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易
目前與《易》有關的簡帛書有九種:
1.上海博物館藏戰國竹書《周易》。
2.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楚簡《周易》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竹書《周易》是發現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文字。* * *共58簡,1800字,涉及34卦的內容。原版沒有書名,“周易”二字由主辦方根據竹書內容確定。值得註意的是,香港中文大學收藏的壹部《周易》殘卷也可以合在壹起。由此可見,尚波竹簡的收藏與香港中文大學的收藏有著密切的關系。據主辦方介紹,這批上海藏竹簡的發現,對解決易學研究中的所謂“九六”之爭具有重要意義。將上海楚竹書《周易》與馬王堆帛書《周易》經典傳、阜陽漢簡《周易》乃至王家臺秦簡《歸藏》進行比較研究,會使我們對卦辭有更準確、更深入的認識。
3.馬王堆帛書《周易》
馬王堆帛書《周易》的卦序與傳世版本大相徑庭。傳世,上經下經,上經三十卦,始於幹,終於留;三十四卦之後,始於玉賢,終於失敗。帛書並駕齊驅,始於幹支,終於受益,其編排方法與《韓詩經》完全不同,代代相傳。有人認為它是原始的,也有人認為它是另壹個系統的復制品。李學勤先生認為:“從帛書的卦序至少可以看出以下幾點:壹、帛書《周易》。”
《詩經》的經典和傳記是相互結合,密不可分的。其次,帛書的占蔔序列已經包含了通過八卦拍照的概念;第三,絲綢
該書的卦序完全貫穿了陰陽對立交替的概念。他還指出,帛書中的卦序包含了陰陽哲學,
在反映陰陽規律方面,帛書版本明顯優於傳世版本。但是,“帛書出現的時間比現在的版本晚。”
它是根據陰陽理論重新排列卦序的壹種不同的書。內聚是早期的古書,年代不會晚。
戰國中期,至於帛書《周易》,它的整體形成是很晚的,可能晚至秦亡之後,應該是楚地。
易學派的整理成果。2
4.馬王堆帛書《二三問》上下篇
帛書《爾聖文子》原本沒有書名,《爾聖文子》是張崢先生根據書中第壹句話擬就的。以問答的形式,講解了幹、坤、丁、金等壹些卦辭,頗具儒家哲理。顯然是儒家《易傳》的壹種佚文。
5.馬王堆帛書《凝聚力》
五本帛書《凝聚》、《壹枝儀》、《堯堯》、《繆和》、《趙麗》都抄在同壹張帛書上。銜接始於本版第壹部分的第壹章,止於本版下壹部分的最後壹章。但沒有本版第八章和本版第五、六、八、七章的部分。李學勤先生認為:“《內聚》為早期古書,其年代不會晚於戰國中期。三
6.馬王堆帛書易知易
7.馬王堆帛書《堯》
8.馬王堆帛書《繆河》
9.馬王堆帛書趙麗
《支壹易》是以大師自述的形式對《易》大義的概括性論述,在現代版的《銜接》中也能找到壹些它的痕跡。姚、繆赫和是三種佚文。姚也是以大師自述的形式寫的。
是的。Miuhe分為三個部分。第壹部分,繆赫、呂昶等人與孔子討論《周易》問題。第二部分是
孔子說,他直接用“孔子說”的方式來解釋《周易》。第三部分由歷史傳說和故事證實。
周易。《趙麗》是趙麗和孔子關於《周易》的對話。李學勤先生認為:何苗和趙麗的姓氏。
