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江吟》是唐代詩人張繼寫的壹首詩。以下為木江音原文:
壹輪夕陽漸漸沈入河中,半江綠半綠。
最可愛的是九月初九,明亮的珍珠朗朗的新月形狀像壹個弓。
這首詩描繪了壹夜之間的江景。詩中描述了夕陽的余暉灑在水面上,河水波光粼粼,半個波浪都是紅色的。詩人感嘆九月初三的夜晚之美,形容露珠如珠,明月如弓。
詩中的“九月三更”是壹個特定的時間點,也是詩人的情感寄托。九月初三是中秋節前夕,也是月亮最圓的時刻。通過描寫這個特殊的夜晚,詩人表達了他對美好時刻的珍惜和懷念。
《木江吟》以細膩的描寫和獨特的意象著稱,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的贊美和感嘆。這首詩被廣泛閱讀,被視為中國古代詩歌中的經典。
詩中運用了豐富的修辭手法和意象,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對自然的獨特理解和情感表達。《木江吟》是我國古代詩歌中的經典之作,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意義。
詩人張繼
張繼(約844-923),河南洛陽人,中唐詩人。張繼十幾歲時就喜歡文學。曾師從許渾、張繼,後與劉禹錫、杜牧交往。詩歌以清新、典雅、婉約、細膩著稱,尤其擅長寫自然風光和女性美。代表作有《告別古草》、《登上高山》、《鷓鴣日》、《西部寒鴉晚愁》等。
張繼的詩歌風格清新淡雅,以婉約細膩著稱,尤其擅長寫自然風光和女性美。詩歌不落俗套,往往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和感受來描繪自然景物,讓人感受到詩人深邃的情懷和內心世界。張繼的詩歌對後世詩人影響很大,被譽為“晚唐的代表人物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