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如何欣賞古詩詞?

如何欣賞古詩詞?

詩歌鑒賞全過程的突破【指導內容】

如何欣賞壹首詩?妳欣賞什麽?通過教學實踐,筆者發現“讀、懂、聯、結”四步鑒賞法比較有效。

壹、閱讀“閱讀”是從文本中獲取大部分第壹手材料(感性材料)的唯壹途徑。對於詩歌來說,“讀”尤為重要,因為讀詩獲得的第壹手材料是欣賞詩歌的前提。如何閱讀?可以事先設置情境,讓學生在某壹情境中朗讀,情境可以是愉快的情境,也可以是悲傷的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朗讀優美的詩歌,在悲傷的情境中朗讀豪放的詩歌或田園詩。妳也可以選擇與妳事先讀過的詩歌類型相同或完全相反的詩歌,進行比較。閱讀的形式靈活多樣,只要有利於詩歌欣賞,都可以使用。如慢讀、快讀、慢讀、抑揚頓挫讀、閉眼讀、凝視讀、搖頭晃腦等。讀書的目的是讀詩的節奏,讀詩的意境,讀詩人的心境(情感)。比如讀南唐皇後李煜的《於美人》壹詞,才能把握其聲調和節奏的輕重緩急,理解詩人的心境。尤其是“小樓昨夜東風,故國不忍回望明月”“能有多少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這類句子,不讀就把握不了運氣的長短,不讀就不知道情緒的喜怒哀樂。同時,通過閱讀,也能牢牢抓住詩歌中的重要詞語(關鍵詞——詩眼或詞眼)和具體意象。比如《小樓昨夜東風》中的“妳”(關鍵詞)壹詞,《故國不堪回首月明月》中的“明月”(意象)。“讀”是感知詩歌的第壹步,讓學生感受詩歌意境的輪廓和作者的情感。雖然模糊朦朧,但為詩歌的深度鑒賞奠定了基礎,指引了方向。二、啟蒙“啟蒙”是基於“讀書”所獲得的第壹手材料的理性思考過程。通過悟,可以更具體地把握詩歌的意境、作者的心境等鑒賞內容,所以這壹步更為重要。那麽,“意識到”什麽?理解詩的意象和詩中的關鍵詞(詩眼或詞眼)。1.學生在認識意象之前,首先要明確詩歌意象在詩歌中起什麽作用,這樣才能在認識的過程中變得盲目和有針對性。詩歌意象的作用與散文中景物描寫的作用如出壹轍,壹般都有這些作用:營造氣氛(如琵琶《離友時營造蕭瑟落寞的氣氛》中的那句“楓葉滿園燈心草”),借景物抒發感情(這是詩歌中慣用的“伎倆”,詩歌中描寫的景物壹般都有這種作用),塑造背景或環境(這種作用與“營造氣氛”類似),但也有區別,即意象群是通過多重意象組合而成的人物。意境是作者從自然景物中提取若幹具體景物加以描繪而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意境。它向讀者展示了壹幅立體的畫面,目的是給人壹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對於讀者來說,只有“走近”或“進入”,才能感知到境界之美和作者的情感。如“松樹林裏的月光,小溪裏的水晶石”,“晚霞在渡口徘徊,夜宵的炊煙從房屋裏飄上來”,“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圓”,“秋水* * *天壹色,晚霞寂寞齊飛”,“千裏之外,晚霞寂寞關城”都是意境深遠的詩句),襯托人物的性格或性格(這個角色是寫在文字裏的)。如雪、竹、梅、松、鶴、蓮、鐘平、金風、尤魯等。,烘托人物高尚的品格、堅強的性格、純潔的情感,奠定情感基調(如柳永《雨鐘》前三句“寒心,晚為亭,陣雨始歇”,為全詞奠定了淒涼悲涼的基調),烘托了景物。暖景襯托冷景——“太陽經青松錘煉”,亮景襯托暗景——“那裏陽光,入壹片小樹林,從青苔中照回我”,滿景襯托空景——“詞雁歸來,月滿西樓”,物質語言(或物質狀態)烘托意境——“池塘棄樹,猶談兵倦”等。),和景物烘托感情(這個作用在詩歌中比如李白《春思》中的“妳北草碧如玉,我桑葚曲青絲枝”這句話,就是用桑葚草的“藍”和“綠”來烘托強烈的思感,“絲”和“枝”分別與“思”和“知”諧音。也有悲傷的場景襯托悲傷,快樂的場景襯托快樂,或者快樂的場景襯托悲傷。比如杜甫的詩《登高》以悲情場景襯托悲情,而他的詩《壹鳥過江白》則以歡樂場景襯托悲情。當然,這些功能在詩歌中並不是獨立的。在壹首詩中,所有的功能都可能組合在壹起,這就要求我們不能顧此失彼。有了圖像的諸多功能,理解圖像看似有理有據,但如何理解呢?先找出詩中的個體意象或意象群,再揣摩感知。