兩人都是典型的楚國姓氏,都是楚辭學的儒家經典,其書大概都屬於楚辭學系。
系統。四
B.書
根據文獻記載,歷史上發現了幾種不同版本的《尚書》,如《漢書·藝文誌》中記載的孔子的《尚書》、《漢書·河間·劉德傳》中劉德收藏的《尚書》,以及《漢書·都靈傳》中記載的漆書《尚書》、《論鄭恒說》。
目前出土簡帛文獻中尚未發現《尚書》的文字,但部分出土簡帛書籍中發現了對《尚書》的引用。如上海博物館藏的郭店楚簡、戰國楚竹書中,就有引自殷專利、君雅、魯刑、、祭祀、康專利、等。其中,尹專利,即《書序》中的“賢有壹德”,屬於所謂古文史,而“犧牲公命”則等同於“伊犧牲公”。此外,郭店楚簡中還引用了《尚書》,其中大禹壹篇,三篇,□生平壹篇,* * *壹篇。其中,聖旨是壹份逃書。從這些引自《尚書》文本的語錄來看,對研究《尚書》的成書和流傳很有幫助。五
C.詩意
目前,與該詩有關的竹簡有兩種:
1.阜陽雙谷堆漢簡《詩經》
阜陽漢簡《詩經》是最早的《詩經》抄本。出土時,竹簡破損嚴重。清洗後只剩下170塊長短不壹的短塊。沒有書名。通過與《石矛》本的比較,可以看出《國風》和《瀟雅》是兩種詩歌。國風中有、、翟、顏、魏、王、鄭、齊、魏、唐、秦、陳、曹、曹。破詩65首(有的只有標題);有些只有殘句,如瀟雅在《什麽是鹿鳴》中只有四首詩的殘句。從現存詩作的文字來看,與此版本的石矛有許多不同之處。按照李雪芹先生的說法,這些殘缺不全的詩“絕對不屬於齊、魯、韓三家”,“不屬於傳統的經學體系”。富陽雙谷堆在前楚國境內,可能是楚經學的遺跡,但進入漢代後逐漸消失。七
2.上海博物館藏戰國竹書《孔子詩論》。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孔子論》共29篇,1006字,60首詩。沒有書名,《孔子詩論》是主辦方根據內容加的。書中內容都是孔子弟子對孔子贈詩內容的奏疏,也有壹部分是孔子對詩的評論,但傳世文獻中沒有記載。這個版本的《詩經》包含了國風、瀟雅、雅、頌,而孔子詩論和傳世本的順序剛好顛倒過來,分別叫作訴訟(頌)、大夏(雅、夏、雅)、小霞(瀟雅)、小霞。《孔子詩論》的序也與《詩經》中的大序相反,很多詩中用詞也與《詩經》不同。本版《詩經》的序中沒有諷刺和贊美。李學勤先生認為《詩論》全書可分為十二章。”不是孔子寫的,也沒有像《論語》那樣直接記錄孔子的言行。是儒生寫的,很多都是親口引用孔子的話。“《詩論》的作者能引用孔子那麽多關於《詩》的話,無疑與子思相似,與孔子關系密切。在我看來,符合這壹條件並能傳播詩歌研究的人只能是夏紫”,“從傳世文獻來看,夏紫很可能是《詩論》的作者”。八
關於出土簡帛書中的“詩”,除了以上,我們還收藏了郭店楚簡和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
還有19引自《易》中的“詩”,其中有1引自“史燚”。此外,唐昱還引用了吳孌在郭店楚簡中的說法。根據仇希貴先生的註釋,應讀作,文獻中並未記載的引文,故也應視為易。
詩歌。九
丁與李
據文獻記載,歷史上也曾多次發現《禮記》的文本。例如,魯公國王毀了孔子的房子,得到了壹本像用古代漢語寫的《禮記》壹樣的書。10河間贈送的王德德有六首周官的詩,11三首李的河內農村婦女拆舊房的詩,12魯的《禮記古卷》等13
