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論人際關系對孟浩然詩歌傳播的影響

論人際關系對孟浩然詩歌傳播的影響

壹.導言

孟浩然,本名浩然,襄州襄陽人。孟浩然隱居在鹿門山,壹直到三十六七歲,寫了很多詩。開元十二年,背井離鄉。為了博取功名,他壹度入長安[1],但終其壹生,他仍然是壹個官員。他花了很長時間在長安,湖湘和吳越旅行。作為這樣壹個大半輩子都過著隱居田園生活的詩人,他的詩不藏於深山,他的“五言詩稱得上人間絕美。”[2],時至今日,我們熟悉他的詩,他的《春曉》被中港兩地人民評選為“妳最喜愛的十首唐詩”[3],可見他的詩受眾之廣,被人喜愛之深。而長期隱居的孟浩然,他的詩是如何流傳的?其中有壹些傳播手段,比如在墻上示人,藝術家演唱等。但對於孟浩然的詩歌來說,壹個不可忽視的傳播方式就是他的“朋友圈”。孟浩然交遊甚廣,這些朋友可視為孟浩然詩歌從大山走向群眾、文人乃至朝廷、皇帝的“推手”,對其詩歌的傳播起著重要作用。

二、孟浩然的人際交往

孟浩然前三十年過著隱士的生活,住在襄陽南國外的鹿門山和南苑。期間還會和壹些禪師、大師、山民、隱士等交往。,或談玄學或詩酒行旅。比如他的詩《榮公蘭若題》裏寫的“談玄書未盡,歸騎夕陽。”[4]孟浩然曾在鹿門山開詩會,在長安飲酒作詩,與王昌齡、王之渙等詩人交遊。在旅途中,我還結識了孔和謝南池。孟浩然在家吊唁母親時,蜀人李白專程到襄陽看望他。兩人談詩,論論文,互相欣賞,相談甚歡。孟浩然入長安遊學,曾“徜徉秘省,秋月新,朱為會作詩。”浩然曰:‘魏雲輕江人,雨滴疏。座舉則明,仙閣之筆不續。宰相張九齡、史王維、尚書侍郎河東裴弼、呂弼、大理講解員河東裴弼、華陰太守鄭、河南獨孤策,這些都讓他忘乎所以。[5]由此看來,孟浩然通過自己的才華結交了不少朋友,其中不乏貴人、文學巨匠、政要。它們對孟浩然詩歌的傳播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孟浩然的人際關系對其詩歌傳播的影響

孟浩然壹生選擇遇見的人,從來都不是平庸之輩,大多是有想法有前途的人才。這些人帶給孟浩然的不僅僅是文學上的相互學習,還有對孟浩然的欣賞和贊美。更重要的是,他們和孟浩然的所作所為以及對孟浩然的看法,對其他人產生了壹定的影響,極大地促進了孟浩然詩歌的傳播。

(壹)通過文人的聚會直接傳播詩歌。

是壹種很好的聚眾舉辦和參與文人聚會的方式。如果妳在所有人面前寫壹首詩,如果妳被欣賞,它壹定會通過這個群體傳播,這是壹種有效的詩歌傳播方式。孟浩然訪吳越期間,在萬歲樓偶遇老友王昌齡。兩人喜出望外,聊得很開心。店裏的人叫來當地的頭面人物,想請兩位著名的詩人為萬歲樓寫詩。孟浩然偶然遇到朋友,變得很有詩意。他大筆壹揮,寫下了“萬歲樓”,王昌齡也相應地寫下了詩。大家爭相傳閱,那首詩也隨著所有這些人流傳開來。這種與文人朋友的聚會,創造了從小群體到大群體的交流機會,使孟浩然的詩有了更多的受眾,可以達到傳播更快、傳播更廣的效果。

(二)通過名人效應間接傳播詩歌

如果說第壹種傳播方式是“小群體-大群體”,那麽通過名人效應傳播就是“個人-大群體”。奧裔美國社會學家拉達斯·菲爾德(Ladas Field)提出了壹個可以解釋名人效應的意見領袖。他認為“來自媒體的消息總是首先到達意見領袖,然後從意見領袖流向接受其影響的同事或追隨者。”[6]有追隨者的“意見領袖”是有壹定聲望的人。在孟浩然詩歌的傳播中,他的詩歌首先得到了名人的認可,因此大眾會遵從名人的意見,更多地了解孟浩然的詩歌。在孟浩然的人際交往中,他的朋友中不乏名人,最典型的就是李白。李白和孟浩然交朋友,非常崇拜他。他曾寫詩表達對孟浩然詩歌的喜愛。例如,李白在給孟浩然的壹封信中直接寫道“主人,我從心裏向妳致敬”[7]。李白的名氣使他的詩更容易傳播給大眾。在他的詩歌流傳過程中,大家會更加了解孟浩然。知道李白這麽愛孟浩然的詩,自然會增加他們的關註度。不僅李白,白居易也曾寫過“精致形成壹個形象,蒙臺梭利”的文章。今諷遺思人歸故裏[8],張寫下“難守節,襄陽歸浩然”四字[9]。這些欣賞和了解孟浩然的朋友,通過詩歌表達對他詩歌的肯定,其中李白寫得最多,多達五首,摯友張子榮為他寫了三首,王維和杜甫分別寫了兩首。他的那些做名人的朋友是他的代言人,這些詩也充當了宣傳媒介。有了名人的宣傳,孟的詩更有市場。

