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建安詩歌代表作家

建安詩歌代表作家

建安詩的主要代表是曹石父子,即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還有“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燦、徐幹、阮瑀、楊穎、劉真;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燦。除了“三曹”和“七子”之外,還有壹位女作家蔡琰(文姬),她的《離愁詩》和《艾虎十八拍》都是建安詩歌中的佳作。

1,曹操(155-220)

曹操出生於裴郭橋(今安徽亳縣)孟德。漢末統治階級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建安文學的領軍人物。為日後晉朝平定北方,統壹全國奠定了基礎。

曹操作為壹個典型的文學,由於其支持劉、貶低曹的政治傾向,被《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以陰險、殘忍、狡詐、狠毒,集剝削階級的腐朽品質於壹身,而成為壹個反派。

毛澤東主張實事求是地評價歷史人物,認為:“曹操統壹北方,建立魏國,鎮壓豪強,發展生產,使遭受巨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發展,是有功的。說曹操是漢奸。那是封建正統制造的冤案,這個案子要翻案。”(《毛澤東讀史》)

《三國誌·魏蜀吳·帝姬》:(曹操)知人善察,卻難以虛炫。禁止抽離,字裏行間是快樂的進入。廢墟之內取張遼、黃旭,都列為名將;其余的都擬定為牧羊人,不計其數,為的是創造大事。

建安十五年,他以宰相的身份寫下了求賢令,提出“任人唯賢是上”。

建安十九年,他以龔偉的身份,做了壹個短期的選擇合適人選的命令。

建安二十二年,作為王維,他發布了舉賢不捕的命令。

曹操的詩有20多首,都是樂府的舊詩,但又表現出新的內容。

(1)有的反映當時的社會動蕩,反映當時軍閥混戰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如《豪李星》:“甲生饑虱,皆姓亡。白骨裸露在田野裏,它們中間沒有壹個人,也沒有啼叫聲。留遺者數百人,思想斷矣。”

②有的表達個人政治理想和抱負。比如“步出廈門行,雖龜為壽”:“老馬臥虎,誌在千裏;烈士之年,勇往直前。”

這些詩繼承了漢樂府的現實主義傳統,但也有自己的創造。漢代樂府詩多為記敘文,曹操常以舊樂府題抒胸臆,內容形式創新,精神瑰麗,情感深沈,平淡自然中充滿慷慨激昂的悲情。魯迅稱曹為“改革文章的奠基人”。

2.曹丕(187-226)

曹操次子,公元220年,逼漢獻帝禪定,建立魏朝,死為文帝。

曹丕詩約40首,筆法精湛,語言流暢,風格清新。《葛炎行》是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律詩,風格優美。其中壹條記錄如下:

秋風蕭瑟,天氣涼爽,草木搖露如霜,雁群南去。

我想念妳和妳的客人,我感到心碎。我想念我的家鄉,那妳為什麽要送它去呆很久?

妾獨守其室,恐忘憂,不覺衣上沾淚。

短歌不能長。明月照在我的床上,

星寒西流,夜尚幼。牽牛和織女遙遙相望,為何獨來獨往?

另壹方面,曹丕的《典論雜文》是開啟文學批評風氣,批判“士相輕”陋習的重要論文。提出“建安七子”之名,評論七子的文學創作;提出“文以氣為本”的觀點;認為文章是“經世之大業,不朽之盛事”,高度贊揚了文學的社會意義。

3.曹誌(192-232)

曹操的兒子,曹丕的母親和弟弟。因為才華出眾,曹操壹度想當太子。還有曹丕,曹?接連做了皇帝,被猜忌壓迫,抑郁而死。因為封地是在陳,他死了想,世人稱陳為。他的創作以曹丕即位為界分為兩個時期。早期作品多表現建功立業的理想和抱負,後期作品則主要表現被壓抑的悲痛和悲傷。

曹植被譽為“建安之傑”,“詩”被稱為“意氣風發,采華懋之詞”。比如“夫有大誌,萬裏尚近。愛情不是損失,是遙遠的壹天。“王彪,壹匹白馬,還有,壹匹白馬,都很有名。《洛神賦》是最著名的壹部。這是曹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