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石雲先生對詩歌寫作藝術的研究,就不能不談到對石雲詩歌的評論,正是這些評論使他聲名鵲起。據我們所知,這是壹個專門從事網絡詩歌寫作,在微信文化傳播領域的專門微刊。他的歷史意義不言而喻。我長期關註石雲先生的這項研究,他的立場非常微妙,盡管從事這項研究的專業人士很少。然而網絡上很少有非專業人士涉足這個非常重要的話題,讓人深思。我的感受和理解是,與古典詩歌不同,從宏觀上看,新詩的寫作沒有基於框架的範式結構規定可循。從微觀上看,新詩的寫作沒有壹個規範的拉平、割裂的模式。從新詩的理論成果來看,由於新詩是從國外傳入中國的,具有先天的嫁接缺陷,國內的創作理論研究先天不足。新詩在中國流行以來,壹直缺乏系統的創作理論,對寫作技巧做微觀研究的人更少,造成了新詩理論研究的尷尬局面,天天如此。即使是新詩理論專家也對這種創作手法和微觀研究不屑壹顧。有些理論專著壹開始眼光很高,但他的宏觀理論,壹關起來就讓大家壹頭霧水,導致初學者在混亂中摸索,就像瞎子摸象,寸步難行。由此,新詩的理論研究大大滯後於創作實踐,甚至影響了新詩的發展前景。難怪有人說新詩是壹匹沒有目標和方向的野馬,行走在迷失的沼澤裏。
?眾所周知,分析壹個復雜的系統,必須建立壹個基本模型來簡化處理過程。求解壹個復雜的體積,首先要求解微觀結構,逐步過渡到全局分析。微積分就是從這壹點來解決復雜區域的求解問題。面對新詩的寫作體系,石雲先生率先進行微觀寫作手法的分解研究,是第壹個吃螃蟹的人,不僅在理論研究上起到了開拓性的作用,也為進壹步的系統研究做了鋪墊。從目前的作用來看,這部作品的發展對新詩寫作技巧的研究和普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其歷史和學術價值不可低估。
?對於壹個研究者來說,選擇和方向就是工作的效率。最近,石雲先生的寫作技巧的研究成果令人欣慰,因為它們貼近創作者的需求,更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石雲老師的研究逐漸貼近實戰,指導性和實用性穩步提升,也為初學者在正確的軌道上提高創作效率打開了壹扇希望之門。這是壹件值得詩歌界同仁祝賀的好事,我們由衷地為他的工作成效感到高興。
?這就是《四季風中國》特刊的宗旨。在采訪之前,有必要介紹壹下石雲先生的研究領域。讓我們來看看石雲的研究成果和他發表的作品的特點。
聲明:
最新最實用的現代詩歌戰鬥技術。選擇壹首難忘的詩,用壹分鐘解釋壹種詩歌手法。
荒野
詩/清風徐來
總有壹些人先離開。例如
小腳奶奶。未燃盡的木炭。
那些年,她種了壹花園的月季花。
白色,粉色。大朵大朵
她扔進火裏的樣子。
敞胸衣服
揮手把我包在裏面。
風是從很多年前吹來的。
我站在斜坡上,看著它穿過我的手掌。
二話不說就走。
技術:
破壞詩歌的跳躍性是區別散文的壹個重要特征。很多朋友說我也知道跳,但是不知道跳到什麽程度合適,怕跳過頭。是的,如何保證跳躍而不是“跳來跳去”?確實是個問題。學的人很迷茫,說的人很頭疼。今天就來說說最簡單的壹招,讓妳跳起來不出格。
看制作的朋友有壹種感覺,現在的犯罪嫌疑人越來越狡猾了。作案後,他們會壹路將現場的腳印、指紋、毛發等證據移走,以逃避法律的制裁。
破壞痕跡是指在詩歌創作中“正常地”書寫,然後抹去暗示詩歌與寫作思維關系的痕跡(以下簡稱“書寫痕跡”)。通過這種手法,可以增強詩歌的跳躍性。
解剖詩:
那些年,她種了壹花園的月季花。
白色,粉色。大朵大朵
她扔進火裏的樣子。
敞胸衣服
揮手把我包在裏面。
我們先自己想想這兩個板塊是怎麽聯系起來的。我第壹次讀這首詩是在半年多以前。我該怎麽讀?我怎麽感覺這裏有“問題”和“有趣點”呢?好像斷開了,斷開了,跳的恰到好處。詩人是怎麽做到的?我會試著還原她的初稿。
那些年,她種了壹花園的月季花。
白色,粉色。大朵大朵
她在火中翻滾的樣子。
敞胸衣服
揮手把我包在裏面。
原來括號裏的書寫痕跡最後被詩人破壞了,不僅破壞了,還創造了壹行行空格來偽造現場。其實全詩被她毀掉的不止這壹首(全詩還原如下)。有朋友會問,既然終究會銷毀,為什麽還要寫出來?寫作就是要保證詩歌在基礎上是連貫的,有了這個連貫的“基礎”,才能安全跳躍。
曠野
詩/清風徐來
總有壹些人先離開。例如
小腳奶奶。(最終燃燒)未燃盡的木炭。
那些年,她種了壹花園的月季花。
白色,粉色。大朵大朵
她在火中翻滾的樣子。
敞胸衣服
當妳揮手時,妳將我包裹在(記憶中)(無法自拔)
風從多年前吹來(把我從記憶吹回到現實)
我站在斜坡上,看著它穿過我的手掌。
(風如老奶奶臨終)什麽都不說就走了,會很連貫,像散文。移去,再跳,是詩。
造句:
1.
