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李清照有哪些詩詞意象?

李清照有哪些詩詞意象?

1.李清照詞中的酒意象:酒、病酒、輕酒。

李清照在她的詩中寫了許多關於酒、醉酒和瓶子(酒杯)的詞。

詞中的這些酒意象能夠反映出詞的思想內容和情感內涵。在《壹個夢的順序》中,她記錄了壹段難忘的旅行經歷:“時常想起西亭的夕陽,不知何去何從。總是玩到盡興而歸,卻輸給了朱峰泳池深處的泳池。爭渡,爭渡,開壹灘鷗鷺。”這裏的酒能體現出作者當時的快樂心情,比如結伴出遊,壹醉方休,在池塘裏劃船。酒在這裏的形象可以說是以酒娛人。

當然,我們常見的酒意象,壹般都是在表達悲傷,正如《憶鳳凰臺吹笛子》所言:“香寒金黃,轉紅時梳頭邋遢。任寶滿塵,簾鉤。我怕我會離開我的懷抱,但我什麽也不想說。初來乍到是瘦,不是幹酒,不是悲秋。休。回去的話,去了陽關千百次也難留。遠讀武陵人,煙鎖秦樓。只有樓前的流水才應該記得我,整天盯著我。看著看著,從此又添新愁。”作者的濕酒在哪裏?這不是悲傷的秋天。明明酒香愁,醉愁秋,都是表面的意象。通過這些意象,我們可以理解作者此刻是多麽的憂郁。

《聲慢》中,“剛開始乍暖還寒的時候,最難停止呼吸。三杯兩杯淡酒,妳怎麽打得過他?來晚了很急。”酒真的很淡嗎?經過分析我們發現,在國家覆滅,丈夫去世的特殊時期,在寒冷的氣候下,我想通過酒來驅散心中的無限哀愁,卻根本無法驅散她心中沈重的悲傷。

酒,旅行和悲傷是中國文人最喜歡的事情。古代很多詩人、詞人在詩歌創作中都會用到酒,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還有助興的飲品,如“壹生笑幾次,酒鬥相逢須戒”(岑參涼州亭判官夜集),老友相聚,好酒壹鬥,壹醉方休,表達了朋友聚會飲酒的喜悅,表達了作者豪邁、樂觀、昂揚的精神。

有酒有誌氣,有豪爽,如“胡爾會釀酒。”在《入酒》(李白《入酒》)中,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失意、誌存高遠的憂慮,但沒有萎縮、消沈的跡象。

有壹種酒是對現實和人生的無奈,比如“為什麽不為妳而醉?”我怕清醒的時候會心碎”(秦觀《白緯玲美人桃多植露》),描寫壹個美女站在壹朵花前,暗自哀嘆春天要走了:她憐惜花的寂寞,所以想壹醉方休,為它壹醉方休,以消解自己的無奈。”不醉則人人醉”,對醉酒原因的分析正是詩歌情感所在。

2.李清照詞中的其他意象:窗簾、孤雁、西風。

在中國的古詩中,男性大多以女兒為幌子寫閨房詞,那只是壹種偽娘式的呻吟,不允許女性的真情流露。自李清照出現以來,詞的情調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作為女性,她更深刻、細致、貼切、真實地展現了閨語的韻味和個性。

在李清照的詞中,簾是閨閣與外界的分界點,簾外是世事紛爭之地,簾內是女性內心獨白自然舒展之地,所以簾意象的變化與她的生活變化密切相關。從少女時代到少婦時代,這兩個時代的窗簾多為“簾”“卷簾”“疏簾”,因為詩人在這壹時期過著幸福的生活,雖然偶爾。

丈夫去世後,北宋覆滅,她壹個人南下,李清照詞中再也沒有出現過“卷簾”的意圖,取而代之的是“掛簾”和“重簾”。她早期的作品《感受後亭花之美》中寫道:“玉薄香,檀深雪散,恨今年晚訪梅。江樓楚關,雲何遠。永遠晴朗的日子,倚著籬笆,綠幕低垂。坐客,塑像前酒滿,歌聲斷。南枝可以插,但需要勤剪。不要等西樓,弄幾根結實的管子。”“翠簾低卷”二字和“翠”“卷”二字,說明她的生活是美好幸福的,詩人心裏是有感情的。

