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從高效課堂中學到的經驗
本學期,我校開展了基礎年級高效課堂評價活動。這次活動對我這個第三年踏上教育這片熱土的老師來說,無疑是壹次很好的機會,對我的傳統教學來說,也是壹次難得的突破。
在課堂評課現場,我看到語文組的第壹位老師王進老師給壹年級的小朋友們上《詩詞鑒賞》,引言部分用自己的詩詞介紹情況,很有新意,也是壹個亮點。學生們很快就開始學習精彩的古典詩歌;第二位老師,譚,是我們英語組的壹位好老師。她在二年級上了壹門閱讀和寫作課——生活的新維度。譚老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在閱讀中註重訓練漂亮實用的句型,讓學生模仿,然後運用到寫作中。譚老師不慌不忙、口若懸河、親切友好的教學風格,讓學生不自覺地順著她的思路,配合得很好,反應很快,把學到的東西快速輸出,運用得當,效果很好;第三位老師,羅麗莎,也是我們英語組的壹位可愛的老師,給壹年級的孩子們上了壹堂非常生動的聽說課——現在進行時。羅老師洪亮的嗓音、標準的英語、燦爛的笑容、豐富的面部表情、熱情的上課方法、有趣的課堂遊戲,很快感染了學生,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聽課的老師都忍不住感嘆,如果以前有這麽好的老師教我們,不知道英語學得有多好。第四位是語文組的陳老師,他給高壹學生上詩歌鑒賞課《林玉靈》。她借助多媒體,通過感人的錄音朗讀和精美的圖片,把學生帶入詩歌的場景,無論是學生還是現場的老師都不知不覺地被帶入了情境。陳老師雖然去年剛畢業,但她沈穩、穩重、大方、善良、溫柔的教學風格和笑容,得到了很多學生的喜愛和很多老教師的認可。
聽完這堂高效課,我發現雖然高效在我們學校剛剛起步,很多方面還不成熟,但它讓我對高效課充滿了信心,也讓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打了壹個大大的問號——高效課和傳統課有什麽區別?真的能取代傳統教學,帶來質變嗎?
從教三年,我總在反思:教學生高分是成功的嗎?和很多從教多年的老師壹樣,我們壹直走的是傳統教學的路子——導入,給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文內容的學習;課堂學習中,老師預設練習,很少當場產生問題。學生們沿著老師鋪好的路走,很少給自己壹個出其不意地提問的機會。課後練習也為我們準備好了。壹旦學生不能按時完成練習,等待他們的唯壹事情就是帶著懲罰抄書,這是大多數老師每次都嘗試的方法,並期望如果抄得太多就會“顯示出他們的意義”...殊不知,不知不覺中,學生的創造力壹點壹點被抹殺,學習興趣壹點壹點消失,直至成為專為高考設計的“考試機器”...
其實在我們的傳統教學中,有很多“低效”的環節。老師壹直說學生困,不聽,導致教學過程中資源浪費,課堂教學效率降低。再聰明的學生也會變成書呆子。
所以,傳統教學的改變迫在眉睫!而高效課堂就是壹個很好的嘗試!
我們可以這樣開始—
課前預習:什麽時候預習?預覽什麽內容?如何掌握學生的預習?如何設計預習學習計劃?用什麽方法和手段使學生掌握學習目標等。
(2)課堂探究:體現“三講三講”;做好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要明確哪些問題學生自主學習,哪些問題學生合作探究;怎麽解決問題?如何設計課堂教學中的反思總結環節?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課堂檢測、課堂反饋、課堂批改、目標達成和拓展。
(3)課後培訓:要體現“三安排、三不安排”;要多布置發散思維、開發提高、遷移應用的作業;崗位數量要適當控制。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高效課堂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課堂以學生為本,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主動接受和探索知識,而不是傳統的被動填鴨式學習。這是實施素質教育,實現高效教學的壹條途徑。我們的教師要懂得恰當地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引導學生全身心的參與,這樣可以使學生有自主學習的動力,把他們帶入想象的世界,豐富他們的想象力,完成思維的全過程,實現知識的內化,使學生的智力得到新的發展;同時也要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這樣也可以使教學跌宕起伏,錯落有致,激發學生積極進取,使傳遞的信息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深刻印象,從而達到吸收消化的目的。
高效課堂的真正奧秘不是教學生高分,而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力,減少學生對老師“填鴨式”的依賴,主動學習,懂得學習,才能真正高效!
