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762),字太白,名青蓮居士。祖籍隴西季承(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隋朝末年,他在中亞租房作案。李白的家世和籍貫至今是個謎,學術界眾說紛紜。李白出生於安溪都護府下轄的碎葉城,五歲時遷居綿州昌隆縣青蓮鄉。
李白奔放,愛縱橫家的風格,愛任俠,鄙視商品。我早年在蜀中度過。他的父親是壹個富有的商人。李白二十五歲開始漫遊全國,途經湖北、江西、河南、山東等地。
李白鄙視有權勢的人。據說他喝醉了,高馬德離石在玄宗面前脫下靴子。高力士認為這是奇恥大辱,就摘了李白的詩,惹怒了楊貴妃。每次玄宗讓李白做官,楊貴妃都阻止。李白知道玄宗的親信對他有意見,就央求回國。玄宗給他財物,讓他離開。
李白是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他的詩豪邁壯闊,蘊含著沖破現實的幻想,對當時民生疾苦的反思,對政治黑暗的抨擊。他的散文清新、清晰、奔放、流暢。
李太白全集的作者。
-
王偉
王維(701-761)盛唐詩人。周琦(今山西祁縣)出生,後遷居周浦(今山西永濟)。出生於官僚地主家庭,王維多才多藝。他不僅在詩歌方面造詣很高,而且精通書法、繪畫和音樂。開元九年(721),王偉忠為秀才,先後收遺骨,督禦史。當安史之亂入侵長安時,他們被俘虜並被迫擔任壹個假職位。長安光復後,降為中雲太子。這位官員最終成為了《尚書》的右臣,也就是王右丞。
王維在張九齡期間,充滿了主動進取的精神,他的詩歌也表現出昂揚向上的精神。中年以後,隨著政局的惡化,王維在中南和輞川別墅過著仕隱的生活,致力於山水田園詩的創作,成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直接繼承了陶淵明清逸、淡泊、深遠的藝術風格,以細致的觀察和敏銳的感覺著稱。“詩中有畫”是王維詩歌的壹個顯著特點。蘇東坡曾說:“畫中有詩,墨中有詩,詩中有畫。”他的詩往往詩情畫意,創造出令人回味無窮的藝術境界,格調清新淡雅,意境悠遠。王維晚年長期齋戒拜佛,其山水田園詩也明顯帶有禪悟氣息。這是王右丞。
-
陸遊
陸遊(1125-1210),殷珊(今浙江紹興)人。陸遊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有《強心未老,死時猶可為鬼英雄》等多部代表作。“王師將在北方慶祝中原日,所以別忘了告訴奈翁關於家族祭祀的事”。被人們廣為傳唱。
陸遊的壹首詩就有9300多首。他說“六十年壹萬首詩”不是虛數。其中,關於茶的歌曲多達300首。陸放翁曾在撫州為官,轉職鎮江,去過四川、江西,遊遍全國,在大好河山到處品嘗名茶。陸遊的茶詩情結在歷代詩人中最為突出。他壹生寫了200多首關於茶的詩,這在歷代詩人中是最高的。陸遊的茶詩涉及面很廣。從詩中可以看出他對江南茶的喜愛,尤其是家鄉茶。他把自己比作魯豫。“我是江南桑竹人,我是吉泉閑茶。”這種“家鄉茶”就是當時的紹興日珠茶。他認為“袋中之日,鑄遍天下,非名泉不雅觀。”“春暖花開,舌尖永嘗。”陸遊在詩中也描寫了“分茶遊戲”。分茶是沏茶的壹個技巧性很強的遊戲。擅長者可在茶杯上用水線和茶沫形成各種圖案,也稱“水墨畫”。陸的詩反映了他經常與他的兒子分享茶,以幫助他的生活。
陸遊在《臨安春雨初起》詩中吟誦“短紙斜作草,清窗細乳分茶”。詩中透露出的閑適無聊的情緒,間接反映了國家多事之秋,愛國者被冷落的沈重社會景象,也反映了南宋的腐敗與衰敗。
-
白居易
在古代山西詩人中,白居易是最著名的。他是唐代繼李白、杜甫之後的又壹位大詩人,與李杜並稱為唐代三大詩人。
白居易,太原人,出身官宦家庭。他的曾祖父、曾祖父、祖父都是官員。父親是潮豐的醫生,香洲的司機,大理的幼女。他是給刑部大臣的仆人的禮物。因為他的祖上父輩都在河南做官,所以在河南生活。白居易生於唐代宗大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河南新鄭縣東郭府人。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病逝於洛陽,享年75歲。