(三)通過人際關系創造機會,提高詩人的聲譽,有利於詩歌的傳播

孟浩然的朋友不僅是文人,也是“硬通”的人,聲望很高。這些朋友為孟浩然提供了提升自己聲譽甚至贏得皇帝寵愛的機會,對其詩歌的傳播也有很大的幫助。隱居的孟浩然,當時名揚天下。高增和他的那群和尚也聽說過他,這批和尚在被召到唐玄宗時,向他推薦孟浩然,說他的詩優美典雅,陛下可以重視他的訪問,為朝廷所用。[10]也是因為這個機會,唐玄宗第壹次聽到了孟浩然的名字。後來,在唐代數千詩人中,孟浩然作為第壹個布衣詩人被皇帝召見。《唐人才子傳》記載“魏等詔金禧。壹次私邀,商更雅,俄報玄宗幸,驕橫躲床下。魏不敢躲,因為他聽得見。Xi皇帝說:“我以前聽說過他,但沒見過他。”聖旨,再見。皇帝問:‘陛下會送詩’,皇帝說:‘我不會那樣做。也就是說,我命人背了壹部最近的作品,背了那句‘我因自己的過失被英明的統治者放逐,我病了這麽久不見朋友’,皇帝大方地說,‘我沒有拋棄妳,但我沒有誣告我!因為生活而回歸南山。“[11]這個機會也是因為他受到王維的賞識,被王維私下請進了衙門。正是這位能得到皇帝眷顧的詩人朋友,孟浩然這次才有機會被皇帝召見。雖然這次孟浩然沒有做官,但他被皇帝召見的事情,不僅是當時轟動全國的重要新聞,也極大地激發了青年文人寫詩的熱情。李白在給孟浩然的壹封信中“壹飛沖天”指的就是這件事[12]。這壹事件的巨大影響自然增加了孟浩然的知名度,為其詩歌的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

四。結論

我們看到詩人孟浩然深居簡出,但他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推手”為他的詩歌創造了良好的傳播路徑,使他的詩歌名揚天下。由此可見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孟浩然詩歌的特點。如果我們不創作出好的詩歌,就沒有人願意去傳播。因此,在文學的傳播中,好的文學作品與恰當的傳播方式相結合,才能使文學作品給人們帶來更好的影響。

註意事項:

[1]王會彬:《孟浩然詞典》,黃山:黃山書店,2008年,第1頁。

[2]徐鵬:《孟浩然劄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版,第1頁。

[3]王會斌:《孟浩然詞典》,黃山:黃山書店,2008年版,第2頁。

[4]徐鵬:《孟浩然校勘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版,第184頁。

[5]徐鵬:《孟浩然劄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版,第1頁。

[6]毛峰:《傳播學導論》,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115頁。

[7]徐鵬:《孟浩然校勘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版,第315頁。

[8]徐鵬:《孟浩然校勘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版,第319頁。

[9]徐鵬:《孟浩然校勘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版,第319頁。

[10]李樹德:《孟浩然新傳》,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86頁。

[11]徐鵬:《孟浩然文集註》,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第311頁。

[12]王會彬:《孟浩然詞典》,黃山:黃山書店,2008年,第1頁。

參考資料:

【1】王會斌。孟浩然詞典[M]。黃山:黃山書店,2008年。

[2]徐鵬。孟浩然集校註[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3]李樹德。孟浩然新傳[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4]毛峰。傳播學導論[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6。

[5]郭振誌譯,[美]沃納·J.Severin/James·w·小坦卡德.傳播理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6]劉峰峰。論孟浩然及其詩歌在唐代的接受與傳播[D]。福建:在對《情感語言》節目主持人豐丸、蕭中的語言特色進行園本課程開發的基礎上,本文分析了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護理的相關因素及對策。就多元化價值觀背景下學生價值觀的引導,探討高職院校高等數學課程改革的爭議。就中職外科護理學的情境教學,分析了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研究結合經濟學和經濟法基礎課程觀察小針刀治療頸椎病的效果。手術側臥位的適宜性研究,2012。

[7]楊錚。從跨文化視角看中國古代詩歌的傳播——以襄陽詩人孟浩然的詩歌為例[J]。新聞哨兵,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