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很多朋友都喜歡詩歌。說到情詩,很多人第壹時間會想到元稹的《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永遠琥珀。懶懶回眸花,半邊天修,半邊天君子。”
這首詩的意思很容易理解。看過海之後,普通的水沒有魅力。看過巫山的雲,普通的雲都不是雲。而遇到了自己的妻子魏聰,其他女人都無法引起元稹的興趣。他走在花叢中,懶得回頭看壹眼,壹半是因為他是個和尚,內心安靜,壹半是因為他想念亡妻。
這首詩屬於著名的悼亡詩,寄托了元稹對妻子的深情。可以說“曾經滄海難為水,永遠琥珀”這句話讓人們看到了壹個男人的海洋之深,所以這兩句詩也成為了千古名句。
可惜元稹只是在詩裏很深情。他其實是個忘恩負義的人。元稹曾經和唐朝才女薛濤有過壹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但最後還是拋棄了薛濤。元稹曾與歌手劉采春傳出緋聞,這讓人們對他的人品產生了質疑。當然,最讓元稹失望的還是崔鶯鶯。
說起崔鶯鶯,許多人會想到《西廂記》中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並被他們戀人的幸福結局所感動。但實際上,這個張生是元稹自己的化身,而崔鶯鶯是元稹以前的情人。歷史上崔鶯鶯的真正結局是悲劇。
原來《西廂記》是根據元稹寫的唐傳奇《鶯鶯傳》改編的。《鶯鶯傳》主要講述了張生在普救寺與崔鶯鶯相戀,後又拋棄她的故事。據宋代學者王洛考證,所謂的張生其實就是元稹本人。後來國學大師陳寅恪精妙闡述,認為張生是元稹的“自律”。
元稹對這段感情深為牽掛,卻又說不清楚,於是選擇在故事中改名換姓,不僅是為了訴說心中揮之不去的往事,也是為自己辯護。在《鶯鶯傳》中,他為自己拋棄鶯鶯的行為辯護,認為自己是被人認可的:“人多的時候,張偉就是壹個很好的補過。”
但幾千年後,當我們審視這種關系時,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元稹辜負了崔鶯鶯。也正因為如此,元稹心裏才感到不安。他回憶起崔鶯鶯的柔情和他忘恩負義的行為。可以說他是百感交集,所以他寫的文章是動人的,他在《鶯鶯傳》裏寫的詩是那麽感人。
在《鶯鶯傳》中,崔鶯鶯寫了壹首情詩,讓張生喜出望外:“明月在西廂,迎風門半開。墻上的花在動,懷疑是玉人。”後來,崔鶯鶯被張生拋棄,崔鶯鶯寫了兩首告別情詩:“自從我瘦了以後,我就懶得下床了。不要以別人為恥,而要以郎為恥。”“今日棄何道,且自吻當時。我也會可憐眼前的人。”
這些詩充滿了感情。第壹個當然是情深,後兩個也是深藏不露,可以說是極其真摯感人。從這裏也可以看出,元稹對崔鶯鶯是真心實意的。然而,人心是會變的,元稹最終為了名利選擇了拋棄崔鶯鶯,留下了負面的罵名。
後來,事業有成、桃花不斷的元稹,也有很多時刻想起了崔鶯鶯和過去那段看似真摯的感情。於是元稹寫了《五雜記》來回憶自己忘恩負義的過去。
《五雜憶之壹》:今年寒食月無光,夜已侵床。記得裏面連著雙文,深玉暗香。
《五二詩雜記》:花籠微月,竹籠生煙,百尺絲繩垂地。想起兩個文人清靜後,偷偷教桃葉送秋千。
《五三詩雜記》:回廊四周寒光夜淺,花與暗分不清。記得在小樓前後玩捉迷藏。
《五詩雜記之四》:山石榴似火葉,磚階半掩。我記得我身上蓋了兩個條,我身上蓋滿了靠在新窗簾上的花草。
《五雜憶》:春冰消入碧波湖,影影似在。我記得我的上衣很薄,頭上的雲褪得又紅又脆。
所謂雙文就是崔鶯鶯。因為盈盈這個字是重疊式的,也就是雙文。這五首詩描寫了元稹與崔鶯鶯的戀情,崔鶯鶯蕩秋千、捉迷藏的優美模式,崔鶯鶯花枝招展、薄衫飄飄的美麗儀態,可以說把元稹記憶中的崔鶯鶯刻畫得非常漂亮。
這也反映出元稹心中仍有崔鶯鶯的影子。但遺憾無用,追憶惘然。當元稹拋棄崔鶯鶯時,無論他在詩中如何深情描繪自己,人們總是記得他是壹個忘恩負義的人,這使人們鄙視他!
朋友們,妳們覺得元稹怎麽樣?歡迎留言。在娛樂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寫傳統文化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關註我,收藏分享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