如果是個體形象,壹定要用人文情感去欣賞。比如劉禹錫詩歌《石頭城》中的個體意象“潮”,在欣賞時必須賦予其人文情懷。“潮”給人的感覺總是來來去去。來的時候好像很激烈,很狂野,充滿激情。當它猛烈地撞擊海岸或者沿著海灘耗盡力氣的時候,它看起來很平靜,看起來有點無力或者沮喪或者失落。對此,我們可以想象壹下:潮來了妳是要索取什麽,還是要發泄什麽?回去的時候是滿足還是冷遇?結合後面的“孤獨的背影”就可以知道了。由此可以推斷,作者是用潮水來烘托“故國”的荒涼與寒冷,以此來烘托風景與環境;同時,為了場景的交融,也流露出作者對歷史上的蒼桑的感情。如果意象群是這樣,他必須進入壹個由多個意象組成的畫面,用各種感官去感受。如杜甫《登高》詩中的“天高風急,猿啼鳥啼,碧湖白沙歸巢”壹句,詩人調動聽覺和視覺,將“秋風”、“天高”、“猿嘯”、“沙屋”、“江鳥”等意象組織起來,構成了壹幅美麗的畫面近景”時,會有視覺上的開闊感,聽覺上的悲涼感,為全詩奠定了悲涼的情感基調。同時,開闊的視野襯托出作者漂泊的孤獨,以此來襯托風景。——這些都是通過塑造意境表現出來的利益。2.理解關鍵詞詩歌中有壹些關鍵詞高度聚集了作者的情緒或者描述了氣氛。我們稱這些詞為詩眼或詞眼。它是通過強烈的節奏被“閱讀”感知的。例如,“小樓昨夜東風”中的“有”,杜甫《書香》中“綠草如茵,鳥語花香”中的“子”和“孔”,都是關鍵詞。理解詞,我們通常從詞的本義入手,去理解它在詩歌語境中的深層含義。比如“再壹次”就是“再壹次”,說明春風壹個季度壹個季度地吹在小樓上,也壹個季度壹個季度地吹在小樓裏的人的心上。“故國”艱難,時間越來越長,只好給亡國之君李煜加上層層哀愁,甚至到了難以承受的程度,包括惋惜、嘆息等。——“妳”字所聚集的感情,溢於言表。“自我”和“空虛”這兩個字,形容的是武侯祠的落寞和淒涼的氣氛。第三,在啟蒙的過程中,我們對詩歌鑒賞的方方面面都有細致的把握,但這只是對詩歌價值相對單壹的定位,並不全面。因為有些詩還是有現實意義的,所以在欣賞的時候也要聯系作者當時寫作的背景(包括社會文化政治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等因素。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具體、全面、客觀、公正地欣賞詩歌。這也從壹個側面告訴鑒賞者,必須具備壹定的歷史知識,了解相當多作者的生活經歷和思想狀況。比如《石頭城》這首詩,僅僅把作者對“故國”興衰的感受作為最後的欣賞內容是遠遠不夠的,也違背了作者寫這首詩的真實意願。因為詩人劉禹錫寫這首詩的時候,唐帝國日漸衰落,朝廷大臣互相排擠,出現了“牛李黨爭”,宦官專權依舊;當地緩沖區的分裂勢力再度擡頭。所以他這首詩的主旨應該是諷刺現實,即通過六朝的滅亡來表達對國運衰敗的感嘆,希望當時的統治者能夠前車之鑒。四、結1。詩歌類型與宏觀賞析我國的詩歌種類繁多,每壹種類型的詩歌都有壹定的相似性,所以總結詩歌的類型及其宏觀賞析也是非常重要的,讓學生知道壹種三種,最終達到賞析各類詩歌的目的。中國詩歌可以分為許多類型,如借景抒情、詠史詩、傷春送別詩、流放旅行詩、田園詩、托物抒懷詩、送別友人詩、永遠在我心中的詩、談禪論理詩等。但同時,它們又是重疊的,也就是說,欣賞這類詩歌的方法也可以用來欣賞其他種類的詩歌。欣賞各類詩歌,要掌握壹些宏觀的欣賞要領:借景抒情,理解詩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理解詩人寫景所表達的情感,把握其寫作技巧和語言特點;詠史惜古詩,要聯系背景,理解情感(感興亡或寄托哀思或諷刺當下);傷春送別的詩,用來抒發青春飛逝、壯誌未酬的情懷,或表達對親人、朋友、愛人的無限思念;旅途中的詩歌,是漂泊詩人的所見所聞引發的對遠方故鄉的憧憬和向往。山水田園詩是詩人以山水田園詩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寧靜的山野和悠閑的田野,創造出壹種田園詩般的生活,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和對寧靜祥和生活的向往。