白居易出生時,李白已經去世10年,杜甫已經去世2年。時代需要大詩人,白居易來的正是時候。他出身書香門第,從小就極其聰明。他五六歲就學會了寫詩,九歲就能辨韻了。另外,他的家庭和社會給了他很大的刺激和監督。他年輕時學習非常努力。後來回憶起當時的讀書情況,他說:“我晚上讀書,有時候還學詩歌。很久沒睡,以至於嘴都酸了,手肘也成了瘡。”十幾歲的時候,我曾經過著避難的生活,我了解社會的方方面面。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這位傑出的詩人。
白居易出生後不久,河南發生了壹場戰爭。李所在的濮鎮被河南分為十多個州,而且這種混亂似乎還會持續下去。被彭城縣令提拔為徐州專車司機白,並派兒子白居易南下避亂。從小就離家避難,後來又跑南闖北準備吃苦。於是他在15歲的時候,寫了壹首記錄當時真情的絕句;“妳想從妳的家鄉得到什麽?楚水五山灣李漁。今天因為妳去看妳哥,我哭了壹本書好幾行。”後來又有《送兄送妹七律》,也寫得很好,壹直被人稱道。詩中寫道:“我的田地和花園被戰爭毀壞,我的骨肉變成了街上的渣滓,...* * *當妳看明月時,妳應該哭,因為心,在五個地方,都生病了壹個願望。”從這些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到白居易當時的生活狀態和心理感受。他家骨肉分離,也能反映出當時社會動蕩和人民流離失所的程度。白居易的少年時代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的。
白居易在16歲的時候,就已經寫出了許多可以代代相傳的好詩,其中最著名的是五言詩《別了古草》。據說白居易第壹次來長安是拜訪老詩人顧況。顧況聽說他的名字好住,就開玩笑說:“長安雖貴,但住在裏面不容易。"又讀《山火未盡,春風又高》詩,大加贊賞,說這樣的文筆,在長安生活不難。這首詩確實顯示了白居易非凡的才華。
自從到了長安,顧匡就為此名聲大噪。白居易有時住在長安,有時住在外地。他去過徐州、香洲、杭州等地,和壹些詩人交了朋友,真正開始了詩人生涯。27歲參加鄉試,被宣州刺史崔琰賞識,次年被派往長安應試。貞元十六年(800)29歲,中進士第四名、第壹名。365歲,438+0,考中狀元,同時認識了元稹等人,從此與元稹成為朋友。32歲那年春天,白居易被授予校書郎,算是事業有成。33歲時,從洛陽遷到離長安約百裏的秦國,蔔居衛。35歲時,他不再當校書郎,後被封為周至縣尉。次年由周至縣尉調任進士考官,補集賢書院。這年冬天,他被授予翰林學士學位,就在他被授予翰林學士學位前後,他和妹妹楊雨晴結了婚。元和三年(808),拜左,收遺骨。
當時的宰相李繼孚對牛和尚、儒者和其他批評國家事務失敗的人感到不滿。新任命為拾荒者的白居易,上至《人間制度論》,極端說自己被任意貶謫,因此得罪了李繼父和李德裕父子,不幸陷入當時政治鬥爭的漩渦。白居易在幾十年的牛李鬥爭中始終被李德裕排擠,這就決定了他壹生的仕途並不順利。他在拾穗期間,盡職盡責,屢次讓皇帝或權臣不滿。
元和六年(811)四月,由於母親去世,白居易定居魏村,心愛的女兒金鑾子也在這壹年去世。白居易在衛尾村住了三年多,貧病交加,好朋友元稹經常拿出錢來幫助他渡過難關。元和九年(814)冬,被封為“左贊大夫”,但後來為丞相所恨,要求急捕吳,被貶為州刺史,後被中書官王涯貶為江州司馬。這種連續的貶謫,對白居易是壹個很大的打擊和教訓,使他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了避禍避嫌,在江州“不再直言”,“世人從此不再言”,自稱“淪落到天涯的人”。他以遊歷、寫詩為業,向往陶淵明,希望做壹個隱逸詩人,轉而信佛,企圖擺脫佛門。總之,被貶江州司馬是白居易人生的壹個重大轉折。