第壹步:在初稿上標出書寫痕跡。
林子灰了,棗(紅得仿佛)著火了。
(更像)壹個個流血的人頭。
懸掛夕陽
這讓人們想起了多年前在這裏殺過鬼子的紅臉漢子,他卻是流血無淚。
只為山河壹醉方休
第二步:清除書寫痕跡。
樹林灰暗,棗樹著火。
壹個個血淋淋的人頭。
懸掛夕陽
紅臉男流血不流淚。
只為山河壹醉方休
2.
第壹步:在初稿上標出書寫痕跡。
春風那壹籃嫩玉。
五月剛到
壹座紅瑪瑙山。
花臉的果農
然後放(他們)娃娃(壹樣的)
壹個壹個地抓住他們
黃金在妳的手心裏。
第二步:清除書寫痕跡。
春風那壹籃嫩玉。
五月剛到
宜山紅瑪瑙
花臉的果農
然後把娃娃
壹個壹個地抓住他們
手中握著明亮的金子
關鍵點:
1.為了讓手法直觀,兩句話把所有可以破壞的書寫痕跡都破壞了。但請註意,實戰中的全滅往往會默默無聞,走得太遠。所以要根據具體情況有選擇的銷毀。如何選擇?
(1)重點破壞層次之間的過渡和連接要素。
(2)重點破壞過於直白的句子中導致直白的成分。
2.如果破壞效果不明顯,容易被識破,可以制造壹行空格。
提示:
這篇文章很重要,壹定要掌握。
感覺:
如果妳讓讀者更容易閱讀,讀者可能不買賬,但他們認為妳低估了他的智商。
技術不是負擔,而是有更多的方式可以選擇。-十運
編輯:
編者:“我們不能改變壹個詩意的時代,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這壹觀點具有歷史透視感、現實思辨感和廣闊視野。是文化發展樂觀精神的體現,是值得欣賞的研究型的積極態度圖片!
在文學發展史上,雖然有壹代狂傲的人物開宗立派,但也有大師在前人的基礎上完善了文風,有所發展。詩歌領域是這樣,詩歌領域也應該有這樣的發展脈絡和規律。這是毛主席寫古詩的地方,但他壹直提倡我們學習新詩。新詩還在不斷探索,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過程中。每壹個新詩的創作者都應該以探索和研究的態度從事這種新文體的創作實踐。推動新詩有更親民、更接地氣、更有文藝魅力的方向。
“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改善時代。”這是壹個視野開闊的想法,也是壹個有見地的好想法。說實話,有撥亂反正的感覺,應該是可行的。同時我也覺得妳是壹個有能力有智慧的人。值得肯定和欣賞,也應該得到有誌於推動新詩發展進步的人的支持。這是我第壹次聽妳這麽說。我感覺妳分析的很透徹,思路很清晰,提出的方法可行。更可貴的是,妳開始了自己的行動。能否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我們粉絲的共同努力。我們不必要求每個人都完全同意,但只要每個人都有這種創造熱情,思路清晰,堅持不懈,就會出現更好的局面。這是每個人的目標和願望。讓我們繼續討論以下問題:
藝術經緯:學校形成的原因是認同感,這是很客觀的,不存在對錯的問題。從討論和發展的角度來看,新詩的流派可能還是壹個進步的因素。但如果某些學校沖擊了人們的視聽底線,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這幾年,我們目睹了壹些惡心又奇妙的文風和流派,有些真的讓人不敢恭維。詩歌也是壹個藝術門類。如果沒有美感,看不到客觀世界的真實和本質,看不到反映人文精神的靈魂的真善美,詩歌的流派和創新就沒有價值。不管口號多麽冠冕堂皇,名字多麽異國情調。只會是文學發展史上短暫的逆流。體裁問題根植於文化發展的內在規律,創新與繼承之間有著明確的內在聯系。也許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但我們不能不從這個角度來看待今天的詩歌流派。正是因為如此,我們討論下壹個問題:
5.新詩的社會文化功能是什麽?應該用什麽樣的心態去從事創作?
