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為什麽喜歡送橡樹相比其他詩?

為什麽喜歡送橡樹相比其他詩?

朦朧詩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它改變了新詩“清如文字”的特征,其內容意味深長。它強調詩人的自我意識,經常運用象征、隱喻、錯覺、幻覺等手段,將壹首詩的單壹意象變為多層次的意象疊加,給詩蒙上朦朧的色彩,給人以獨特的美感。代表詩人有北島、舒婷、顧城等。

《致橡樹》是壹首毫無朦朧意義的愛情詩。詩人運用縝密流暢的思維邏輯,表現出明麗的意象。在中國新詩80年的歷史中,也許沒有別的愛情詩比它更好了。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寫於1977年3月,是文革後最早的情詩。語言和形象生動感人,那種卑微而純潔美好的愛情,可謂是壹種理想境界,有著強大的感染力,令無數年輕人向往和憧憬。舒婷的詩構思新穎,充滿抒情色彩。語言細膩,個人風格鮮明。《致橡樹》是她的壹首美麗而深刻的抒情詩。詩人別出心裁地選擇了“木棉”和“橡樹”兩個中心意象,在新穎生動的意象中蘊含著細膩委婉、深沈渾厚的感情。它所表達的愛,不僅純潔熾熱,而且高尚偉大。它就像壹首古老而清新的歌曲,撥動著人們的心弦。

詩人以橡樹為對象,表達了愛情的激情、真摯和堅定。詩中的橡樹不是具體的物體,而是詩人理想的情人象征。所以這首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並不是單純的傾吐自己熱烈的愛情,而是表達自己對愛情的理想和信念,是通過壹種親切具體的形象來表達的,對古人來說是頗有深意的。

首先,橡樹高大、嫵媚、深邃、內涵豐富——“高枝”和“綠蔭”是壹種意思,這裏采用的是襯托的方法。詩人不要附庸的愛情,也不想做壹朵沾沾自喜的花,附在橡樹的高枝上。詩人也不想施舍愛情,不想做壹只整天為綠蔭歌唱的小鳥,不想做壹廂情願的噴泉,不想做壹座盲目支撐橡樹的高山。詩人不想在這樣的愛情中迷失自己。愛情需要建立在人格平等、人格獨立、相互尊重和仰慕、心心相印的基礎上。詩人要的是兩個人肩並肩,風雨同舟的那種愛情。詩人把自己比作壹株木棉,壹株與橡樹並肩而立的木棉。這兩棵樹的根和葉緊密相連。詩人對愛情的執著,絲毫不遜於古人的“願做天上的比翼鳥,願同生地上,壹樹兩枝。”。橡樹和木棉靜靜地、堅定地站著,風壹吹,搖曳的枝葉,相互問候,它們連在壹起。那是他們世界的語言,心靈的和諧,無聲的理解。

兩個人就這樣守護著它,兩棵堅毅的樹,兩個鮮活的生命,兩顆高尚的心。壹個像勇敢的衛士,每壹個分支都時刻準備著阻擋來自外界的攻擊,保衛二人世界;壹個是熱情的生命,開著紅花,願意在他拼搏的時候為他加油,點亮他的未來。他們分擔困難的威脅和挫折的考驗;同樣,他們享受生命的輝煌和大自然的壯麗。詩人要的就是這樣的大愛,同樣的偉大和高尚,同樣的思想和靈魂,植根於同壹個根基,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詩歌以新穎瑰麗的意象和恰當的隱喻表達了詩人理想的愛情觀。詩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組合代表了當時詩歌的新形式,具有開創性的意義。此外,雖然詩歌中運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詩歌的語言並非晦澀難懂,而是口語化的,新奇中帶著清新的靈氣和微妙的暗示,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

《致橡樹》壹詩采用“木棉樹”的獨白語氣與“橡樹”對話,這在當時的詩歌創作中是開拓性的。橡樹是壹種用材樹種,木材緊湊高大,木棉也被稱為英雄樹,其形象也是挺拔的,是花樹中最高的。我們不得不承認詩人在選擇詩歌創作素材時的精心設計:橡樹是那麽適合代表男性的陽剛之美,而木棉是那麽適合代表女性的自立和與男性的平等。

通過擬物化的藝術手法和木棉樹的內心獨白,詩人唱出了自己的人格理想和要求比肩而立、獨立而有情的愛情觀。這首詩壹誕生,橡樹和木棉就成為中國愛情詩中壹組具有嶄新品格的象征意象。這壹組形象的建立,既否定了舊的愛情描寫模式,又超越了互愛原則,充滿了人文精神:真誠高尚的互愛,建立在各自獨立的立場和人格基礎上。這種愛情觀極具思想性和藝術性,而且極重。

詩的開頭用了兩個假設和六個否定的比喻來表達自己的愛情觀:“如果我愛妳-/我絕不會像攀緣的坎貝爾,/我會用妳的高枝炫耀自己;/如果我愛妳,我決不學癡情的小鳥,/為樹蔭重復單調的歌;/它不僅像壹個源頭,/它壹年四季都帶來涼爽的舒適;/它不只是像壹座危險的山峰。/增加身高,襯托尊嚴。/甚至陽光/甚至春雨。”——她不想爬到對方身上,憑借對方的偉大來炫耀自己的虛榮;也不是壹廂情願的淹沒在彼此冷漠的樹蔭下,獨自唱著單相思的歌。

