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崔豪的《黃鶴樓》這首詩表達了什麽情感?

崔豪的《黃鶴樓》這首詩表達了什麽情感?

崔豪早期的詩歌多描寫閨情,反映女性生活;後來去了邊塞,寫的邊塞詩慷慨豪邁,詩風變得豪放。但是崔豪最著名的詩是黃鶴樓。相傳這首詩打動了大詩人李白。宋代紀宮《唐詩年譜》卷二十壹對《黃鶴樓》壹詩下了賭註,說:“人間傳奇太白:‘眼前風景無道,崔豪題詩其上。’他寫了《鳳凰臺》這首詩來比較結局。"元方《唐才子傳》也記載了李的《黃鶴樓》,因為他看到了的詩,那就是"無為而去,聚手為哲人"。當然,這個傳說不壹定是真的。紀有功在紙條後面表達了自己的疑問。但李白的《論南京登鳳凰臺》詩,在寫法上確實與崔佐相似。至於他的詩《鸚鵡螺島》:“鸚鵡來過烏江,江上洲傳鸚鵡之名。鸚鵡西飛龍山,他青青,周放之樹!春風和溫暖的雲帶起蘭花的芳香,桃花落入河中形成層層錦波。這個時候,客人的搬遷是極其引人註目的。長洲獨月歸誰?”那麽不僅前四句在格式上與崔石的詩相似,而且全詩的風格也是被逼得很簡單。宋元方回《瀛呂魁穗》第壹卷指出:“太白此詩是壹首影響很大的詩,都是五六月加工的,尾句含嘆,故仍不十分克制。”所以,這首詩壹直備受推崇。南宋嚴羽《滄浪詩話》認為“崔豪《黃鶴樓》應為唐代七言詩之首。”直到清代孫鑄主編的頗有影響的《唐詩三首》,才把崔豪的《黃鶴樓》放在“七言律詩”的第壹首。

當然,《黃鶴樓》之所以成為佳作,主要還是因為詩本身的審美意蘊。

第壹,形象與現實相結合的藝術美。

黃鶴樓舊址在武昌黃鶴山(即蛇山)皇姑磯頭。相傳建於三國吳時期,屢遭破壞和修繕。以前的陽臺、枕山、河水,氣勢磅礴,瑰麗空靈,對“仙宮”有些懷疑。相傳仙人子安騎黃鶴於此(《齊諧實錄》),每次飛逸升仙都騎黃鶴於此(《太平宇宙實錄》)。詩人登樓遠眺,想象事物,詩的前四句以傳說開頭,引出內心的感受,景物中蘊含著感情和意象。仙人乘鶴,忽去不復返,仙人去空樓,只留青天白雲,千年悠悠。既蘊含著歲月流逝、天地蒼茫的感覺,又隱約透露著黃鶴樓的蒼茫氣象和沖天豪氣,而神仙過鶴的美麗傳說更是為黃鶴樓增添了神奇迷人的色彩,令人遐想遠廣。

黃鶴樓因其所在的黃鶴山而得名。所謂“仙人騎鶴”,附在名字上就是神話。然而,詩人巧妙地利用這些傳說從虛空中生長出來,從而使這首詩具有迷人的藝術魅力。然後我就寫了實景,河對岸的景色很美:陽光明媚的河面,漢陽壹帶的綠樹清澈無數,鸚鵡螺島上的草長得非常茂盛。漢陽鸚鵡洲原是武漢西南長江中的壹個沙洲。相傳因東漢末米芾在此寫下《鸚鵡賦》而得名,後逐漸被河水沖走。如今的鸚鵡洲,早已不是宋代以前的故鄉。眼前的景色明亮開闊,生機盎然,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甚至直到江邊夕陽西下,黃昏來襲。崔豪漫遊南方。久別他鄉,面對沈沈的暮色和茫茫的炊煙,我想家了:“可是我向家望去,暮色漸黑?江浪上帶著悲傷的薄霧。”詩人隨波逐流,既表現了作者豐富復雜的內心感受,又表現了黃鶴樓多姿多彩的自然風光、變幻的感情、變幻的景色,產生了優美動人的意境。正如阿清詩人沈德潛在《唐詩別集》第十三卷中對這首詩的評價:“意似第壹,字以豎筆寫,故擅千古奇功。”

