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壹棵香椿樹遠行的散文

壹棵香椿樹遠行的散文

大概搬新家幾年後,媽媽在樓前空地種了兩棵香椿苗。

當時前院還是老布局,不對稱格局,種了好幾種花木。春天的海棠、桃花、杏花,夏天的玫瑰,秋天的柿子、紅棗,即使是冬天,也會有冬青樹,用壹種蕭瑟凸顯出來。原來的香椿樹藏在前院北側,樓前的花池裏,很不顯眼。前院改建後,中間的綠植被移植到其他地方,留下壹塊空地停車,北側只留壹根柱子。此時,香椿樹已經長到了壹樓和二樓之間的高度。

我以為我要和這兩棵香椿樹說再見了。我媽媽擔心了很久。當她看到自己被落下時,她非常高興。當她有空的時候,她向窗外看。就這樣,香椿的樹冠已經到了二樓的窗口。風吹來,似乎還有香椿的味道。

母親種植香椿,是對家鄉香椿樹的壹種守護之愛。

春天,袁所有的花都比不上這棵並不茂盛的香椿樹。香椿發芽,和桃李花期差不多。在樹枝頂端或樹枝交叉處發芽。店裏的香椿芽都是壹指長。用粗草繩捆著,幾塊錢壹把。這是時令珍饈。媽媽舍不得它,要長到很長才夠得著。

前幾年樹低,壹根短竹竿上系著壹根鐵絲做成的鉤子,可以夠到香椿的嫩葉。後來,壹年又壹年,樹幹長直了,遠遠超出了竹竿的範圍。因此,母親需要在二樓和樓下的窗戶裏壹根接壹根地綁上幾根竹竿,互相配合,才能得到足夠的合適的嫩葉。

每次跑上跑下,我媽總會汗流浹背。捧著壹朵香椿芽,我媽想的不是數壹數帶回家,而是大方地分享,或者送壹些給老鄰居。剩下的,我們這些孩子,也會或多或少的付出。他們中只有少數人能去他們父母的餐桌。畢竟只有兩棵樹,產量極其有限。

這麽珍貴的香椿,媽媽和爸爸會做不同的食物。壹簇簇整齊的,媽媽會做香椿魚,略散的,爸爸會做香椿炒雞蛋。

香椿魚的制作方法是先將香椿用開水焯壹下。控制幹燥。將面粉與雞蛋、水和鹽混合制成面糊。用筷子夾起面糊,面糊會慢慢滴下來。

電餅鐺預熱,香椿泡在面糊裏,用筷子夾出,控制住,再用另壹雙筷子夾起,擠出多余的面糊。放入預熱好的電烤盤,烤至兩面金黃。

這種方法既保留了香椿原有的香味,又增加了面粉和雞蛋的酥脆度。尤其是到香椿根,更有嚼勁。這種餅的形狀像壹條魚,所以叫香椿。

父親擅長香椿炒雞蛋。這個比較簡單。香椿用開水焯壹下,晾幹,洗凈,切塊。打入雞蛋,用鹽調味,混合均勻,在鍋裏攤開,直到兩面金黃熟透。

如果香椿很多,可以焯壹下,晾幹,用塑料袋密封,冷凍,可以延續味道。

再吃的時候,放在室溫下變軟,按照平時的流程制作。

這和香椿有關,香椿是春天的味道。這兩棵香椿樹給我們這個小家庭帶來了享受美食的和諧時光。

香椿樹越來越粗壯了。樓下的鄰居在兩棵樹之間種了兩棵小辣椒樹。我以為有足夠的空間互相扶持,可是香椿旁邊有壹棵樹,總是長不好。我媽在轉彎處散步的時候偶然發現的,她告訴我,今年芽夠了,是時候放棄壹個了。每頓飯後,我都會在陽光充足的臥室裏小睡壹會兒。和我聊完家裏的事,媽媽走到窗前看那棵離開的樹。它已經發了芽,芽差不多長了。

鄰居聽到媽媽說的話,甚至說,沒事,沒事,不會幹涉的。

母親堅持,鄰居只好答應,答應。

前幾天,我媽種夠了香椿芽後,鄰居們就把樹搬走了,分發給有需要的人。根平,屬安平。

媽媽倚在窗前,看著,說著,讓辣椒樹順利長大。我說,春天香椿香,秋天花椒收。真的很好。母親點頭說,可惜香椿移植不旺,要不然,我們要想盡辦法把它帶回老家。妳看,那邊那個是移植過來的,枝葉很短,好像很懷舊。

聽著媽媽的話,我也會有些感觸:有時候,我們都想播種,可是在城市裏,沒有院子,卻真的沒有土地。

我媽40年前離開家鄉,拉扯著我們姐妹。這麽多年,無論和父親在哪裏生活,我總是忘不了以前的鄉音和味道。也許對我們來說,這只是香椿的味道,但對父母來說,這是故鄉的味道。能夠吃到它就像回到了家。

於是,我盤算著,如果以後有機會,我要在老家種幾棵樹。填補槐樹籬笆的空隙,也可以讓來往的鄉親們在春天吃到這種鮮嫩的香椿芽。

即使回去的時候趕不上季節,偶爾回國的時候,我們還是可以看看樹蔭,聽聽樹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