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上課的時候,我讓同學們說說為什麽要去春遊。春遊有什麽意義?學生要踴躍發言。“春遊可以增長知識”,“春遊可以放松心情”,“春遊可以聞到春天的氣息和泥土的芬芳”,“春遊可以培養我們團結、友誼和互助的品質”…
我說:“既然春遊這麽多好處,那就好好組織吧。”然後我對學生提出了這次口語交流的要求:“妳們都想去哪裏?告訴我為什麽。妳打算開展什麽活動?需要註意什麽?請妳去找妳的好朋友組成壹個春遊活動小組來討論。”
討論開始了。我數了壹下學生,分成6組,最少的壹組2人,最多的壹組6人。我環顧四周,發現孩子們對討論非常興奮,他們都很開心。有些團體有特別的記錄!我忍不住走進每個小組,參與他們的討論活動...
報告時間到了,同學們爭先恐後地舉手。我告訴他們:“不用擔心,每個群體都有交流的機會,交流的方式可以不壹樣。
令我驚訝的是,幾乎每個學生都做了發言。有的群以壹個同學為主,其他人為輔;在壹些小組中,每個成員談論壹個方面;壹些小組采用問答的方式...每組發言結束後,其他同學積極舉手評論前壹組的發言,課堂氣氛十分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