第二是壯麗的氣象和多彩的繪畫美。

詩中有畫壹直被認為是山水詩的壹個藝術標準,黃鶴樓達到了這種奇妙的境界。《仙騎鶴傳》中,第壹聯描繪了黃鶴樓的近景,寓意此樓依山傍水,形勢雄偉。在感嘆“黃鶴不再來人間”的抒情詩中,顓頊描繪了黃鶴樓的前景,表現了建築高聳入雲,白雲環繞的壯觀景象。頸聯的美景,直接勾勒出黃鶴樓外河上明媚的陽光。尾聯余音繞梁,婉轉低吟,間接表現黃鶴樓下遊江面上朦朧的晚景。詩中所展示的全圖上,黃鶴樓近景、遠景、日景、夜景交替出現,變幻奇妙,氣象壯闊。相互映襯的是神仙黃鶴、名樓度假村、藍天白雲、青川沙洲、綠樹芳草、夕陽河,形象生動,色彩斑斕。全詩充滿了詩的藝術意味和美感。

三、音色自然、音節清晰的音樂美。

押韻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其實黃鶴樓也不是標準的七律。第壹、第二句中的第五、第六個字其實是“黃鶴”,第三句用六筆,第四句用三聲收尾。不用對仗,幾乎都是古詩詞的句法,第五句和第六句的“漢陽樹”和“鸚鵡洲”這兩個詞好像是對是錯。之所以被認為是“七言律詩”的代表作,除了前面分析的意境和繪畫美之外,還在於它的聲調自然,音節清晰。這首詩的前四句脫口而出,後面是字母,壹氣呵成,順著趨勢直往下,這樣就沒時間顧及七律的格律對仗了。“五六日雖斷景,氣亦溢,收益相同,故可貴。”(關於方在清代的評論,見《唐宋詩話》卷五。)因為全詩壹口氣轉完,讀起來自然流暢。再加上復音詞、疊韻、疊詞或詞組的反復使用,如“黃鶴”、“歸來”,雙音節詞組,疊詞如“這裏”、“河上”,疊詞如“悠悠”、“麗麗”、“郁郁蔥蔥”,造成了這首詩的音。

昔日的仙女已乘黃鶴飛走,只留下壹座空蕩的黃鶴樓。黃鶴壹去不復返,千百年來不見悠悠白雲。漢陽的每壹棵樹都因陽光照射而變得清澈,鸚鵡洲被甜美的青草覆蓋。但我望向家鄉,暮色漸濃,江波上彌漫著悲傷的薄霧。

崔豪(704 ~ 754),字未明,汴州(今河南開封)人。唐代詩人。開元年間,考中科舉,曾任太仆寺丞、司勛員外郎。年輕的時候寫女性題材的比較多。晚年去了邊塞,寫了很多優秀的邊塞詩。我的詩風也轉為雄渾豪邁。

原位於湖北武漢佘山皇姑機頭的黃鶴樓,始建於三國吳二年(223年),歷代屢毀屢建。相傳費祎升仙後,常在此黃鶴旁歇息,故名黃鶴樓。這首詩描述了我上樓時的所見所感,表達了我長久以來的思鄉之情。

黃鶴樓是壹處著名的古跡,傳說飛逸曾在此升仙。所以,登上黃鶴樓,不禁讓人想起這個美麗又悲傷的神話。前人們指的是費義。昨日人已去黃鶴成仙,壹去不復返。這裏只剩下壹座空蕩蕩的黃鶴樓,上面整天飄著白雲。好冷啊!過去能長生不老是壹件幸事,但今天的蒼涼不能不讓人感到悲哀。前四句多用“去”字,意在借已逝去的往事來襯托自己的孤獨與淒涼。四句話壹氣呵成,用的是古老的曲調,既寫出了壹上樓梯就自然而然的感受,又通過傳說給詩意的場景塗上了神奇的色彩。五六句話描述妳爬樓時的所見所聞。漢陽與黃鶴樓隔河相望,景色生動。鸚鵡洲在漢陽西南的長江中,因《鸚鵡賦》的作者米芾被黃祖殺死在這片大陸上而得名。所以鸚鵡島顯然不是壹個簡單的場景,而是詩人強烈的情感因素。最後寫道,黃昏時分,江面煙波無邊,視線受阻,看不到故鄉,增加了旅人的思鄉之情,將詩意的境界推向了極致的廣闊。

崔豪的詩壹直享有很高的聲譽,宋代評論家嚴羽認為“唐七韻第壹”。據說大詩人李白去黃鶴樓的時候,準備瀏覽這首詩。看到崔豪的這首詩後,他不會寫,只寫了壹首打油詩:“壹拳破黃鶴樓,壹腳翻鸚鵡螺島。我看不到眼前的風景,崔豪在上面寫了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