20世紀出土的“李”書大約有五種:
1.武威莫嘴子漢簡的a、B、C版本。
武威漢簡《儀禮》共469枚,分為A、B、c三部分14賈李* * *有木簡398枚。原著沒有書名,但有書名和序言。分別是7篇,分別是《會士之禮》第3期、《服役傳》第8期、《特別犧牲》第10期、《少年監獄》第11期、《師說》第12期、《李巖》第13期、《泰射》第14期,22971字。
第二冊有37枚木簡,比第壹冊更短更窄。內容只有《儀禮》傳中的壹篇《傅傳八號》,標題寫在第壹、二簡背面。* * *存3042字。
C版竹簡34枚,出土時破損嚴重。其內容是《儀禮傳》中的壹篇悼念文章,文章結尾標題為“千帆472”,卻有1285字。
關於武威漢簡《儀禮》壹文,學者們的看法不壹。校勘者認為,相對於今本鄭玄註的校對,比古文更適合今文,屬於今文的體系,但也夾雜了壹些古文的讀法,故推測簡本屬於西漢末年侯蒼傳世的《禮記》清(青浦)本。15和瑙先生認為西漢末年傳《禮記》的只有侯氏壹家,大、小代、卿家皆出自侯氏壹家,其經。
其實書也是壹樣的,都屬於今文體系,而簡化書要用今文來讀,所以又是壹種古今交融。
直稱之為“壹篇古文或壹本書”,他認為這本書(鄭玄本)源於這本書。16
2.上海博物館藏戰國竹書《內禮》。
在上海博物館,有戰國時期的竹簡《內禮》。其內容與《大戴和《禮記·內則》的現行版本密切相關。17
3.馬王堆帛書《喪圖》
馬王堆帛書《喪圖》全圖由壹個猩紅色的傘蓋和19個正方形色塊(含24個缺部)組成。從上到下,壹些方塊用墨線連接,其中5塊左邊的線是猩紅色的,其余的是黑色的。此外,圖中還有關於喪制的6行56字。據陳松先生介紹,這56個字主要描述了漢初對人喪的相關規定,包括三年喪、年喪、九月和七月,但沒有提及三月或更短的喪期,這與文帝遺詔中關於短喪的規定不太相符,也與傳統的喪誌有所不同。因此,陳松先生認為“這可能是蚩尤家族本身所奉行的喪制的壹種圖形記錄”。18
e,le
目前出土的簡帛文獻中尚未發現《樂記》的文字,但發現了兩本與嶽有關的書籍。
1.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山歌集》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山歌集》中有7枚竹簡,無原標題。“民歌集”由主辦方根據內容確定。簡文記錄了40首詩的標題和彈詩彈歌的各種音高,很奇怪。據馬承元先生說:“壹篇或幾篇文章的標題前,成群地寫著壹個特定的音名。這些音名由兩個詞組成。壹個是
聲的名稱是五聲音階的名稱,其中發現了四個聲的名稱,即宮、商、鄭和於,還有穆、何和尤。
等等,都是前綴和後綴。這九個樂名是不是楚國的樂名,不得而知。
因為詩詞歌賦可能是本地的,也可能是外地傳入的,所以可以說這是楚國都城流行詩詞歌賦的稱謂。壹個
特定音高下有壹個或幾個詩名,也就是說每首詩都有自己特定的音高,用哪個音高都不是任意的。
可以自由演唱,說明當時的音樂已經達到了比較成熟規範的水平。“19另外,中國古代唱詩時用樂器伴奏的四聲和九聲,都記載在這七篇竹簡中,這是中國音樂史上的壹個重要發現。
2.儲楚簡《樂說》
