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三首詩的丟失

三首詩的丟失

三首詩的丟失

《詩》是我國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陸續產生的詩歌總集,包括西周以來的廟會祭祀詩、宴飲詩和各國民歌。春秋末期,孔子整理《詩經》,使之成為儒家六經之壹,後稱《詩經》。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詩經》也被燒了,有被毀的危險。

漢初統治者意識到儒家思想在鞏固封建政治中的作用。惠帝年間,廢除攜書法,禁書。朝廷派人搜尋記載古籍,壹些先秦古籍陸續被發現。最早的儒家經典是儒生口口相傳的。朝廷設立官學來教授,整理成文的書籍,用當時盛行的官書抄寫,稱為金文經。由於講學者和藏書家所處的地點和時代的不同,也由於過去口述傳統中的記憶差異或口音不清,山東、齊、漢三地的《詩經》手稿,其中的句子和解釋各不相同。後來在孔子家的墻上發現了壹些經典,是用篆書寫的,叫古文經。剛開始的時候,古代經典並不被統治者重視,而是由私塾教授。古文《詩經》被稱為毛詩,是因為經過了毛季、毛恒的整理。

西漢時期,三家詩歌壹直居於正統地位,而毛詩歌則處於被壓制的地位。東漢初年,文言文兩派繼續鬥爭,但文言文經學簡單易學,沒有迷信成分在裏面,擴大了影響,張帝取得了公教的地位。到東漢末年,鄭玄以《毛詩》為基礎,註釋了《毛衡毛詩訓詁傳》,註釋中還采用了三家詩派的壹些理論,實現了《詩經》研究中古今經典的融合。《簡媜》問世後,確立了毛詩的正統地位,三首詩逐漸消失。齊的詩因內容空洞、章句繁冗而死於東漢末年。呂氏著作於西晉失傳,只留下200余字的殘碑。韓的詩絕大部分流傳於壹帶,至北宋末年絕滅。現僅存《韓詩集傳》,已非詩人韓嬰原作。

自南宋以來,壹些學者開始尋找三首詩的佚文和遺言。南宋末年,王應麟的考據是壹個創舉,何凱的《詩經》古義在明代繼續被發現。清代考據之風盛行,範嘉祥、丁巖等人先後補考,陳喬宗《三詩考辨》已搜五本。王先謙的《三首詩義集》是壹部三首詩遺集,古籍中引用的三首詩遺集均已收錄。

我們現在看到的詩經,基本上是毛詩的體系。三首詩保留了與毛詩不同的寫法和讀法,文本訓詁和內容闡釋也有很大不同,對我們研究《詩經》,了解《詩經》全貌有壹定的學術價值。不管後人做了多少系列失傳的作品,失傳的還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