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長征是誰寫的?
寫於1935,65438+十月。七律與長征詩名:七律與長征作者:毛澤東朝代:現代寫作時間:1935,65438+十月風格:七律與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錢山只有閑。五嶺興波,烏蒙服泥丸。金沙水搏雲崖暖,大渡橋隨橫鐵索寒。很高興看到岷山白雪皚皚,綿延數裏,我們的戰士們越過它,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註:長征: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福建出發,1935年10月到達陜北,行程二萬五千多裏。武陵:大峪嶺、騎田嶺、都龐嶺、朱蒙嶺、越城嶺或南嶺,橫跨贛、湘、粵。徘徊(wei1 yi2):彎彎曲曲,連綿不斷。烏蒙:位於雲南和貴州之間的金沙江南岸的壹座山脈。走在泥丸上:《漢書》中的《快通傳》,走在大阪上,從斜坡上滾下泥丸,描寫快速跳動。鐵索: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是由十三根鐵索組成的橋。岷山:在四川和甘肅的交界處,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紅軍長征經過這裏。七言律詩的縮寫。七律是格律詩的壹種,每首壹般為八句七言;甚至句子的最後壹個字是偶數,第壹句的最後壹個字可以押也可以不押,必須押韻到底;句內和句間要強調平鋪直敘,中間四句照例要用對仗。【長征】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從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途經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西康、甘肅、陜西等十壹個省,打敗敵人的多次圍剿和攔截,戰勝無數軍事、政治和自然災害,行軍二萬五千裏,終於在1935年10月到達陜北革命。這首詩,念奴嬌昆侖,清平樂六盤山,都是長征勝利時寫的。〔五嶺(wiyi yi Wei moved)興風作浪〕大禹(余)、七田、(朱)、杜旁、嶽城等五嶺綿延("蜿蜒")於贛湘。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福建、江西出發,越過敵人封鎖線,沿這四省交界的武陵山路西進。“騰Xi浪”的意思是陡峭的五嶺起伏,在紅軍眼中,它們就像水面上吹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綿延在貴州和雲南兩省之間,氣勢磅礴(“雄偉”)。在紅軍眼裏,它就像壹顆滾動的泥丸。金沙江是長江上遊青海省玉樹縣至四川省宜賓縣的壹段。河的兩岸是高聳的懸崖(“雲崖”)。那是1935年5月,中央紅軍在雲南祿勸縣西北的絞盤渡口渡過金沙江,所以說“雲崖暖”。“水拍”的原句是“浪拍”。作者註:“水拍子:改變波浪拍子。”這是壹個不認識的朋友建議的。他說壹篇文章沒有兩波是可以的。《詩刊》1957年1月創刊,改稱《水拍》。大渡河發源於青海省和四川省交界處的果洛山。兩岸都是高山,水勢險峻,蜿蜒至四川樂山縣,匯入岷江。橋是指大渡河上的瀘定橋。在四川省瀘定縣,情況很危險。這座橋大約有30英尺長,由13根鋼纜和木板組成。中央紅軍於1935年5月下旬到達瀘定橋。那時,橋面已經被敵人拆掉了。紅軍先頭部隊的英雄戰士爬上大橋的鐵索,沖過去奪橋。岷山位於四川省北部,橫跨四川省和甘肅省的邊界。在岷山的南、北支,有幾十座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峰,山頂終年積雪,被稱為大雪山。古代把軍隊分為中、上、下或中、左、右三種武裝力量,後來泛指全軍。創作背景1934 10為了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力量,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中國工農紅軍從江西瑞金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裏長征。壹路上,紅軍戰士無數次打敗了敵人。他們跋山涉水,翻越連綿起伏的五嶺,突破烏江的天險,跨過赤水河,跨過烏蒙山,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翻越雪山,翻越草原,最後翻越岷山。經過十壹個省份,於1935+00到達陜北。作為紅軍的領袖,毛澤東經受了無數次考驗。現在,黎明即將來臨,勝利在望,他懷著激動的心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