眾所周知,郭店竹簡中有壹篇名為《性佯》,存* * *竹簡67篇。沒有書名。李學勤先生經過研究,認為“性假裝”不是壹篇,而是兩篇。從簡1號到簡36號,又是壹篇文章,中心內容是關於“音樂”;簡37至簡67是另壹篇文章,其中心內容是關於氣質。他認為“樂論前半部分的基本思想與《樂記》是壹致的,即性在事物中是性感的,是生出感情的,而音樂則足以陶冶性情,起到教化的作用。”《樂記》的作者嶽和守節都說《樂記》是公孫子所作。如前所述,公孫尼子是孔子七十子的弟子,學術傾向接近子思,這可能與韓非所說的鐘儒學有關。郭店簡儒書多與子思有關,自然有這樣的樂論。“故李先生”建議“性假裝”前半部分獨立出來,稱為“樂論”,後半部分稱為“性情”。20
春天和秋天
目前,有關春秋時期簡帛的真本尚未發現,但出土了壹些附於《韓曙文藝誌》的歷史文獻。自《七略》以來沒有專門的史部,史書隸屬於《六藝略》的《春秋》類。有人認為這可能與當時歷史不發達,歷史著作數量少有關。《春秋》是史書出版的,所以依附於《春秋》。晉代秘書監荀煦因三國魏朝秘書莫爭而撰《仲景新著》。
典籍分甲、乙、丙、丁四部,其中丙部記載史記、舊事、禦書、雜事,是專門的史部。
開始。從《漢書》來看,史書的記述分為三部分:壹部分列在“六藝”中
類,壹部分列在“六藝”春秋類,另壹部分列在“數藝”歷法類。李淩先生認為,
這是梁武帝“獨尊儒術”的結果,未必能體現早期的學術。21因此,他從出土簡帛書中挑出史書作為“史書”,另設壹項,不附春秋。在我們看來,這種分類對於後來的“四部”分類來說太過分了。《春秋》來源於史書,《韓曙文藝誌》將史書附於《春秋》有其自身的原因。今天我們仍然把這部分出土的簡帛書附在春秋時期。
目前,史書主要有兩種類型:年表和故事。
按時間順序分類如下:
1.睡虎地秦簡年表
《睡虎地秦簡年表》共53枚簡牘,分兩欄抄。整個故事描述了從秦昭元年(公元前306年)到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65438+公元前07年)統壹全國的戰爭過程和重大事件,也描述了壹個叫“Xi”的人的生平和相關事項,有點像後世的編年史。原始竹簡中沒有標題,“編年記”由整理組根據竹簡內容確定。戰國時期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史記·六國年表》是研究這段歷史的主要參考資料。但《六國年表》以《季芹》為依據,不含日月,文字略缺。所以在史實或年代上有先天不足。過去有學者用朱記出土的竹書編年來校正編年,但竹書編年在魏襄王停了20年(前298年),不能用來校正編年的最後部分。睡虎地出土的編年恰好彌補了這壹不足。簡牘中記載的歷史事件,很多與史記記載的是壹樣的,只是有些時間上有所不同,有些比史記記載的更詳細,有些傳世文獻卻沒有記載。李學勤先生認為《睡虎地秦簡年表》是秦人寫的壹種史書。在文獻學上,可視為《冀中出土竹書年譜》的續篇。23
2.阜陽漢簡年表
《阜陽漢簡年表》最初推出時叫《大事記》,後來胡平生先生改名為《年表》,似乎是參考了《史記》中《十二諸侯年表》、《六國年表》的稱謂。這種材料的形狀是什麽?鶯?付錢?任?哎?於?妳怎麽了?難寫揭牧之春楚?哎?段?看看這個。薊是瘦的!在房子上賭博?[14]妳住在鄭州航子楨澳嗎?幼兒含釷率沒有保障嗎?幀抑制rake?