到了後期南歌子的時候,幕布的意象內涵就大不相同了:“天上銀河轉,地上幕布掛。良生枕上滿是淚痕,脫去衣服,問起那壹夜。翠鐵蓮花小,金蓮藕葉薄。舊天氣舊衣服,只有感覺不壹樣,老家!”幕布垂下,它覆蓋了整個世界。蕭瑟的夜晚,壹個人躺在床上,是多麽的孤獨和淒涼。從這個窗簾意象可以看出,同壹個意象在不同時期也可以代表不同的內涵。

詩人吳榮寫的《華清池》“郊外雪暗,宮中倒旋幹。樹被藍色的窗簾遮著,誰也不知道外面冷。”他也用窗簾來寫女人的生活,但他的窗簾是用來寫宮女的生活和外面世界的對比。外面的人不僅心冷,身體更冷,比宮女的生活還要無奈和痛苦。

李清照詞中出現大雁的地方只有七處。但以“雁”為詞的多為李清照的經典作品。《壹截梅》和《紅蓮藕香玉殞。輕輕解開羅尚,獨自去蘭。誰送的雲錦書?詞雁歸來,月滿西樓。花開花落,流水潺潺。壹種相思,兩處閑情。這種情況是沒有辦法消除的,只能皺眉,只能往心裏去。”作為多愁善感而又細膩的知識女性,夫妻兩地分居,於是“雁”們自然而然地湧入筆下,在這個地方傳遞著希望和思念,這是壹種淡淡的別離。雖然有不相見的難過心情,但還是有甜蜜的守望。

可見,在古詩中,鵝的意向壹般代表著孤獨、思鄉、鄉愁、音信的特征。我們還可以在李清照的《慢聲細語》中讀到:“雁君悲,乃故人相識。”很難想家,很難感到孤獨,而在黃昏景色蕭瑟的時候,恰好大雁飛過天空,難過的時候又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此時的孤雁,遠不是壹個住在深院思念丈夫的少婦,也不是壹個抑郁卻無法排解的老婦。可見意象與詩人的心有不同的作用。當我們理解了雁的形象,我們就更容易理解寫雁形象的詩。

我們來看看李傑的《永別了魏灣》,“歡送遊子,昨夜霜初渡河。野鵝的叫聲使我悲傷的心悲傷,被陰沈沈的群山包圍著。”這裏也用大雁,但它們野心勃勃,來去自由。不像李清照寫的孤雁,是相思,是走了的大雁。他們只能睜大眼睛,把心思寄托在虛無上。

李清照詞中有許多自然和氣候變化的意象,每個詞都說明了當時的環境背景。我們可以通過這些氣候意象了解作者當時的觀點和態度。

總的來說,作者筆下的意象所透露出的情感色彩,是隨著作者的內心感受而產生的。比如《醉花吟》裏就寫著“人比黃花瘦。”這裏的西風是孤獨、憂郁、沒落的代表,也能看出作者當時有多難過。還有很多氣候意象,比如小雨是春色,是希望,是生機,是活力,是潛移默化的啟迪;霜降意味著人生易老,社會環境惡劣,惡勢力橫行,人生坎坷失意。自然氣候圖像看似對外部環境的描述,仔細分析後不難發現其中蘊含的內在感受。

通過對李清照詞中意象的分析,並與其他詩歌中的意象進行比較,我們可以對壹些詩歌意象的內涵有壹個基本的了解。明白了意象與情感密不可分的關系,才能更容易的學習和理解全詩。結合詩的主題,分析詩人為什麽要寫這個意象來抒發自己的感情,進而能把握全詩,描述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在欣賞文學作品時,把握外部意象的意蘊是欣賞成功的關鍵。古詩在表達思想感情時,往往運用具體生動的意象,將復雜深刻的內心情感投射到客觀物象上,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意”與客觀物象、意象——“象”相互交融、相互契合、相互滲透,達到壹種和諧的統壹。意象是貫穿作者情感的關鍵環節。欣賞詩歌的意象,就是要撥開意象神秘的表象,看到作品真實的情感交流。

