多革命歌曲。本次慶典上唱響了《八月桂花遍地開》。人民多麽開朗,作者多麽有激情!那支曲子,輕快而清晰,那句歌詞,充滿了勝利的豪邁!所以這首歌壹經唱出,立刻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被各革命地區派出觀摩的代表所喜愛。他們把它壹個接壹個地記錄下來、復制下來,帶回自己革命的地方,用以鼓舞群眾,團結群眾,掀起新的革命高潮。
激動人心的時刻永遠是最難忘的,驚天動地的事件像切肉刀壹樣把那些點點滴滴刻進參與者的腦海。結果幾十年過去了,體驗者對當時的細節依然難以忘懷。
時隔51年,革命老戰士、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者之壹戴仍清晰地記得:“八月桂花遍地開”是柴山堡當地人寫的。誰做的?我不知道。它不是來自其他地方。當時因為要把找到的歌復印油印,我們幾個專委會成員親自看了改。曹、戴克敏、鄭維山均參與了修訂工作。“(根據新縣史誌編輯組1980年5月整理的錄音資料,該資料現保存於新縣文管會檔案室。這位正直的革命老人,時任鄂豫邊區特委委員,親身參與了柴山堡根據地的創建,見證了光山縣蘇維埃政權的建立。場面激動人心,留在老人心中的記憶刻骨銘心。連誰參與修改的細節都記得那麽清楚。看到這張唱片,我們幾乎淚流滿面。
53年後,時任鄂豫皖省委宣傳部長的著名作家、革命家程於1982年5月回到新縣。他走進當年的辦公室,淚流滿面。他馬上寫了壹首詩:“我在這裏打了三年仗,劫後平白回來了。”
“多少英雄走了,山河依舊深情。”多少往事湧上他的心頭。在新縣革命紀念館的陳列室裏,他看到櫥窗裏陳列的土地革命時期的手寫歌本,看到上面有《八月桂花遍地開》這首歌。他馬上回憶起歌詞,說:“我記得是列寧小學壹個叫王的老師寫的。他叫什麽名字?我忘了。他是商南或皖西人。我聽說他是壹個地主兼資本家的兒子。他思想進步,熱愛文學藝術”(根據當年來訪者記載的材料)。
六十四年過去了,1993年五月,闊別故鄉四十六年的李德勝將軍回到了中國新縣陳店鄉。他站在木城寨腳下,回憶著當年參加革命的經歷。說:“1929,我加入了兒童團,作為孩子們的團長,手持紅黑相間的木棍,站崗。”特別是地方蘇維埃成立的時候,來了很多人,非常熱鬧。大家敲著兩個人扛的鼓,唱著自己寫的革命歌曲。印象最深的是《八月桂花遍地開》這首歌。後來我參加了紅軍,走上了長征路。無論我們走到哪裏,我們都在那裏唱這首歌。這首歌是最好的。“(我親自參與了接待工作,親耳聽了將軍的回憶。)
72年過去了,2001年7月,商城作家余來到新縣。他采訪了92歲的紅軍失散成員周鳳山。於問她會不會唱《八月桂花遍地開》這首歌。妳還記得當年唱歌的時間和場景嗎?周鳳山老人激動地說:“是啊!會唱歌!聽著!”老人拍手唱道:“八月桂花遍地開,鮮艷的紅旗豎起來……”。畢竟年紀大了,周鳳山唱得很慢,壹直唱到幾乎壹字不差。余怕老人累,勸她不要唱了。她好像沒聽見,繼續唱著,”...唱壹首國際歌曲慶祝蘇聯。”周鳳山還向采訪者回憶,1929年地方蘇維埃政權成立時,她是宣傳員。她說:“那時候,我領著大家唱歌,震撼了群山!每個人都會唱歌,孩子也會。(詳見鄭州晚報20065438年7月13期,作者親自參與了當年的采訪活動)。
時間,時間!人們的記憶都指向壹個時間,1929(農歷)八月桂花盛開的時間,鄂豫皖蘇區第壹個縣級政權建立的時間。
“八月桂花”不是壹般詩詞的比喻。後來這首歌根據蘇聯成立的時間進行了修改。
新縣黨史專家陳世農告訴筆者,1979年3月,他到卡房公社收集革命史料時,拜訪了壹位84歲的老黨員鄧。土地革命時期,鄧是光山縣仙西區(今新縣卡房鄉)第二鄉的蘇維埃派遣員。鄧回憶,區鄉蘇維埃政權建立時,他唱的是“八月桂花遍地開”,但當時第壹句歌詞修改後,他唱的是“三月桃花遍地開”。鄧說:“因為我們在獻縣西部地區建立鄉、區政府的時候,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農歷二、三月桂花遍地開花。”是我們在獻縣南部地區(即柴山堡地區)建立蘇維埃時唱的。因為它們是在元年(1929)的八九月份建成的。那時桂花正盛開,所以我們唱‘八月桂花遍地開’,慶祝政權的建立。”鄧對老人的回憶非常具體,令人信服。
還有,有很多人的記憶,都指向1929年8月的時間。
那麽,這首歌是誰寫的?