列中排列了兩個王,謚號和年號之間沒有任何標誌。我們理解應該是同壹個諸侯國的兩代國王,記錄各自在位的年份。" 24
故事類別包括:
1.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容》。
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容石成》有完整和不完整的竹簡53枚。書的原書名抄在書末53號簡的背面,名為《訟鎮》,讀作“容”。據主辦方介紹,全篇共分七個部分:第壹部分是關於容等最年長的皇帝(估計約21人);第二部講的是堯帝之前的壹個古代皇帝,因為竹簡殘缺而失傳。估計是帝嚳高辛的(第壹部和第二部之間可能還有其他皇帝的名字,比如顓頊等人,可惜竹簡不全);第三部分是關於帝堯的;第四部分是關於舜帝;第五部分是關於於霞;第六部分是關於商湯;第七部分是關於周文王和周武王。這七個部分主要講的是古代帝王的傳說。三代以上,聖賢皆授無子,天下在愛安。三代之後,退位方式被廢除,革命被談及。書中有許多關於古代史的說法,可能彌補了傳世文獻記載的不足。第五十三簡的意義還不夠。估計後面還有壹些簡牘,不過這本簡牘背面有書名。推測後面只有壹兩個簡牘,所以全文要敘述到吳王最後攻打商賈。
2.慈利戰國竹簡《國語》
慈利戰國竹簡《國語》至今未刊。據悉,竹簡內容為古籍,主要記載了吳越歷史事件,如黃池結盟、吳越爭霸等,可能與傳世文獻《國語》、《戰國策》、《越絕書》有關。
有些記錄是壹樣的,但有些今天不見了。25
3.馬王堆帛書《春秋故事》
馬王堆帛書《春秋故事》抄在半張寬24厘米、長74厘米的帛書上,共有97行。出土時,卷軸正面破損嚴重,卷軸末端完整,還有帛書,似乎是壹本未完成的帛書。全書共分16章,對於漢高祖劉邦來說並不忌諱。原著沒有書名和文章,每章的大寫都有黑點()。各章所記載的事件,不分國別,互不連貫,內容涉及晉、燕、齊、魯、宋、魏、吳越等國的事務。除第二章的燕晉之戰外,其他歷史事件多見於《春秋》、《國語》三傳,但文字內容也有所不同。張先生曾提出,書的每壹章都很簡短,但有些備註壹定要記,比註釋占的字數多得多,讓人壹看就知道這本書的重點不是記事實,而是記備註,是典型的春秋時期的“語”作。26裘錫圭先生認為該書很可能是《漢誌》中記載的壹種名為《都鐸微》的書,而先生則認為它不是《左傳》系統,而是另壹部古書。27李學勤先生認為:“《春秋》是早期的《左傳》正宗之作,源於《左傳》,結合谷亮,頗似荀子之學風。荀子長期生活在楚國,與來自長沙的帛書不謀而合。不是不可能是荀子的學者寫的。”28
4.阜陽漢簡《春秋故事》
阜陽漢簡《春秋故事》出土時,僅發現木簡壹枚,殘缺竹簡近百枚。由於短文破損嚴重,無法壹起閱讀。木簡正反面分別抄在上、中、下三欄,37個書名存* * *,無書名。《春秋故事》這本書就是根據內容來命名的。這些主題是:
(1) □臺灣
(2)□□□□□□去病不去多得。
③齊桓公建造了齊國的平臺(見《說文·邊原·吳》和《左傳》)。
④晉平大臣的叔父被吳所聘(見《說文·鄭源簡》)。
(5)是
(6)臺灣
(7)楚王稱孔子(見《說苑雜言》和《史記·孔子世家》也有相同記載)。
(8)吳人入郢(見《說苑山說》、《左傳》、《史記》亦有相同記載)。
(9)沈□(見《國語·吳語》)
(10)晉文公追麋(見《新序·雜事》,在《舒群誌要》、《太平玉蘭》中也有記載)。
(11)金文君時,翟人獻狐印(見朔,韓非子,余老,金樓)
也有同樣的記錄)
(12)韓五子的天獸已經聚集(見說刀)。
(13)簡子春搭建平臺(見碩元指南)。
(14)金文君攻魏(見《說苑·權謀》)。
(15)簡子有壹個大臣,叫尹綽(見《說文·陳元疏》)。
(16)簡子攻魏附郭(《說苑》和《春語》中也有類似記載)。
(17)夏正淑殺了陳靈公(《左傳》弓玄十年有類似記載)。
(18)精靈王子(見《新序·良策·左傳·史記》)。
(19)龔景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20)難成虎(見《說苑·馬基雅維利》)?
