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是:
春天的寂靜是因為不願細水長流,倒映在水面上的陰影是喜歡晴天和微風。
嬌嫩的小荷花芽從水中露出壹個尖角,壹只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頭上。
翻譯:
春天因為承受不了細細的水流而寂靜,樹蔭因為愛晴天和風的柔軟而映出水面。
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中露出尖尖的壹角,壹只調皮的小蜻蜓早就站在上面了。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楊萬裏曾經在常州工作過,那裏淳樸的民風,農家的炊煙,流動的河水,美麗的田野,都讓他感到新鮮。壹有時間,他就爬上古城,在鄉間漫步,在河裏劃船,欣賞大自然的美景。
壹天,他來到池塘邊,看到壹股清泉流入池塘。楊柳拂水,映碧波。小何剛剛浮出水面,幾只蜻蜓或站或飛。雖然它們沒有用粉紅色的蓮花裝飾,但它們很清新可愛。楊萬裏詩趣高,即成小詩。
關於作者:
楊萬裏(1127-1206),本名廷秀,翟成人。漢族江油人。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唐球村)。南宋大臣,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與陸遊、尤茂、範成大並稱為“中興四大詩人”。學者稱宋光宗為“誠齋先生”,因為他寫了“誠齋”二字。
紹興二十四年(1154),楊萬裏進士,在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任職。他是郭子的醫生,廣東的囚犯,王子的隨從,秘書監督等等。他是墨寶館的學士,並被任命為廬陵縣的開國縣長。禧二年(1206),楊萬裏病逝,享年80歲。獲光祿博士,謚號“文傑”。
楊萬裏壹生寫了兩萬多首詩,4200首作品代代相傳。他被認為是壹代詩人。他用簡單的語言,清新自然,充滿幽默,創造了壹種“真誠的風格”。楊萬裏的詩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並擅長於此。他還有很多反映人民疾苦,表達愛國情懷的篇章。著有《翟成集》等。
百度百科-小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