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毛焰的屋檐長而安靜,沒有青苔。
花草樹木都是手工種植的。
被水保護的田野將會是綠色的,
兩山壹排(2)送綠。
給…作註解
①:胡寅先生:楊德峰,王安石住金陵紫金山時的鄰居。
②:排路:推開門。
簡要分析
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寧,心境趨於平靜。他吟詩學佛,創作了許多描寫景物、抒發情感的絕句,廣為人知。黃庭堅評價說:“龔景晚年寫了壹首詩,飄逸靈秀,脫俗。”(見前卷胡載《苕溪漁隱從化》(卷三十五)。曾吉吉《舟齋詩話》也說:“龔景絕句天下奇”,“絕句之奇,唐代杜牧作,本朝龔景作,而此二人正”。有兩首題為《尹先生書湖壁》的詩,很有特色,在大多數文學史上都有提及。胡寅先生是楊德豐的別號,王安石的鄰居。這首小詩描寫了胡寅先生住所的特色,寫出了幽雅的意境,用筆精致。茅草屋檐下,因為主人經常打掃,沒有青苔,所以看起來很幹凈,整個院子很安靜。請註意,詩人說的是“靜而不苔”,不是“純而不苔”。在這裏,“靜”和“純”側重於不同的對象,前者比後者包含更多的含義。因為“幹凈”是裝飾草堂屋檐下的石頭,只表示壹層幹凈,而“安靜”是裝飾整個環境,寫出壹種氛圍。況且既然“長掃”二字已經說了,補語“無苔”也說清楚了,就沒必要再加“幹凈”二字了。第二句說花木長得很好,都是導演自己種的。這兩句話從壹個小地方落筆,描寫了胡寅先生住處的風景。在描寫茅草屋檐、花壇花木的外在風光的同時,也描寫了主人的內在氣質。這是壹個安靜、優雅、整潔的人。後兩句從大處著眼,描述胡寅先生的生活環境:“壹水護田,兩山發綠。”流水守護著田野,環繞著綠色的莊稼;兩座山峰正對著房子,仿佛要推開門,給屋主青山。詩人運用對仗、擬人和借代的手法,充滿感情和情趣地描繪風景。山水是無情的東西,詩人卻說水“護田”,山“送綠”。水對田野有保護感,山對人有親切感,讓原本毫無生氣的景觀有了人情味,柔美可愛,生氣勃勃。本來水是被綠色的莊稼包圍著的,但是詩人沒有說具體的植物,而是用植物的顏色代替,說“綠色會被包圍”,被綠色包圍;青色,也是空的,不能發,但詩人說山要“發綠”,化現實為空,充滿詩意。事實是胡寅先生的家離山很近。主人壹開門,就看到綠色的山峰。但如果寫成青山,就壹點詩意都沒有了。詩人換壹種說法,從反面寫,以山為主語,化靜為動,造出了壹個美麗的句子。這真是別出心裁,令人驚嘆。最後兩句寫得這麽好,不完全出自詩人原創,僅供參考。據南宋八年《改齋序》載,五代沈彬有詩:“地繞城轉,山圍郭。”王安石的詩是仿照沈石的。比起王的那句話,沈氏就遜色多了,幹巴巴的,沒意思。王安石巧手,因其藍而遠勝於藍。因此,人們對這兩首詩非常熟悉,但對沈的詩卻很少有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