第二部分: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聽課的體會
165438+10月7日,美好的壹天。在劉校長和田主任的帶領下,安迪小學語文組壹行6人6點起床,7點出發,8點到達上高裏小學。許多其他學校的精英教師也同時聚集在那裏。課型有“如何構建高效課堂主題閱讀”等。還有壹個獨特的場景,深深吸引了我...每壹堂課都有學習的意義,每壹位老師的精心展示不僅讓學生著迷,無疑也讓我在語文教學的道路上有所啟發,收獲頗豐。
我來說說我這次活動的經歷:
第壹,對課本的透徹理解是基礎。聽了幾個老師的講座,我覺得他們對教材都有自己獨特的把握,能抓住問題,壹步步深入課文。在田老師的《釣魚的啟示》課上,她掌握了動作、語言、形式的寫作技巧,進行了精講和示範閱讀。田老師的課不僅讓學生學到了知識,也讓學生在心理上感受到了快樂。最後,她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以文本的形式拓展人物閱讀,即文學閱讀,激發學生的無限樂趣。整堂課用優美生動的語言鋪開,讓聽者記憶深刻。
第二,把主動權還給孩子。新課標要求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是這個主體的引導者。這些老師完全做到了這壹點。比如張老師在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時候,通過課件的設計和精彩的閱讀,體會到了祖國的孱弱,以及我們將來如何為祖國做貢獻。
第三,深入文本,與之進行情感對話。而且閱讀要求也不壹樣。比如表揚課,陳老師首先讓學生在熱烈持久的掌聲中大聲自由地朗讀課文。重讀課文,通過多種優秀檢查生詞;表現,讓學生深刻體會作者的情感升華。學習中還穿插了分組閱讀、小組閱讀、示範閱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愛的精神。層次很清楚。
第四,註重學習習慣的培養。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壹些學習方法,讓學生獲得這些學習方法,以後他遇到類似的問題也可以自己解決。比如楊老師在學課文之前就要求交流,讓他在學課文的時候能很快找到他說的內容。她還要求,讀文章時,要把不熟悉或聽不懂的句子讀幾遍,做到“讀壹百遍,看什麽意思”。教師在學生閱讀過程中及時糾正單詞發音,潛移默化地教會學生正確閱讀的習慣。其他老師壹直強調“無筆墨,不讀書”,做批註有利於培養學生專註的好習慣。
第五,友好的評價語言。幾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如此的恰當和到位。比如有的老師用“妳最聰明,妳會更努力,我的孩子,妳很棒,妳的眼睛已經告訴我答案了”來鼓勵學生。這些簡單自然的語言深深打動了我。在以後的課上,我也盡量讓學生感受這些優美的評價語言。
通過這次活動,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語文教學應該是帶著情感去閱讀和感受的。但還是有壹點遺憾:由於時間關系,加上大型活動,壹些好課,尤其是網絡作文的讀寫聯動課,沒有聽到。
培養學生在修辭上有意識地提煉句子,善於發現、反映和理解情感。這些能力的獲得需要語文老師去教,想盡辦法用各種形式去教,但是需要實效。我覺得我應該多讀書,多學習教學,從心底愛上這門課。
第六,今後努力的方向
1,壹定要不斷學習。
俗話說,老師要給學生壹杯水,首先要有壹桶水,但是現在只有壹桶水是不夠的。教師要有流動的源頭活水。這種源頭活水從何而來?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學習,不斷充電。新課程實施後,要求教師專業發展,學習新課程理論,轉變教學觀念,改革課堂結構,加強自身教學基本功訓練,尤其是語文教師,不斷提高語文素養。而這壹切都離不開學習。我們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走理論加實踐的道路,讓新課程理論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把新理念滲透到壹切教育教學實踐中,做新課程理念的忠實實踐者。要擴大知識面,開闊視野,就要不斷地閱讀,通讀全書,堅持閱讀名著和經典,讓這些名著和經典啟迪我們的思想,陶冶我們的情操,提升我們的語文素養。
2.我們應該轉變教學觀念,做新課程的忠實實踐者。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壹直是知識的權威,學生是被動學習的,學生是知識的容器,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老師在講臺上喋喋不休,不顧學生感受。現在,我們需要改變我們的教學觀念和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我們應該蹲下來看學生,和他們平等交流,把教室還給他們。
總之,課堂上的這次學習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想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高自身素質,就要努力,不斷學習,博采眾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累教學素養,讓自己的教學生涯變得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