3.李清照詞中的花意象:梅、菊、花開花落。

梅蘭、朱菊、四君子,也是中國文人的最愛,李清照也不例外。

描寫花的詞很多,全篇有六首。其中有三首是詠梅直接寫的詞,分別是《漁父傲雪》、《玉樓春》、《紅梅》、《滿婷方殘梅》;有壹個詞直接念叨“菊花”,就是“多莉念白菊”;有兩個詞直接吟誦“鬼”,即“古天鬼”和“山摩金以明壹切”。其余指花的詞總有21處,如:晚風落庭院,早梅花(“浣溪沙”)。

李清照壹生寫了許多詠梅詩,幾乎貫穿了作者的新詞。當然,作者寫了很多梅花之外的其他花意象,有桂花、菊花、梨花、海棠、牡丹。其中有十三梅、四荷花、三菊花、兩桂花、兩海棠花、兩梨花,各具特色,超脫世俗。在李清照的筆下,這些花不僅僅是簡單的花草。李清照把感情寄托在花形花、花、色上,使之具有象征意義。

在李清照的詞中,梅花是壹個高傲、堅強、不屈不撓的君子。梅是李清照最喜愛的歌唱對象之壹。

梅花是在寒冷中最先開放的,然後導致燦爛花朵的香味。所以梅花往往是純潔幹凈,不與世人同流合汙的象征。但具體到文字上,作者的感受並不壹致。

“春信雪中知,寒梅點綴瓊枝,香面半開嫵媚。宮廷之際,玉人沐浴新妝。自然可能是有意為之,所以月亮教的很精致。* * *賞金榮譽綠蟻,不要醉。這朵花比不上群裏的花。”玉梅配純雪,若玉人浴後添新妝,婀娜多姿,連創作者都傾向於在上面灑月光,觀者更是舉杯向梅,驚呼“此花非群花可比”,梅花之美由動轉靜,躍然紙上,使人頓覺梅花不是梅花,而是作者的化身,壹句“非群花可比”意氣風發地呼出。

還有壹些其他的花意象。“東籬放酒黃昏後,袖中有暗香。墨濤不死,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重陽節,壹家人本該團聚,丈夫卻不在身邊,作者只能壹個人守著房間,傍晚頻頻舉杯向雕零的菊花致意,以消除思念丈夫的痛苦和分離的擔憂。沒想到,刺骨的西風窗簾會平添壹份蕭瑟和惆悵,讓人比菊花還瘦。此時,菊花是堅定、堅強、純潔、精致的象征。

在李清照的詞中,花常被用作意象。花開代表生命的希望、青春和輝煌,落花代表生命和事業中的雕零、挫折、失意,珍惜春天,懷念和向往美好的事物。通過學習和總結花意象的代表意義,學生可以在詩歌學習中更快地理解詩歌的情感基調。

以“梅”為例。唐代詩人張騫寫的《早梅》中,“不知水是否快起,疑冬雪後未消。”壹句壹句,從如玉而不雪,近水而始的梅花,寫出了早期梅花的形態和精神,也寫出了詩人尋找和探索的認知過程。

在宋代詩人盧梅坡的《薛梅》中,“梅許遜的雪是白的,雪卻失了壹片梅香。”壹句話充滿了理性的趣味。宋代詩人林逋在《梅花》中寫道“影橫水淺,薄暮飄香。”壹句話抓住了梅花枝頭疏影靜香的特點,然後展現了壹個很美的境界,池水淺,月色朦朧。

宋代詩人劉克莊《落梅》中“似移客過嶺,落似詩人去湖南。”壹句句生動地描繪了落梅雕零,隨風飄散的悲涼景象,既用“遊子”和“詩人”的放逐來比喻“落梅”,又用梅花的高潔品格來歌頌“遊子”和“詩人”。對於菊花,有人贊美其堅強的性格,也有人欣賞其高貴的氣質,歷來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東晉時期的陶淵明最愛菊花,家中到處都種著菊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是千古傳誦的佳句,詩人融情、景、理於壹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