白居易在江州居住四年,後遷居中州,在元和十五年被召回。憲宗崩,穆宗繼位,被封為中書舍人。後來,他拜謁了尚書大夫,得知聖旨,送走了大夫,轉往朱郭。白居易精神沈甸甸的,令人振奮,詩中說“得水得魚,騎鶴亦可精神長。”但由於當時派系紛爭激烈,他不僅無能為力,還“終日憂心忡忡”,驚嘆“高位之下有陷阱之虞”。很快我又失望了。怕自己再次成為權力的犧牲品,不敢在朝鮮久留,於是要求駐外。長慶二年(822年)外出做杭州刺史,避開了親信殘酷拉攏的朝廷。此後,他的思想進壹步消沈。詩中說:“誰知名利盡,無寧日。”“敢辭遠緩,身安。”順其自然,順其自然,頗有點被人遺忘。為了擺脫生活的煩惱,白居易以妓、樂、詩、酒放縱自己。他嫖妓,酗酒,直到晚年。藏妓取樂始於東晉,常見於唐代,尤以白居易為甚。有十幾個妓女的名字是從他的詩裏知道的。嗜酒如命,據他自己說,“只醉為故鄉”,“經常醉,整天不醒。”宋人統計白居易的詩,說他“詩二千八百首,飲酒者九百人。”所以都是逃避現實,自我麻醉。他進壹步從佛教中尋求精神支撐,尋求解脫之道,用佛教的負生思想麻醉和安慰自己。《大宋高僧傳》中記載的白居易拜謁高僧,詢問佛法,與他們探討佛法的妙用,大多是在離開杭州之後。白居易接著齋戒,坐在道場裏,從此做了壹個好佛,經常舉行三個月的齋戒,也就是壹月、五月、九月在家裏坐在道場裏。所以,白居易也是古代文人崇佛、達觀的代表,歷代很多人對他推崇備至。其實他的拜佛並不是真的為佛服務,而是為了解除煩惱,尋求解脫。是對社會的被動反抗,是退縮,是當時社會環境下的無奈選擇。是事業坎坷和失望造成的。痛苦過後,我致力於釋放我的家人。白居易晚年的《醉吟先生傳》在《白雲》中這樣表述自己:“性嗜酒,嗜琴,淫言穢語。凡飲酒者,琴友,詩友與之遊,遊後居其心,釋其家。”我們可以看到他喜歡在佛前喝酒。他甚至懷疑是否有佛。與此同時,我學會了煉金術。嚴格來說,白居易並不是真正的佛教信徒。同時,他對佛教的崇拜也是出於健身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麽他有時會壹邊齋戒,壹邊坐在道場裏,心裏壹邊想著妓女,喝著酒。
雖然被動過,嫖娼過,酒鬼過,佛教徒過,但他功不可沒,關心杭州百姓疾苦。最著名的是在杭州修湖堤蓄水灌溉田地。為了紀念他,人們修建了壹條名為“白堤”的堤壩,此外,他們還在城裏挖了六口井,供市民飲用。
長慶四年(824)五月,他在杭州的任期屆滿。除了太子左混蛋,師東都。所以,他住在洛陽路。至今當官20年,卻湊不夠買房的錢,只好用兩匹馬來還。這說明他為官清廉。第二年,除蘇州刺史外,僅在蘇州刺史壹年多,因病免於郡務。劉禹錫罷州刺史,劉與白壹同回洛陽。壹年後,白居易轉任刑部侍郎,封晉陽公郡。58歲那年,也就是大和三年(829年)春天,白居易說自己病了,不肯回來。從此不歸,除河南尹,求避疾。64歲除同州刺史,拒拜,改少府太子,分司東都。由於消極的情緒和健康原因,他不願再做官了。60歲時,他的兒子阿崔去世,這是對詩人的又壹次打擊。73歲時,曾在龍門開了八塊石灘,方便舟楫往來。他在75歲時去世。
從白居易的仕途來看,他雖然多為官,但始終處於焦慮和憤怒的狀態。作為詩人,他成就斐然,可以說是朝野皆知,甚至婦孺皆知。大概是因為年輕時的漂泊,後來幾次被貶謫,他才因為閱歷的廣博和對社會的深刻理解而成為不朽的詩人。
白居易的詩,前面說過,從小就寫得很好。16歲時,“野火春風”這句話成為千古名句。最著名的敘事詩《長恨歌》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傑作,寫於他35歲擔任周至縣令時。該詩取材於民間流傳的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虛構,寫得惟妙惟肖。它生動感人,被評論家認為是唐代長詩中的佳作,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在這首詩中,他敢於批評唐玄宗的放蕩。甚至有這樣的語言“中國的皇帝,渴望可能動搖壹個帝國的美麗”和“皇帝,從那時起,放棄他的早期聽證會”。對他們深情的描述,既諷刺又充滿憐憫。說到《妳將何去何從》中的情境,筆頗有感慨。全詩從故事的曲折中上升,情感飽滿,錯綜復雜,給人以極大的感染力。