戴非常肯定地說,它起源於柴山包。有老紅軍回憶說,這首歌的作詞人是壹個叫戴覺先的老私塾老師。戴是湖北省紅安縣檀樹崗人。他的幾個孩子都加入了* * *制作黨。長子戴佐明也是黃麻起義的領袖。戴覺先也深受革命影響,於是作詞創作了《桂歌》。
程回憶說,他是列寧小學壹位姓王的老師,但他不知道自己的名字。現在河南省商城縣用比較肯定的語氣說,作者姓王,是縣裏熱愛文藝的革命烈士王繼初。
這種說法我不敢茍同。為什麽?現在還來得及。是時候告訴我,王基初不可能是這首歌歌詞的原創作者了。
只要我們不能否認戴等革命老人對1929年8月這個時間的記憶,只要我們不能否認1929年8月光山縣蘇維埃成立的時間,王繼初就不可能創作這首歌。
王繼初是壹位熱愛文藝的革命烈士,王繼初收集並創作了許多革命歷史民歌。王繼初應該也收藏了《八月桂花遍地開》這首歌。因為他的愛好和特長,他應該為這首歌的傳播做出了貢獻,但我還是要說,他寫不出這首歌。因為1929年8月的這個時候,王繼初還沒有參加革命。
我們來看看王繼初的簡歷。王繼初,生於1893,卒於1932。他原是商城縣西街王家大門樓的少爺。他舅舅的父親禮堂是清末舉人,做了遼寧省海城縣的政令。清朝滅亡後,受到張的賞識,被張任命為東北四省的監軍。王禮堂以官場為榮,可惜沒有子嗣,於是立自己的侄子王繼初為繼子。王禮堂還通過關系和財產為王季初在東北謀得了壹個縣長的職位。但王績最初的想法根本不在官場。他從小就喜歡唱戲,甚至到了癡迷的程度。在王禮堂,他得到了縣長的職位,當他上任時,他不辭而別,作為壹名業余歌手去了北京。王禮堂氣瘋了,派人從北京接回王季初。無論怎麽打罵,王繼初就是不改唱戲的初衷,尋求逃離東北,回到家鄉商城。此後,王繼初還組織了劇團出去唱歌,還寫了藝術文章1929 65438+2月25日,紅軍攻占商城縣。王繼初走出王家的門樓,加入了慶祝的人群。但是紅軍把這個大男孩關了起來。被囚禁在牢房裏的王季初寫了壹首歌,歌頌紅軍攻占商城:“民國十八年春,紅軍攻占商城……”。這時,打下商城的紅軍要建立蘇維埃政權,政權也需要知識分子,於是釋放了王季初,動員他參加革命,讓他當了“紅太陽劇團”團長。1932 10王季初隨紅四方面軍入川,不久為革命獻出了生命。
從王季初的生平不難看出,當《八月桂花遍地開》開始在柴山堡地區演唱時,王季初並不在柴山堡,也沒有參加革命。無論從他的經歷和感受來說,都不可能寫出如此激昂的歌頌蘇聯的歌曲。
時間,時間,妳太無情了!我也想找到《歸歌》的確切作者,我也想懷念為革命犧牲的烈士王繼初。但是,我堅信這樣壹句名言:“真就是美!”我想王繼初如果在泉下有見識,也會認同這句話的。
桂花香適時開,“桂哥”萬古流傳。祝這首大別山革命歷史民歌越唱越響,萬古長青!希望烈士們用鮮血換來的新生活壹天比壹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