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萊德,托萊多-普恩特-德聖馬丁古城,聖馬丁-米拉多-德爾瓦萊大橋,河谷天文臺。
太陽門是去市中心的必經之路。穿過這個大門,我們回到古城,繼續在崎嶇的小巷中穿行。似乎塵封的歷史又壹次向我們打開了壹扇門。我們壹個個慢慢剝去歷史的塵埃,尋找這座古城的蛛絲馬跡。
壹進太陽門,沒走多遠,就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結合的建築。光輝清真寺Mezqu?塔德爾河?Sto de la Luz不僅是西班牙最古老的清真寺之壹,也是摩爾時期古城65,438+00座清真寺之壹。
據傳說,當阿方索六世國王路過時,他的馬突然在清真寺前跪下,壹道強光引導他找到了藏在隔墻中的十字架雕像。清真寺由此得名,並因此而聞名。
這段歷史可以追溯到10世紀末的清真寺,它是在原西哥特教堂的基礎上建造的。後來,原本只有8米長的神廟被加寬,西北方向融入了摩爾式建築的典型風格:馬蹄形拱門和紅白相間的拱門裝飾,使得新舊部分更容易辨認。
漫步托萊多的大街小巷,這種圓形城堡般的建築隨處可見,歷經滄桑的建築藝術瑰寶隨處可見。我們身邊精致華麗的教堂、城堡、宮殿,似乎都有著永恒的生命力,處處透露著既優雅又現代的驕傲。走在其間,就像走過壹座古代建築歷史的露天博物館。妳經過的地方到處都是古樸的遺跡,穿越千年的時光和氣息觸手可及。
托萊多古城的街道特別狹窄,許多斜坡和石板路縱橫交錯,像迷宮壹樣,壹眼望去是壹座防禦性很強的城市。
清晨,寒意襲人的古城,路面上的露珠,起伏的山路,蜿蜒如蛛網的石板路,讓我們很快對手中的地圖失去了信心,“找不到北”在這裏再合適不過了。好在古城不大,重要位置都有指示牌和指引。
走在蜿蜒的街道上,時間在這裏仿佛停滯了,我們的心仿佛進入了壹段漫長而深邃的歷史。腳下長長的鵝卵石路將我們壹路引向幽深的小巷。置身其中,甚至迷失其中,我們可以想象托萊多昔日的繁華,也能感受到它逐漸消逝的無奈。
趁著還早,我們繼續穿行在古城裏,走著幾百年前的街道。傾斜度接近45度的斜坡和坑坑窪窪的碎石路是我對托萊多街的第壹印象。但是走在狹窄的巷子裏,真的感覺回到了中世紀。
環遊托萊多,看安靜的小巷,看各種建築,看壹扇門壹扇窗,看當地人的狀態,體會時光的漂移。
這些樸素卻歷久彌新的民居建築,有著鮮明的時代印記。根據當地法律,托萊多古城的新建築必須仿照十五世紀的風格,所以身處其中讓人有壹種瞬間穿越回中世紀的迷失感。
古老的徽章至今仍保留在住所大門上方,默默證明著房屋主人的顯赫地位。
走過中世紀留下的狹窄街道,兩邊的建築顏色壹致,看起來古色古香,保留了原始的中世紀風格。
今天,托萊多老城符合我對歐洲老城的所有想象。人不多,彎彎曲曲的小路兩邊到處都是有上百年歷史的房子。在這裏,妳可以感受到時間的停滯,享受到壹種真正的舒適和安逸。
托萊多是塞萬提斯的“永恒之城”。今天,西班牙的驕傲、偉大作家塞萬提斯的雕像依然豎立在托萊多古城,他手握傳世名作《堂吉訶德》。
如今,堂吉訶德和他的仆人桑丘的雕像以及中世紀騎士的盔甲已經成為托萊多永恒的文化主題。
走在中世紀的建築和道路上,總覺得中世紀的騎士會隨時飛馳而過。古城裏有很多這樣帶著鐐銬和盔甲的將軍,這也是托萊多的第五個吸引人之處。
托萊多在冷兵器時代非常輝煌,被稱為“兵器之都”,中世紀西班牙的大部分盔甲和武器都來自這裏。所以刀、劍等冷兵器和黃金馬賽克畫也是托萊多的專屬工藝品。
在古城逛了壹段時間後,我們決定走出城門,去城外的花園Recaredopark看看外面的風景。
走出托萊多古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壹座中世紀的五拱石橋——普恩特·德·聖馬丁橋,這座橋至今仍在使用,它位於山谷中最陡峭險峻的位置,由塔霍河上的巨石建成。
這座古老的哥特式橋梁建於13世紀,兩端各有壹座防禦塔。橋身由五個大小不壹的拱圈組成,中間最大的跨度達到40米,這在當時是壹個無法超越的記錄。
仔細看,不難發現主橋開口拱圈略尖。還有壹個美麗的傳說在裏面。
當年負責聖馬丁大橋建設的建築師有點名氣。他想做壹些創新,把傳統的圓拱橋改成尖拱。尖拱雖然比圓拱美觀,但承載力不如圓拱。當橋的拱圈基本完成時,建築師醒悟過來,意識到自己犯了壹個錯誤。如果橋塌了,他就完了。
與此同時,建築師聰明的妻子在夜深人靜時潛入工地,放了壹把火,燒了拱圈下的支架。拱圈裏石頭之間的膠結材料還沒有完全凝固,她就倒了,拱圈從尖拱變成了近似圓拱,大大改善了受力狀況,挽救了橋梁,也挽救了建築師的聲譽。
目前大橋主孔拱確實有略尖拱,但是否如此不得而知。傳說總是美好的,我們就聽聽吧。
托萊多古城的城防系統主要是摩爾人建造的,聖馬丁橋附近有很多軍事防禦設施,非常震撼。
聖馬丁橋連接著老城和城市的西部。站在橋頭,真的很少能看到太浩河兩岸的中世紀風情。在“變”中堅持“不變”,真的需要大智慧!
