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07火箭主次分離
整流罩將火箭與大氣層隔開。
18: 10火箭兩級分離
18: 65438+
18: 25衛星進入初始地球軌道。
18: 26三級火箭的二次點火
18: 28三級火箭發動機二次關閉
18: 29,與衛星分離的衛星進入近地點205km、遠地點50930km、周期16h的超地球同步軌道。
18: 36衛星指控轉北京航天控制中心。
衛星太陽能電池板打開。
2007年10月24日19: 00確認發射成功。
2007年10月25日17: 55完成第壹次變軌!指令發出130秒後,衛星近地點高度由約200 km提升至約600 km,變軌取得圓滿成功。這次變軌說明嫦娥壹號衛星的推進系統工作正常,也為後面的三次近地點變軌奠定了基礎。嫦娥壹號衛星在周期約16小時的橢圓軌道上繞壹圈半後,在第二遠地點進行變軌。
2007年10月26日17: 44,王源三號船報告:嫦娥壹號衛星成功實施第二次變軌!這是衛星的首次近地點變軌。
嫦娥壹號衛星第二次變軌後將進入24小時周期軌道。遠地點高度從5萬多公裏增加到7萬多公裏。
65438年10月29日,第二次改變近地點軌道,衛星遠地點高度從7萬多公裏提高到12萬多公裏,刷新了我國最遠空間TT&C紀錄。進入繞地球48小時周期軌道。北京時間10月29日01: 39,18: 00,從王源三號測量船傳來消息,衛星第三次變軌成功!
北京時間31日17: 28,嫦娥壹號衛星成功進行第三次近地點變軌,成功進入地月轉移軌道,開始飛向月球。衛星遠地點高度由1.2萬公裏提高到37萬公裏,進入1.1.4小時地月轉移軌道。這也是衛星入軌後的第四次變軌。北京時間17點15分,嫦娥壹號衛星收到指令,工作784秒後發動機正常關機。北京飛控中心對各種測量數據的計算表明,衛星變軌成功!成功從繞地軌道進入地月轉移軌道。
165438+10月2日上午10: 33,嫦娥壹號衛星成功進行了首次中軌修正。10: 25,嫦娥壹號衛星按照指令要求,成功點燃星上兩臺小推力發動機,衛星飛行航向修正。10: 33,發動機關閉,衛星第壹次軌道修正完成。
165438+165438+10月5日0時25分抵達距月球200公裏處,近月來首次進入月球軌道12小時。
165438+10月6日,近月第二次剎車進入3.5小時賽道,跑了3圈。
165438+10月7日,近月第三次制動進入月球極地軌道127分鐘,開始工作,向地面發回30首歌曲。
嫦娥壹號是中國第壹顆繞月人造衛星。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於2007年10月24日約18: 05 (UTC+8: 00)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整個“飛向月球”過程約需8-9天。預計衛星總重量約2350kg,使用壽命大於1年。該衛星的主要探測目標是:獲取月球表面的三維圖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征;探測月球土壤厚度和地球到月球的空間環境。
嫦娥天妃得到了各界的響應
雖然比世界上第壹顆探月衛星——前蘇聯的“月球1”晚了48年9個月22天,但開啟中國航天深空探測時代新篇章的探月工程仍然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註。“嫦娥壹號”探月衛星發射後,外媒立即對此進行了評論。
美聯社:中國在月球上邁出了第壹步。
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宣布衛星與箭體成功分離後,美聯社隨即發布了《中國成功發射壹顆探月衛星》的報道:“中國成功發射第壹顆探月衛星,邁出了雄心勃勃的10年計劃的第壹步,即將著陸器送上月球並返回地球。中國國家電視臺播放了火箭起飛的畫面……”
路透社:“嫦娥”為登月計劃做準備。
英國路透社24日發表評論文章稱,帶著太空夢、科技進步和愛國熱情,中國發射了第壹顆探月衛星——“嫦娥壹號”。文章說,“嫦娥壹號”繞月工程是中國開展的第壹次空間探測活動,是為2010年的月球車以及隨後的登月計劃做準備。
法新社:它標誌著中國全球地位的提升。
法新社24日發表文章稱,中國首次發射探月衛星,標誌著中國全球地位的提升。歐洲航天局發言人雷內·奧斯特林克(Rene Ostlinke)表示,探月競賽正在逐步展開,美國也準備重振探月計劃,目標是為火星探測建立永久性月球基地。
越南通訊社:中國太空探索史上的裏程碑
越南通訊社24日發表文章稱:“中國已經邁出了三階段探月計劃的第壹步,這是中國太空探索史上新的裏程碑……”
朝鮮日報:實現中國人民的千年夢想
24日,《朝鮮日報》首席評論員吳泰進以《嫦娥壹號實現中國千年夢想》為題寫道:“中國發射探月衛星實現千年夢想,舉國為之沸騰。而我們只能靜靜的看著。"