(21)金瀚·紫萱
(22)齊景公在海裏遊泳(見《說鄭源劍》)。
(23)楊虎
(24)衛靈公大廈□□
(25)魏文侯與大夫對飲(見《說苑山說》)。
(26)呂孟賢之子被金所聘(見《新序·刺奢》)。
(27)趙襄子喝了五天酒(見《新序·自傲》)。
(28)齊景公喜歡喝酒(見《新自序·傲慢》)。
(29)臺灣
(30)□田子芳問道
(31)莊王不野□
(32)楚莊王
(33)魏文侯與田字[郁芳](見《說文·傅園傳》)
〔34〕或〔趙建〕子(見《說文·袁俊道》)。
(35)晉平公春竹臺(見《說苑指南》)
(36)[舒威]孫文子(見《說苑反質》)
(37)不良
這些題目都是按照古代選首字的方法擬定的。根據韓誌強先生的說法,有26篇文章的出處可以找到,11篇文章的出處含糊不清或值得懷疑。《說苑》33篇,《新序》65篇,《左傳》2篇,《國語》2篇。在這51作品中,有韓非子作品7部,呂春秋作品3部,晏子春秋作品5部,史記作品7部,太平玉蘭作品3部,壹組書作品3部,金樓作品3部。
《漢書》、《禮記》、《北唐書朝》、《鹽鐵論》各有1篇。二十九枚簡牘是這本書的目錄,它的發掘證明了當時成文的《春秋故事》作為壹部獨立的書存在於世。張先生說:“這種關於《史記》的書,是當時的教學教科書。學者們自然對這些教科書中的故事非常熟悉。在後世的作品中,他們把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加工成自己作品的素材。難怪這些作品裏有很多類似的故事。”這就是為什麽我們能在不同的傳世文獻中看到同樣的故事的根本原因。有時候在改編這些故事的時候,作者可能會偷換欄目,換花。
5.馬王堆帛書《戰國書信》
馬王堆帛書《戰國書信》抄在壹塊長192厘米,寬24厘米的半幅帛書上,325行,約11000字。帛書基本上從頭到尾都是完整的,卷末還有更多的帛書。原著沒有書名和文章,《戰國書信》是主辦方根據帛書內容確定的。全書的話,對漢朝的大祖宗劉邦不忌諱,對漢朝的皇帝劉英不忌諱。其成書日期應該在公元前195年左右。全書共分27篇,每篇都有壹個黑點(?)開頭,而且文章之間沒有行間。31現存的27篇文章,按內容可分為三部分:第壹部分是之前的14篇,都與蘇秦有關,是蘇秦寫給燕昭王和齊敏國王的信。第五個可以在這壹版的《史記·國策》中找到。本版《戰國策》第四章部分,有許多錯誤。第二部分是15到19,內容主要是戰國時期遊說故事的記錄。這些文章的每壹篇末尾都有統計字數,19篇和這五篇文章末尾的總字數顯然是另壹個來源,應該視為壹個整體。除17條外,均見於本版《戰國策·史記》。第三部分是後八條,即第二十條至第二十七條。根據關於蘇秦的遊說資料與之前的14篇關於蘇秦的文章不在壹起的情況來看,應該是戰國遊說故事和縱橫家遊說言論的另壹種匯編。關於此書的性質,有學者認為是《漢書·藝文誌》諸子中軍事家紫蘇的遺作。李學勤先生認為馬王堆帛書有戰國政策,作為戰國書信出版,共27章,其中11章見於今天的戰國政策。此版《戰國策》由劉向編撰,其敘事雲為“中華書號,或國策,或國事,或短篇,或故事,或長書,或書”。帛書應該是其中之壹,只能算是這個版本的壹部分,但就其性質而言。32