清晨的太浩河清涼深邃,藍綠色,緩緩流淌,猶如碧玉掛毯纏繞在托萊多古城的腰際。
但妳千萬不要小看眼前這條不起眼的河!托萊多周圍的塔霍河是壹條國際河流,流經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伊比利亞半島最大的河流。
事實上,太浩河上遊的水流非常快。因此,在聖馬丁大橋附近修建了壹個低壩來調節水位。
站在舊橋上,看不遠處的新橋。我們昨天開進托萊多的就是這座橋。因為至今仍在使用的聖馬丁大橋,目前僅限於步行。
在太浩河岸邊,已經開放了幾個停車場。大多數自駕遊的遊客都會把車停在這裏,然後步行進入托萊多,因為古城的道路極難打開。
俯瞰托萊多的最佳地點是在太浩河南岸的山坡上。不同的角度總能看到古城不壹樣的美。
走在盤山路上,能明顯感覺到古城坐落在小山上。往下看,山下很大壹片區域都是紅屋頂的三四層小樓。清澈的水穿過並環繞著褐色的城墻。
托萊多是壹座山城。太浩河蜿蜒穿過古城的東、南、西三面。河水湍急,形成天然屏障,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
朝著山谷的觀景臺走去,清晨的托萊多古城漸漸出現在我們面前:三面環水的托萊多坐落在壹座小山上,中世紀和摩爾人留下的建築鱗次櫛比,高低錯落。主教堂和城堡的尖頂高聳入雲,土黃色和磚紅色兩種顏色的建築配合著壹股清波,托萊多永恒而厚重的美在不知不覺中被喚醒,留下無數秘密供世人憑吊...
整個古城,沿著河谷而建,錯落有致,看上去就像壹座剛剛被保存下來的中世紀王城,充滿了滄桑。
在西班牙眾多古城中,托萊多是最適合俯瞰的壹座。俯瞰托萊多,會有不壹樣的感覺。整個古城集中在太浩河對面的壹個山坡上,妳仍然可以清晰地目睹到險峻的全景,就像400年前格列柯的畫壹樣,耳邊的微風似乎夾雜著不同民族的尖叫聲...
我想我們今天和馬德裏有壹個重要的約會,所以我匆忙回到酒店,匆匆享用了酒店早餐。
吃完早飯,我們又去了酒店樓頂的露臺,想再看壹眼這座永恒的中世紀王城。
站在屋頂露臺上俯瞰古城蜿蜒的街道,訴說著古城千年滄桑的建築,我們慢慢走過的石子路,我們自己摸過的石墻,都充滿了無盡的遐想。
遷都馬德裏後,托萊多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隱藏了自己的成就和名氣。在那之前,它是西班牙的首都,有點像中國的Xi和洛陽。正是因為這樣的歷史地位,托萊多今天依然保留著中世紀的風格。
今天的托萊多古城,見證了太多王朝的興衰,沈澱了太多歷史的風雨,最終安靜地站在這裏,用沈默訴說的甚至比他們用聲音訴說的還要多。
這就是托萊多,沈默而沈重,為那些已經消失的文明提供了歲月的見證。
再見,托萊多!這輩子可能再也見不到了!
托萊多就像是西班牙的壹個縮影,在每壹棟建築和每壹條街道上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西班牙的魅力。只有理解來自遙遠時空的深邃之美,跨越時空的界限,沈浸在這個跨越千年的夢境中,才能理解托萊多作為千年博物館的意義。
看歷史書,享受不到托萊多的快感。只有親臨這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城,用自己的雙腳感受她的體溫,用眼神與她交流,才能壹窺她經久不衰的氣場。
冬日暖陽裏拔“牙”(24)托萊多:永恒的中世紀國王城(中)
冬日暖陽下拔“牙”(23)托萊多:永恒的中世紀城市(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