印度軍隊指揮官開會研究中國的月球探測
65438+10月23日至28日,印度陸軍和海軍在新德裏舉行聯合指揮官會議。此次會議恰逢中國“嫦娥壹號”探月衛星發射。因此,中國的探月工程和太空整體實力成為這些高級將領的熱門話題,進壹步激發了印度武裝力量打造“天軍”的熱情。
據《印度時報》10年10月23日報道,繼去年印度空軍宣布成立太空司令部後,印度陸軍和海軍也借今年的司令會議,推出了各自的“天軍”考慮,在各自的司令部成立“太空隊”。
印度陸軍壹名高級軍官透露,目前,印度陸海空三軍都在積極討論太空的戰術、戰法和戰略應用,因為印度武裝部隊的決策層都認為,離開了“太空資源”,未來的戰爭就不需要打了,因為“現代軍事對太空中的各種技術和系統有著嚴重的依賴”。
讓印度武裝力量感到非常迫切的是,中國在今年5438年6月+10月進行的太空試驗對印度來說猶如晴天霹靂,探月工程走在了印度的前面。相比之下,印度對太空沒有長期的具體規劃,因此三軍統帥感到“緊迫”。
印度國防部近日拋出《2020國防太空展望》。這份戰略指導文件強調,在2012年之前,印度軍方將致力於發展太空情報、偵察、探測、通信和導航。為了實現這壹目標,印度要完成1000多個相關科研項目,發射多顆軍事間諜衛星。即使實現了上述目標,印度也遠未達到及時軍事通信、偵察信息傳輸、導彈預警、精確炸彈衛星信號制導、幹擾敵方網絡等目標。
日本專家:希望今後能與中國加強合作,共同進步。
嫦娥壹號發射前幾周,日本發射了探月衛星月亮女神。《月亮女神》現在運營的怎麽樣?記者昨天電話采訪了日本航天局“月亮女神”探月衛星工作組的辛壹賢博士。
問:妳能介紹壹下“月亮女神”並告訴我們它最近的運行情況嗎?
答:嫦娥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主衛星、中繼衛星和甚長基線幹涉測量射電衛星。它的主要任務包括研究月球的起源和演化,獲取月球表面環境的信息,在月球軌道上進行射電研究。“月亮女神”現已進入遠地點123 km、近地點80 km的近圓形觀測軌道,其繞月飛行時間為1小時58分鐘。9月29日,“月亮女神”在距離地球110000公裏的遙遠空間拍攝了第壹張地球的高清圖像。
問:“嫦娥壹號”和“嫦娥壹號”有什麽區別?能給嫦娥壹號壹些建議嗎?
答:“月亮女神”和“嫦娥壹號”的主要任務是壹樣的:探索月球的起源和演化。只是兩者的探測儀器不壹樣,繞月軌道也不壹樣。”“嫦娥壹號”工作在距離月球表面100公裏的極地軌道上,“嫦娥壹號”運行在距離月球200公裏的地方。”“嫦娥壹號”可以獲得月球遠側的重力數據、磁場的野外數據和月球表面的精細結構,“嫦娥壹號”可以測量月球表面的深度。
由於“月亮女神”目前處於運行初期,我們也在總結數據,積累經驗,暫時沒有建議提供給“嫦娥壹號”。希望今後能與中國加強合作,共同進步。
“嫦娥壹號”PK日本“女神”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負責設計嫦娥壹號平臺和通信的工程師高放告訴記者,嫦娥壹號衛星平臺源於東方紅三號衛星,衛星盒設計基本相同。據介紹,“嫦娥”是壹個2.22米×1.72米×2.2米的六角立方體..加上展開的太陽能電池,最大跨度可達18米,約為兩棟房子的長度。其前身東方紅三號衛星設計於1997,重2.3噸,設計壽命8年。據高放介紹,“嫦娥壹號”衛星這次主要有三項任務:壹是探測月球的三維全息圖像;二是探測月球資源的成分和密度,分析物質光譜;三是探索地月之間的空間環境,為將來載人飛船登月打下基礎。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月球巡視探測器課題組負責人賈陽說,嫦娥壹號衛星處於月球極地軌道,可以拍攝月球的每個角落。從這個角度來說,它比日本上個月發射的衛星更先進。在月球車的設計上,中國的技術不亞於前蘇聯。中國的月球車使用的是雙目數字圖像識別系統,而前蘇聯還需要發回圖像,依靠人眼識別。
賈陽還告訴記者,2013年,我國將向月球發射軟著陸裝置,搭載月球車在著陸區附近進行現場探測,主要開展月球表面形貌和地質結構調查、月球表面物質組成和資源調查。
在嫦娥壹號成功發射之際,《歐洲時報》發表社論稱,“嫦娥奔月女神”向世界呈現了壹個完整的“中國夢”。
社論指出,繼2003年神舟五號飛上天空、2005年神舟六號遨遊太空之後,中國的嫦娥壹號衛星成功繞月發射,海外華人的自豪感再次高漲。
在中國人的飛天夢想的道路上,神舟五號樹立了壹座座裏程碑,神舟六號完成了壹次“無憂之旅”,嫦娥奔月女神以自己詩意的負載向世界呈現了壹個完整的“中國夢”。
社論說,月球被視為地球的“宮殿”和“第八大洲”,資源豐富。中國的探月工程對探索太空奧秘、拓展人類生存空間具有重要意義。對中國的繁榮具有重要意義;對中華民族的復興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