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李傑《給劉玉的唐詩》賞析

李傑《給劉玉的唐詩》賞析

派劉玉去

李奇

八月寒葦花,

秋天河裏的波浪是白色的

北風吹五兩,

旬陽科是誰?

鸕鶿山有輕微的雨和陽光,

揚州國禮,生於黃昏。

行人夜宿金陵朱,

聽聽沙灘上鵝的聲音。

李奇詩歌欣賞

劉玉是李傑的朋友。李奇曾派使者到江南,“送劉玉”是他在江南公巡時作的。全詩共八句,分為上下兩部分。前四句是第壹部分,寫風景,抒發離別之情;後四句是第二部分。在設想的情境中,有著深厚的友情。以清風中的寒葦為溫柔的離別,以秋江中的白浪為豪情的抒發。描寫冷峻壯麗的離別場面和離別氣氛。特別是“誰是旬陽科”這個問題,意在暗示,讀者要充分發揮聯想。李奇臨別時,沒有寫悲涼的場景,也沒有抒發斷腸之憂,而是刻意描寫了沿江壯麗的景色。用昂揚奔放的情感和風格,不壓抑地表達離別和告別的感情,是李傑豪放的個性。

詩的第二部分是詩人對朋友的祝願和規勸,是對未來形勢的推測。他祈禱天氣會由雨轉晴,船會乘潮而行,朋友們的旅途會壹帆風順。“鸕鶿山微雨晴,揚州國禮黃昏生”,是對天時地利人和的形象描述。“泛舟金陵朱壹夜,聽沙上雁聲”,《漢書·蘇武傳》有雁足傳書之說,後世詩人常以鴻雁為信符。李奇把《紅巖》寫得很擬人化。守候在船邊的鴻雁,不時鳴叫著,似乎在催促朋友們趕快寫信,以便早日了解詩人的關心和思念。尤其生動的是“試鏡”

兩個字。好像是詩人先聽到了大雁在沙洲上歌唱,然後才勸朋友們去聽。難怪沈德潛稱贊:“不費力,自足有魅力。”把難以名狀的離別變成形象生動、構思新奇的離別,是李奇送別詩的特色和力量。

《送別劉玉》雖是古詩,但散漫中有古坳中有正則句,漫談中有對偶,豐富多彩。比如第壹段前兩句是別扭句,第三句用的是合法句;第二段四句七言詩,除了第壹句是五個平仄的別扭句外,其余三句都是格律很好的,都和七聲的第二、三、四個平仄格律句壹樣,在旋律上有鏗鏘的樂感和柔和和諧的美感。再比如“鸕鶿山上微雨晴,揚州國裏黃昏”這句話。在壹個前後松散的中間,突然插入壹個整齊的對偶句。所謂“散處求理”(《談詩》),零零碎碎,別具壹格。在韻腳與情境的協調上,第壹段用了節奏很快的五言律詩,配以短韻,表達離別時的激烈情感;第二段,情境由激烈變為舒展,聲韻也隨之變化,由五字變為七字,由急轉緩,配合悠揚的平仄聲韻,更具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