此外,據李陵先生介紹,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戰國楚竹書約有20種,與《春秋故事》、《戰國書信》等類似。比如:
(1)楚國
(1)百叔是楚成王(公元前671- 626年)的時事記錄。“白叔叔”就是推薦的(字叔)。
(2)《玉子·冰之》(書名是後加的,分A、B兩部),講的是在晉與楚成普之戰(公元前633年)之前,陳楚是如何當上大臣(玉子)的。
(3)初版《梁唐之戰》(書名是後加的)講的是晉楚之戰(前597年)。翟為汴水,入滎陽,稱“涼堂”。陸的《春秋誌中》和賈誼的新書《醒來》最先提到了這場戰役,都是說“仗打在梁堂”。這壹章也見於《二唐之戰》,在《陳宮冰之》中也被稱為“二唐”。
(4)二唐之戰有五種(所有稱謂都是後面加上的),包括二唐之戰,楚芬蔡奇,司馬子有個關於白燕和燕谷的問題?先鋒甲和左有五種。梁堂之戰同上。《楚汾蔡祁》(公元前540- 529年)是記載楚在魯(公元前531年)大敗蔡,命沈成功取蔡祁。司馬子有個關於白燕的問題,是楚惠王(公元前488- 432)的時事記錄。司馬子遊,即《左傳》十六、十八年喪公中見到的公孫寧(子郭子)。“燕樞紐?《先鋒甲》記載的是楚昭王二十壹年(公元前495年)滅胡。《左司馬燕》是楚惠王的壹部時事記錄。
(5)《靈王》是楚靈王的記載。
(6)王敬平鄭文壽(封號均為後加)有四種,包括王敬平鄭文壽、王敬平王銘子木(城父)、汪壯成發、易羽穗。王靜平問鄭壽,王靜平命令王梓木(城市之父)記錄楚平王(公元前528- 516)的時事。《莊王駕崩》是楚莊王的時事記錄。《隋析》講的是楚靈王登基的時間(540年前)。
(7)兩個趙王故事(包括《趙王毀室》和《趙王+石頭逃出寶藏》兩章,標題是後加的)是對楚王(公元前515- 489)時事的記載。
(8)“燕樞紐?先鋒B(標題後加),同上。
(9)《百戰詞賞》(書名是後加的)寫於二十七年(公元前479年)白公謀反之後。
(10)《王菊素來瑟之室》(書名均為後加)有三種,包括:《王菊素來瑟之室》、《葉恭子之子遇貴子尹子春》、《謙淑德》等,均記載楚惠王(公元前488- 432年)時事。
(11)《簡王溺水》(書名是後加的)是楚簡王(公元前431- 408年)的壹部占蔔書。
(12)“陳轄兵”(稱號是後加的),“陳”,不詳。案例:楚滅陳,戴印封為陳公,是《左傳》中八年(公元前534年)。這個人應該在後面。
(13)吳梵·於堅(書名是後加的,分A、B、C、D四本)。“吳梵”,陳楚,在歷史上沒有考驗。
(二)晉國
“三大難題”(題目是後來加上的)是晉厲公(公元前580- 573)的難題。詳見《左傳》十七年(公元前574年)和《國語劉》。
(三)齊國
(1)《荊軻那智》是齊桓公(公元前685- 643年)對齊桓公勸諫的記錄,共分三部分,歷史不詳。
②《龔景瘧疾》是齊景公(公元前547—490年)和楚王康(公元前559—545年)的時事記錄。其中提到了陳琪顏英、陳楚曲木(即曲劍)、曲品、白樹(即叔伯)和陳進範武子、範文子。
(4)吳
《無名》收錄了幾章殘缺的竹簡。
(5)其他
(1)“王召聽競爭對手報告”殘卷(題目是後加的),記載了楚昭王的時事。
(2)不完整的《有事》竹簡(標題是後加的)。
(3)“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