45歲時又寫了壹首長詩《琵琶行序》,也受到人們的高度贊揚。他被貶江州司馬後,在潯陽江頭與友人告別,在船上的餞行宴上,忽然聽到鄰船上彈琴的聲音,邀請他移船,他很難過。原來他是壹個獨居空船的老歌手,也是無限傷心,借琴寄托辛酸。白居易聽了她的生平事跡,不僅深感同情,還想到了她自己的不幸,由此產生了“我倆都不幸——到天盡頭,我們相見”的感慨。我們理解。熟人有什麽關系?”,並使這首長詩堪比《長恨歌》。在前面,我敘述了藝妓的生活狀況和悲慘的生活經歷,然後我寫道“壹年前,我離開首都來到這裏,現在是九江這裏的壹個生病的流亡者”,最後我說“但他們中誰哭得最厲害?,這個九江官。我的藍色袖子濕了。”“司馬卿”,所以也成了典故。這首詩在藝術手法上有很多優點,描寫細致,音節和諧,尤其是描寫琵琶聲的那壹段,真是讓人感嘆。最重要的是感情的真誠。這兩首長詩是白居易留給後人的無價之寶。
在白居易的其他詩歌中,早期創作的諷刺詩受到很高的評價和稱贊,尤其是《秦中吟》和《新樂府》。剛剛步入仕途的白居易,反映民生疾苦,為正義吶喊。他那種“不識時務,諱莫如深”的勇氣,非常令人敬佩。秦中吟有65,438+00首歌,第壹首如劍。重婦指責政府獻余糧,殘害百姓。“拿走我的絲綢,買下我眼前的寵愛。”“輕胖”形容參加宴會的達官貴人精神抖擻,酒菜豐盛。最後是“江南大旱,衢州人吃人!”《歌舞》寫的是那些喜歡大白天喝酒,大半夜唱歌跳舞的大臣們的享樂生活。結論是“我不知道鄉監獄裏有凍死的死囚!”《買花》寫長安富人競拍牡丹,自吹奢侈。最後寫著“壹束暗花十戶福。”求婚同情貧女難嫁,傷友哀嘆苦土生活淒慘,傷宅諷刺巨人大興樓“壹堂課百萬”。《無官人》嘲諷了那些八九十歲不肯退休的貪婪的人。“李女仆”對誣贊某些人沒有為壹個好官立碑表示不滿。五弦對當時很多人不了解傳統文化表示遺憾。可以看出,他們都是批評者、鞭笞者和牢騷者,這是對德宗貞元至鹹宗元及其早期黑暗政治的有力揭露,傷害了統治階級。難怪“聞到秦中吟的味道,那些厲害的,親近的人都會面面相覷,色變。”白居易對他的秦中吟也很自負。他在編完自己的詩集《15》後題的壹首詩中說:“壹首《長恨》別有風情,十首《琴音》近聲。”
《新樂府》與《秦中吟》大約同時期,是白諷刺詩中的又壹重要組詩,有***50首,講的是高祖武功與元和的關系。時間跨度比《秦中吟》更大,內容更廣。白在《致》壹詩中說他的樂府詩:“我也是君主的弟子,何以憂悶?不能哭出聲。每壹篇文章都沒有空洞的文字,每壹句話都要規範。壹個人的工作對別人來說是很大的危險,但是壹個詩人的話是很痛苦的。不要高宮節奏,就不要怪話。推歌使人惡心,望皇上知曉。”可以說,他寫下了《新樂府》的宣言,也是對《新樂府》最好的詮釋。《賣炭翁》、《杜靈錯》、《炫絲》、《新豐折臂翁》等被人們廣為傳誦的名作,是新樂府的中篇。每首詩都有明確而強烈的中心思想,即在序中寫明是“苦宮城”、“傷農難”、“貪女勞力”、“憂養蠶費”、“哀寒”、“戒求仙”、“貪官”等等。這些詩愛恨分明,除了諷刺,也有歌頌。這些詩充分說明了白居易反對和贊美的是什麽,是作者心靈的真實表達。他在《新樂府序》中明確宣稱,這些詩是“為君、臣、民、事、物而作,非為文而作。”此事屬實”,聲稱自己寫的是真實事件,也表現了壹個中青年詩人扶危濟惡的戰鬥精神。在詩歌風格上,他繼承了《詩經》、樂府古體詩、杜甫詩歌的優良傳統,並采用了當時民歌的自由句法,形成了自己的創作風格。
白居易把他的詩分為四類。除了諷刺詩,還有閑適詩、感傷詩、雜詩,大部分都寫得很好。壹般來說,早期的詩歌比後期的詩歌更有價值。因為世態炎涼,他後期的詩不再有青春的鋒芒,非常遺憾。