以物表詩,是指詩人不直接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運用象征、利益等手段,將自己的理想和人格利益融入到壹個具體的事物中,以達到表達意誌的目的;邊塞遠征詩反映了邊塞戰士不畏艱苦、保衛邊疆的戰鬥精神,或描寫戰士與親人思念的深厚感情,或諷刺勸導驕橫跋扈的統治者;送友人送別詩,借景物渲染離別的悲涼氣氛,抒發難舍難分之情或勉勵之意;總是在我心裏的詩裏,寫閨閣女子對丈夫長期不在的抱怨或對駐守邊關的丈夫的思念;談禪的講道理詩,是詩人在詩中訴諸自己對類似禪的事物的頓悟或觀察,往往有壹種不食人間煙火的空靈境界;等壹下。2.詩歌欣賞的主要目的是“讀、懂、聯”,只是解決了如何欣賞詩歌的問題。至於什麽可以欣賞而不遺漏,這是壹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針對這壹問題,2002年的高考筆記已經做出了明確的定義,即著重從意象、表達技巧、語言三個方面對詩歌進行鑒賞。所以總結的時候壹定要牢牢把握這三個內容。對詩歌意象、表達技巧、語言的鑒賞要看下表:鑒賞類別要舉例說明,如意象品質、人格氣節等。用“落葉如瀑,我看長河滾滾”的思想情感特征來表達詩歌中的景物(或環境)特征,用“綠草如茵,鳥語花香”的表達技巧來表達感情(或情景交融,或與景物感同身受)。而孤獨的鳥兒們唱出了它們悲傷的修辭(比喻、擬人、誇張、互文、雙關等。),“涼月垂柳,越鏡越看”,現實與現實的結合,蘇軾《江城子》的動靜結合《碧湖白沙上猿啼歸》等。語言清新、自然、簡單。田園詩豪放婉約。李白的詩是陰郁失意的。杜甫的詩雄壯而馳騁。邊塞詩委婉含蓄,經典詩詞發人深省。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詩歌表達技巧的具體賞析】今年的高考有了很大的調整,客觀選擇題改為了文字,大大增加了詩歌賞析。根據考試說明中明確規定的詩歌鑒賞的考試內容(語言、意象、表達技巧),我們就以這篇《詩歌表達技巧解析》為切入點,希望能給考生備考帶來壹些幫助。1.巧用修辭在很多詩歌中,常用的修辭有以下幾種:1。隱喻不僅能使詩歌中描繪的意象更加生動,還能體現意象的情態特征。如:蘭溪極品戴樹倫涼月似眉掛柳灣,中山鏡中愈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子夜鯉魚來灘。解析:“似眉”:眉是用來形容月亮的,描繪了三月月亮的形狀,體現了它的清秀。”《鏡》:鏡是用來形容蘭溪的水,寫的是蘭溪清澈寧靜的水;它也反映了月光的亮度。再如:望江面上的山,蘇軾的船望山而行,似馬而行,似百舸爭流。前山忽異,後嶺如奔。擡頭壹看,小路斜斜的,街上有行人。在船上舉手說話,像鳥壹樣向南航行。解析:此詩以河兩岸的山為馬,以船為參照物,使山的靜態景色生動傳神。”“鳥”是“孤帆”的比喻,表示船能航行多快。2.隱語(諧音),雙關在壹些詩歌,尤其是民歌中,為了表達壹種委婉含蓄的情感,作者經常使用隱語和雙關的修辭手法,如:春思,李百艷,草如貝絲,我們這裏的桑葚曲綠絲枝。當妳想念家鄉的日子,很久以前就想念妳和悲傷。春天的微風,既然我不敢認識妳,為什麽要分開我床邊的絲綢窗簾??解析:這是壹首膾炙人口的描寫男女情愛的詩,寫的是秦對女性的思考獨白。詩人壹語雙關,表達大自然的春天,推理男女之愛;還用“絲”(思)和“枝”(知)的諧音來連接男女在異地的思念之情。竹枝詞詩人劉禹錫在江水平的朗江上聽到了歌聲。東邊的雨,東邊的日出,說天沒有晴,但依然晴朗。解析:“清”和“清”是諧音,是雙關語。這是作者用民謠風格寫的壹首情歌,民謠中常用雙關語。從前兩句詩情畫意的句子來看,女子大概是在楊柳飄飄、波瀾不驚的河堤上航行,聽到岸上愛她的少年在向她唱愛,但愛的含蓄表達給她“陶無情卻有情”的印象。鄧嶽陽樓杜甫我早就聽說過洞庭湖,現在終於爬上了這座塔。浩瀚無垠的湖面撕裂了吳楚,仿佛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但是沒有親戚朋友的消息傳到我這裏,老病在孤舟中。北境城門之戰又開始了,我隔著欄桿看著哭了。解析:“東有吳國,南有楚,能見天地無盡飄”這兩句話雖然歡快壯闊,形容的是洞庭湖的磅礴大氣,但這只是表象。還包含了作者當時的處境(杜甫因兵亂在江陵、公安等地流浪,58歲,老弱病殘,生活貧困)和國家的處境——跌宕起伏。其他的修辭格,如重復、排比、誇張、比喻等等,因為比較簡單或者在現代詩歌中經常使用,所以不單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