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壹本書》大班教案1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所用的比喻,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春天的美好。
2.以圖片剪輯的形式學習詩歌,盡量著重講述圖片內容,完整背誦詩歌。
3.模仿詩歌的句式,用自己畫的關於春天的圖來模仿詩歌。
要準備的活動
1,自制大書。
2.收集關於春天的圖片。
3.輕音樂。
4.制作三幅掛圖。
活動過程
1.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喚起孩子對春天的聯想。
老師:妳喜歡春天嗎?為什麽?
老師總結:春暖花開,綠草如茵,燕子飛回來,河水結冰,孩子們穿的衣服少了,父母帶著孩子春遊。
2.展示自制書籍,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展示壹本自制的書
老師:今天,老師給妳帶來了壹本關於春天的書。(展示壹本大書)
老師:這本書的名字是:《春天是壹本書》。讓我們看看這本書裏藏著什麽春天。
翻到第壹頁(空白),繼續翻。
每頁壹朵花
個別孩子回答
老師:這花是什麽顏色的?它叫什麽名字?(黃色迎春花)
這花是什麽顏色的?它叫什麽名字?(紅桃花)
這片葉子是什麽顏色的?這是什麽葉子?(綠柳葉)
這花是什麽顏色的?它叫什麽名字?(白梨)
老師:我們來回憶壹下這本書裏提到的春天有哪些花。翻總結的那壹頁,引導孩子用原文說出來。
翻第二段(空白),繼續翻。
小池塘,兒童壹頁。
個別孩子回答
老師:這是什麽?它怎麽了?笑起來是什麽樣子?(小池塘笑了,酒窩又圓又大。)
這是誰?他們的面孔是什麽?小嘴是什麽樣的?(孩子笑著張開嘴。)
老師:哪位小朋友願意用漂亮的語言說說這本書裏關於春天的內容?翻總結的那壹頁,引導孩子用原文說出來。
翻第三段(空白),繼續翻。
每種動物和事物壹頁。
個別孩子回答
老師:這是什麽?春天的雷叫什麽名字?響的時候是什麽聲音?誰想模仿?(春雷隆隆)
這是什麽?春天的雨叫什麽名字?那是什麽聲音?誰想模仿?(春雨滴答)
這是什麽動物?它叫什麽?誰想模仿?(燕子啁啾)
這是什麽動物?它叫什麽?誰想模仿?(青蛙呱呱叫)
老師:哪位小朋友願意用漂亮的語言說說這本書裏關於春天的內容?翻總結的那壹頁,引導孩子用原文說出來。
3.總結這首詩的內容,並給每壹段起名字。
老師:孩子們真是聰明的小詩人。他們在這樣優美的詩句中描繪著花、小池塘、孩子、春雨、春雷、小動物。
老師:我們已經讀完了這本書。它叫什麽名字?(春天是壹本書)那麽妳有沒有發現這本書有什麽特別的地方?(引導孩子說有三張空白頁)
老師:誰知道這三張空白頁是幹什麽用的?(小朋友猜)
老師:我們今天學了三首詩,需要小朋友給它們起壹個好聽的小名字。孩子們還記得第壹段是什麽嗎?(黃迎春,紅桃花,綠柳葉,白梨花)春天有那麽多顏色嗎?妳覺得春天是什麽樣的書?(春天是壹本彩色的書)小詩人很棒,他們得到了非常好聽的小名字。讓我用彩色記號標出詩人的名字(用彩色筆在空白處做記號)
老師:孩子們還記得第二段是關於什麽的嗎?(小池塘笑起來,酒窩又圓又大,孩子笑得咧開嘴。)春天的小池塘和小朋友們開心的都笑了。妳覺得春天是什麽樣的書?(春天是壹本令人發笑的書)小詩人很棒,他們得到了非常好聽的小名字。讓我微笑著標出詩人的名字(用彩筆標出空白處)
“春天是壹本書”大班教案第二部分活動目標:
1,了解詩歌的內容和詩歌中比喻的運用,並結合相關科學知識。
2.孩子們根據春天的特點,大膽想象,嘗試按照其結構創作自己的詩歌。
3.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激發孩子對大自然的熱愛。
4.理解詩歌中使用的比喻,學會帶著感情背誦詩歌。
5.培養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活動重點:根據春天的特點,大膽想象,獨立創作。
活動難度:理解詩歌中隱喻的運用及相關科學知識。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大書,詩例,童書,圖片。
活動流程:
壹、談資介紹:談談對春天的最初印象。
妳知道現在是什麽季節嗎?(春天)春天妳見過哪些美景?請用好聽的話告訴我!(小朋友隨口答)
總結:孩子們心中的春天真的很美。有各種各樣的花,各種各樣的樹,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到處都很溫暖。妳想聽老師心中春天的美景嗎?(出示書)我們來看看這本書裏的春光吧。
二、了解詩歌內容,感受春天?
1.出示第壹本書,了解“彩色書”的內容。
看圖,提問,學習第壹節。
2.出示課件,理解第二段“笑書”中的內容。
老師:春天不僅是壹本五彩繽紛的書,也是壹本會笑的書。讓我們看壹看。誰笑了?展示課件,提問,學習第二節。
3.理解第三段“唱本”裏的內容。
老師:春天會是什麽樣的書?讓我們豎起耳朵聽聽這是什麽聲音?播放雷聲、雨聲、燕子和青蛙的聲音。妳們都聽到了什麽聲音?引導孩子學習第三節。
第三,充分欣賞詩歌,帶著感情背誦詩歌。
1,老師介紹了詩名,動情地朗誦了詩。
2.孩子們帶著感情讀詩。
3.分組閱讀。(配樂)
第四,孩子嘗試模仿詩歌。
1.除了是壹本色彩斑斕的書,壹本歡笑的書,壹本歌唱的書,春天還會是什麽樣的書?書裏還會有什麽?孩子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發言!
2.引導孩子模仿和組織,大聲朗讀。
第五,結束活動。
活動反映:
《春是壹本書》主要以圖片剪輯的方式研究詩歌。幼兒嘗試重點講述圖片內容,並能完整背誦詩歌。
在活動導入中,我根據孩子們已有的經驗,引出了“春天”的話題。在學習詩的第壹段時,孩子們的學習熱情更高,認真地聽完了詩的第壹段,在老師的提示下,他們更好地知道了詩中把“春天”比作“壹本書”。在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學習過程中,我引導孩子自主學習。大多數孩子都能根據老師的提問,舉手大膽發言,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答案。孩子思維比較活躍,課堂氛圍很好。在最後完整背誦詩歌時,大部分孩子可以借助詩歌圖片獨立完整地背誦詩歌內容,也有孩子根據詩歌內容添加動作。
總的來說,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完成得很好。然而,下課後,我有壹個問題。在課堂上,有些孩子喜歡在自己的詩裏加上自己的語言,比如《黃迎春》,他會說《黃迎春》。那麽我該如何更好的引導這個問題呢?課後我請教了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他們給了我壹些很好的指導方法,可以在以後的教學中借鑒,比如單詞填空,比如加強語氣。這些方法遠比直接告訴孩子要好,他們可以在學習過程中獨立發現存在的問題。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多思考,多提問,多學習,吸取經驗,更好地開展各種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