作為壹位偉大的詩人和才華橫溢的詩人,白居易的創作才華是多方面的。他的詩歌不僅在藝術形式上是多樣的,而且在思想內容和藝術風格上都是多樣的。白詩最大的特點之壹就是語言通俗易懂,但同時又經過了大量的藝術加工。在詩歌圈裏,有壹個故事,壹個老婆婆也在解釋白詩。在明代詩論家胡振亨的《唐音通錢》中,宋代詩人張文倩曾看到白居易手稿的記載,說“原作未失,首作多失”,可見白居易勤於寫詩、校詩。他的詩的藝術水平是作者努力的結果。
白居易活著的時候,他的詩流傳很廣,影響很大,這讓他很自豪。白居易在《九書同袁》中說:“從長安到江西三四千裏,常有鄉村學校、佛寺、反遊、泛舟的詩人;大地之口,僧侶,寡婦,處女,總有吟詩的仆人。"元鎮還說白居易的詩,"近二十年來,禁省、禁寺、禁郵、禁墻無書,臣嬪妃馬無不適。至於那些在市場上寫著賣默勒街的,或者拿著當酒當茶的,更是比比皆是。“壹個人的詩在當代有這樣的社會效應,這在古代是不多見的。不僅如此,白居易的詩在當時獲得了巨大的國際聲譽和眾多的外國讀者,在日本、新羅(今朝鮮)、南日本(今越南)等國家都有流傳和創作。據史書記載,當時日本的峨眉皇帝曾臨摹過白居易的許多詩詞,並在自己的秘宅中偷偷背誦。契丹國王親自把白詩翻譯成契丹文字,命令大臣們朗讀。
不言而喻,白居易的詩對後世詩歌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白詩將永遠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愛,流傳千古。
-
杜甫
杜甫(712-770),珙縣(今河南)人,出生於壹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官僚家庭。祖父是杜,初唐著名詩人。開元年間,少年杜甫曾漫遊於吳越齊趙之間。天寶三載(744)在洛陽結識李白,結下深厚友誼。天寶五年(746),赴長安趕考,滯留北京十年。天寶十四年(755),44歲時,被封為右衛,帶領曹參軍。安史謀反,被流亡叛軍俘虜,後只身從長安逃往鳳翔,被任命為左拾穗。不久,他被貶為化州某師參軍。甘源二年(759),棄官西行,途經關隴。泰州、銅鼓入蜀,定居成都浣花溪草堂。我國駐西川大使嚴武推薦杜甫為我國參謀,推薦教育部袁外郎,故在世界上被稱為社會工作部。永泰元年(765),離開川東,在夔州待了兩年。大歷三年(768年),攜家帶口出峽,漂泊江陵、公安、越州、衡陽。五年(770),死在湖南水上的船上。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代,災難此起彼伏。在政局日益腐敗的形勢下,他“尊君順民,然後使俗為純”的理想徹底破滅,苦難的不幸經歷讓他切身感受到了人民的疾苦。他的詩歌相當真實地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充滿了強烈的憂國憂民情懷,被譽為“詩史”。他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杜甫善於從壹切優秀的文學傳統中吸取營養並發揚光大,形成了“沈郁頓挫”的創作風格。他為七定律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的許多反映民生疾苦的詩歌,繼承了《詩經》和漢樂府的傳統,又有自己開拓性的藝術創造,是白居易倡導的新樂府運動的先行者。他的作品包括杜少陵作品集。
文天祥,(1236—1283)宋瑞,字文山,南宋廬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國勢衰弱。1271年,北方的蒙古人結束了自相殘殺的皇位之爭,建立了元朝,然後將侵略的矛頭對準了南宋。1273年,丞相率兵20萬活捉項、範,以此為突破口,順流而下。不到兩年後,他來到了南宋都城臨安的郊區。蒙古兵經過的地方,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農田荒蕪,各行各業奄奄壹息。這是壹場史無前例的野蠻殘暴的侵略戰爭,南宋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嚴重威脅。文天祥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抗擊侵略的偉大民族英雄。
