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蒙托夫的悲傷和抑郁揭示了他對社會的不滿,如“土耳其的悲哀”和“獨白”...在這壹思想的基礎上,萊蒙托夫塑造了壹個渴望自由的囚犯形象。《希望》等四首詩寫於獄中,與普希金的抒情詩《囚徒》遙相呼應,表現了他壹次次失去自由的苦悶。萊蒙托夫作為被剝奪自由的囚犯的形象,反映了當時進步知識分子的共同命運。
萊蒙托夫不斷受到政治迫害,理想無法實現。在19三十年代反動統治愈演愈烈的形勢下,詩人感到孤獨,身邊沒有誌同道合的戰友。他的許多抒情詩都是關於孤獨的,如《帆》、《荒涼北國的壹棵松樹》、《樹葉》等。無論是霧海中孤獨的風帆,還是隨風飄落的橡樹葉,這些意象都象征著孤獨的詩人,是詩人內心的寫照。
孤獨也反映在萊蒙托夫的愛情詩中。萊蒙托夫沒有寫普希金那首歌頌愛情和歡樂的詩,仿佛他不知道什麽是幸福的愛情。他愛的女人沒有壹個給他帶來幸福。《祈禱》、《我經常出現在五顏六色的人群中》等詩歌都表達了這種痛苦。
萊蒙托夫探索詩人使命和命運的抒情詩也充滿了痛苦的孤獨。這類作品有《詩人》、《不相信自己》、《永別了》、《心懷不軌的俄羅斯》等。
萊蒙托夫的悲傷和絕望是沙皇的高壓政策造成的。赫爾岑提到他們那壹代人時說:“雖然我們被這個偉大的日子(1825 65438+2月24日)喚醒,但我們看到的只有死刑和流放。我們被迫沈默,學會了含淚沈默,把自己的想法藏起來——那是什麽樣的想法!那不是壹種讓人愉悅的自由進步的思想,而是壹種充滿懷疑、否定和怨恨的思想。萊蒙托夫已經習慣了這種感覺。他無法像普希金壹樣擺脫抒情詩的情調,在所有的幻想和享樂中拖著沈重的懷疑主義。強烈而陰郁的思想從未離開過他的腦海——這樣的思想滲透在他所有的詩歌中。這不是那種妳想用詩歌之花裝飾自己的抽象思想。這不是萊蒙托夫的沈思——這是他的詩歌,他的痛苦和他的力量。”赫爾芩的分析精辟中肯,萊蒙托夫的心情很有代表性,代表了壹代進步知識分子的心情。
然而,萊蒙托夫是壹個不向命運屈服的詩人。他性格積極,充滿公民激情。他敢於批判,敢於反抗。他的抒情詩往往表現出積極向上、鬥誌昂揚、樂觀向上的因素,表現出詩人對光明的追求和對自由生活的向往。例如,1831年6月11日,萊蒙托夫提出了生活就是行動的觀點。高爾基非常重視萊蒙托夫對事業的渴望和他在詩歌中積極幹預生活的思想。他說:“在萊蒙托夫的詩中,壹種在普希金的詩中幾乎聽不到的音調已經開始大聲流傳——這種音調是對事業的渴望,是對積極參與生活的渴望。對事業的渴望,有實力卻壹無是處的人的壓抑——這些都是那幾年人們所具有的特點。”
萊蒙托夫的抒情詩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他用鏗鏘有力的詩句表達了對沙皇制度的反抗,批判了青年的不作為。十二月黨運之後,他仍然以飽滿的熱情為理想的自由而奮鬥。
(俄羅斯詩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