作為女人,她默認應該是深情、體貼、溫柔的,但她認為自己不能停留在這種深情的狀態。她承認鋪墊和襯托可以讓對方的形象更加突出和有力量,但她覺得這個功能還是沒有表達出愛情的全部力量。對彼此,我要獻上“陽光”般的溫暖,傾吐“春雨”般的深情;這就是愛情中的全部道理。但她對這些並不滿意:“不,這些還不夠!/我必須是妳身邊的壹株木棉,/以樹的形象與妳站在壹起。”詩人明確表示,她不是附屬品,只是對方的陪襯和點綴,她必須和對方站在同壹立場——妳是壹個人,我必須是壹個具有同樣精神氣質的人;妳是壹棵樹,我也壹定是壹棵樹,同樣挺拔;妳站著,我必須站著,平等地站在天地之間。總之兩者的形象壹定是壹樣的。

但這種約定並不意味著互相欺淩和壓榨,也不意味著兩者沒有區別,只是為了“根,緊貼地面,/葉,雲裏相觸。”/每次刮風,/我們都互相問候,/但是沒有人/懂我們的話。“理想愛情中的男女,應該像橡樹和木棉那樣並肩而立,用根的緊握,葉的輕撫,風中的相互問候,傳遞和回報彼此的愛。這是壹對手牽著手緊密相連的情侶,即使是壹絲微風也能引起壹陣顫栗。他們是靈魂伴侶,誰也聽不懂他們的話。木棉以橡樹和他自己的驕傲口吻說:“妳有銅枝和鐵軸,/像刀,像劍,/像戟;/我有紅色的花朵,/像壹聲沈重的嘆息,/像壹支英勇的火炬。“顯然,木棉深刻理解她和橡樹的特點和價值;它們不能互相替代,而應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

在這裏,她毫不掩飾地贊美橡樹的男性美和陽剛之氣,威嚴而犀利;還稱贊了自家女人靈活的氣質:那濃郁的紅花不就是青春美和女性美的標誌嗎?然而,為什麽木棉的朵朵紅花都像是“沈重的嘆息”?我們可以感受到這位女詩人獨特的聲音和情感:這聲音帶著痛苦的傷痕,這情感沾染著悲傷。那個時代社會、親人、個人的多少痛苦、艱辛和掙紮,都融化在這種聲音和情感裏了!這沈重的嘆息是如此的真實,如果妳把它扔到地上,它會濺起眼淚和血斑!

舒婷用她的敏感、清醒、深刻喊出了女性對獨立人格、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她不為世俗所羈絆,表達了壹個成熟的知識女性對理想愛情的向往。

她接著寫道:“我們分享寒潮、風雷、霹靂,/我們* * *享受霧、流動的陰霾和彩虹。”真正的愛情,當然要同甘共苦。表面上看,他們似乎永遠分離,但實質上,他們的根和葉交織在壹起,是“終身相依”的。只是這種愛在舒婷眼裏有著特殊的意義:“這是偉大的愛,/而這裏躺著忠誠:/愛-/不僅僅是妳偉大的身體,/還有妳執著的立場和腳下的土地。”

舒婷在這裏對愛情的“忠貞”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愛情的忠貞,不僅僅是讓自己忠於對方“偉岸的身軀”,不僅僅停留在外貌的傾慕和肉體的結合,而是更進壹步,將對方的事業追求、理想信念納入自己的愛情懷抱,在精神上徹底交融並占有對方;不僅在形式上,在思想感情上,達到完美結合,立場壹致,人生信念壹致,追求目標壹致,才算是“大愛”。

全詩明快、優美、精煉、概括、濃縮,作者運用了抒情主體擬物化的表現手法。詩的對象明明是橡木,卻是木棉。文筆也很獨特,沒有描繪木棉外表的美麗和挺拔,而是用壹系列精妙的比喻,從各個角度對比木棉的性格、特點、信仰和抱負。

然後在心理上,她進壹步暴露了自己的愛情觀,從性格特征上進行刻畫。在刻畫中,對比了“嘆息”和“火炬”兩個意象,進壹步表現了木棉豐滿的個性。然後將“寒潮”和“霧”的意象展開對比,烘托和渲染木棉和橡樹愛情意象的典型環境。這從四面八方表現了木棉對橡樹的愛。

巧妙的藝術對比、生動的形象、含蓄溫柔的語氣構成了全篇的獨立特色。全詩的結尾處,既虛又實,意味深長,富有哲理,開拓了主題,理性地升華了木棉的愛情觀,用理想之光折射出象征愛情的意象,使木棉忠貞美好的形象更加正直崇高,如此豐滿,美麗生動!

原詩

如果我愛妳-

不像攀登坎貝爾,

用妳的高枝炫耀自己;

如果我愛妳-

千萬不要模仿癡情的小鳥,

為樹蔭重復單調的歌曲;

它不僅僅像壹個噴泉,

壹年四季送清涼安慰;

它不僅僅是壹座危險的山峰,

增加身高,襯托尊嚴。

即使是白天。

甚至春雨。

不,這些還不夠!

我必須是妳身邊的壹株木棉,

作為壹棵樹的形象和妳站在壹起。

根,緊貼地面;

樹葉,在雲端觸摸。

每壹陣風吹過,

我們都互相問候,

但是沒有人,

理解我們的話。

妳有妳的銅枝和鐵莖,

像刀,像劍,像戟;

我有我的紅花,

像壹聲沈重的嘆息,

像壹支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享寒潮、風暴和雷電;

我們喜歡薄霧,流動的薄霧和彩虹。

仿佛我們永遠分離了,

但他們是終身依賴的。

這是偉大的愛,

忠誠就在這裏:

愛——不僅愛妳強健的身體,

我也愛妳堅持的立場,妳腳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