南宋朝廷長期被投降派控制。同樣是在1259年,宰相賈思道秘密下跪求和,條件是他要退讓,在江北地區割銀絲20萬,在年那割銀絲20萬。然而,伯顏打算摧毀宋朝,並沒有停止入侵南方。1275年,賈思道十三萬大軍全軍覆沒,朝廷再無兵源。此時,宋恭帝在任時,年僅四歲。謝太後在庭上,不得不發出“喪函”,呼籲天下四方迅速“勤政”出兵。文天祥當時是贛州知府。他“拿著信哭泣”並立即采取了行動。兩三個月內,他組織了第壹支近萬人的“勤王”團隊。幾經周折,他到達了臨安。在成千上萬的地方官員中,他和張士傑是唯壹帶兵勤政的。由此可見這個政權是多麽的腐朽。1276年正月十八,到達高亭山,顏早已投降叛變。其他部長可能已經投降。雖然願意投降,但他想讓左膀右臂陳去談判。陳燦怎麽有這個勇氣?那晚我逃跑了。謝太後韋克只派了壹個文天祥。他毅然面對危險,但沒有投降。他認為“鬥、守、動不如施”、“國事至此,不能不愛身”。他甚至借此機會觀察敵營虛實,以求“救國之策”。但他沒想到,就在他指責伯顏被扣押無法返回宋穎的同時,他的民兵也同時被投降派勒令解散。敵人的兇殘從未困住文天祥,昏庸的朝廷和無恥的投降派卻讓他遭受了第壹次嚴重的挫折。
1276年2月9日,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今北京),到京口(今鎮江)。在義人的幫助下,他從鬼門關逃脫了。據他的書《南導後記》記載,他至少幸存了16次,歷經磨難,於4月8日逃往溫州。這時,他聽說杜宗的兩個兒子(。不久,被召至福州,歷任右丞相、樞密院事,後被任命為同總督。七月,文天祥在南澗府(今福建南平)升起帥旗,號召四面八方的英雄們各就各位,收復失地。1277年三月,文天祥進軍江西,收復南方數十郡,同時圍攻贛州。湖南、湖北等地紛紛揭竿而起,震動了江南,激發了人民的反侵略意誌,極大地警醒了元統治者。袁忙調兵四十萬解甘州之圍,又派五萬大軍追擊文天祥。教育部只有5000多人。今年8月,空坑戰敗,犧牲了幾個人。文的妻兒被俘。趙世柴在緊急關頭假扮文天祥,引來元軍,蔡文不得不逃。趙當即被殺。這是文天祥壹年多來遭遇的第二次重大挫折。
但文天祥並沒有灰心。他下定決心與袁鬥爭到底。1278 165438+10月,他收拾殘部,擴軍,轉戰廣東潮陽。可惜12月20日被五坡嶺擊敗,文天祥無法逃出包圍圈。他為了死而不辱,立即吞下了隨行的冰片,但他沒有死,而是在昏迷中被俘。這是他最後壹次嚴重的挫折。從此,文天祥再也無法帶領起義軍在戰場上與元軍作戰。
文天祥被俘後,下定決心,只想死得其所,不想活了。1279年10月,袁平章阿合馬來到文天祥大牢自首,文天祥長坐,不理他。阿赫瑪割喉自殺,沮喪地離開了。同年年底,元丞相馬可波羅審問文天祥。馬可波羅壹來就跪下,文不肯,就強使文天祥俯首稱臣。在被處死前夕,忽必烈皇帝親自投降,以宰相之位為誘餌,企圖讓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嚴厲拒絕。忽必烈只好問他,妳要什麽?文天祥回答:“我願死!”文天祥為國捐軀的偉大精神讓敵人無可奈何。這實際上等於宣告了反侵略戰爭的勝利,正義的勝利,自己所稱贊的“義”的勝利。這也等於宣告了侵略者的失敗,宣告了壹切投降派和賣國賊的失敗。
1283 65438+10月9日,文天祥在大渡車門口壯烈犧牲。他死後留下了大量的詩詞,如《過零與丁洋》中的“自古誰未死,守心照史”;獄中寫的《宋正琦》和死後在他衣服裏發現的《戴逸·趙》(孔子說“要仁者”,孟子說“要義者”,但義已盡,那麽妳讀聖賢的書學到了什麽?時不時地成為照亮日月山川的絕唱,成為民族精神財富的寶貴組成部分。因此,文天祥成了不朽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