藝術經緯:至於第三個層面,是最難的,也是很多新詩作家最看重和糾結的地方。壹個優秀的詩人,需要現實的眼光和歷史的眼光來審視自己的創作活動和意義,應該胸懷大誌,有明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我們應該把對文風的自覺改變和追求貫徹到自己的寫作實踐中去,但不能嘩眾取寵,追求奇特,追求創新意識,不能離人類現實和文明的命題太遠。這是壹種很難創造的方式。但這是符合文學發展規律的唯壹途徑。所以,擁有健全良性的創作心態是非常客觀的。妳提出的“三放”是非常必要的,沒有這樣的寫作態度,恐怕這個目標是達不到的。詩歌創作和其他創作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因為很少有人從這種寫作本身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既需要超然的創作態度,也需要清晰的自我定位和認知。我覺得這就是詩人可敬可愛的地方。只是對普通從業者來說有點高。但也正因為如此,這種藝術創作活動才顯得神聖而可敬。
6.如何讓新詩愛好者初學者提高學習效率?妳對他們有什麽建議?
藝術經緯:妳提出了三個非常好的建議,我覺得很有見地。這是壹個非常實用的方法。如果能遵循這壹點,堅持下去,對新詩寫作水平的提高應該是有幫助和回報的。想關註這個討論話題的新詩愛好者可以接受石雲老師的建議,當然也可以提供自己的其他經驗。但我還是很欣賞這種方法,可操作性強,但執行力在妳手裏。
?說到這裏,我想問壹個既跑題又正題的問題。如果有愛好者想以石雲老師為師學習新詩寫作,我想知道妳的答案是什麽。妳能保證嗎?這只是壹個假設性的問題,石雲老師肯定回答不了。
7.可以透露壹下妳未來的研究計劃嗎?妳在研究工作中有什麽經驗?
編者:社會正在構建壹個詩歌實踐教學體系和詩歌體系。希望能有壹個由表及裏的互動教學,有別於學術抽象的書本理論和機械的戰術割裂,讓學生既能註重戰術技巧,又能有詩壹般的整體設計和建構。這是壹種新的實戰教學,需要大家摸索出路,不斷提高教學互動效率。探索壹條新路。我很高興石雲先生帶頭。希望大家把握好四季歌的布局,完善思路,祝合作愉快。
說到這裏,我想提壹下當前文化領域壹些具有時代特征的熱點問題。
8.如何看待音樂、繪畫等視聽藝術元素在詩歌創作中的應用?
比如對Tik Tok、Aauto Quicker等視頻平臺上文學作品的視頻化傾向有什麽評價?
編者:“詩不要裝清高,要順勢而為。但在內容的選擇上壹定要慎重,否則會讓大眾對詩歌產生誤解,加深隔閡。我覺得每個道德詩人都應該有責任把最好的東西提出來,用最精致的方式呈現出來。用這種帶有視頻的經典意識,實現詩歌自媒體的真正普及。”說得好,四季歌正在探索更快地在Tik Tok和Aauto平臺上建立詩歌教學的可能性。根據這些平臺的特點,我們想探索壹條切實可行的道路。我們的詩歌不能裝清高,要順勢而為。但在內容的選擇上壹定要慎重,壹定要以好看、好聽、喜聞樂見、言之有物為目標,讓大家受益。我相信我們的努力會有成效。最後,我想請妳談談我們的網站和微信官方賬號。盡管受到批評。
9.對於微信官方賬號對文藝時報和四季中國的編輯有什麽建議?
藝術經緯:好的,這是個好主意。讓我們壹步壹步來實施,看看效果。感謝大家對四季歌文化發展的建議。
?以上是我們編輯部采訪石雲先生的內容。由於采訪主題的簡潔性要求,部分討論的內容沒有經過編輯。說實話,這個小小的采訪並不能涵蓋我們想談的所有問題,更不用說新詩藝術研究中的難點和大家關心的問題了。在石雲老師的研究領域也有許多有趣的新成果。希望我們以後有時間繼續這個話題的討論,有機會把石雲先生的新研究成果介紹給詩歌愛好者,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新詩的創作技巧,促進我們愛好者新詩創作藝術的提高和進步。
?在采訪的最後,我謹代表《四季中國》編輯部感謝石雲先生接受並完成了我們的采訪!我也祝願石雲先生在新詩創作藝術的研究上取得更多的成就,為中國詩歌的發展和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再次感謝您,石雲老師。感謝您的參與!
采訪:李春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