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宣城遊記

宣城遊記

宣城遊記

?上合杭高鐵開通後,西北到宣城有了直達的高鐵,不用倒車,不用轉車,方便多了。所以,我利用中秋節假期去了宣城。

?之前只知道宣城的“宣”是宣紙的“宣”。這是宣紙的故鄉。不僅如此,宣筆和徽墨都產自這裏,而且距離佘艷的原產地歙縣也很近。宣城是著名的文房四寶之鄉。沒想到的是,這裏還是中國揚子鱷的故鄉。

宣城高鐵站離市中心不遠,打車到最繁華的民族購物廣場只要七塊錢。第壹要務,當然是先嘗嘗當地的美食,跟著大眾點評,找壹家評價不錯的徽菜館,點壹些黃山臭魚、績溪壹品鍋、涇川燜面等當地特色菜。據說壹品鍋是雞西本地人胡適的最愛,胡博士是客人必點的菜。嘗了壹下,感覺宣城的醬很重很鹹,和印象中江南美食的甜完全不壹樣,很接近鱖魚和毛豆腐的味道。

?從國購廣場到浮山廣場步行約20分鐘。“謝朓樓”建在符頭山上。南齊謝朓任宣城知府時,此樓建於府衙附近,名“高宅”。因位於縣城北部,故又稱“北樓”、“謝公樓”。這座建築幾次被戰爭摧毀。謝朓在世界上被稱為“謝宣城”。謝朓在中國詩歌史上有著特殊的貢獻和地位。他繼漢朝之後開了唐朝。謝朓出生於貴族家庭。在皇權更叠頻繁的亂世,他註定逃不過慘烈的政治鬥爭。他從小看到很多親人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他很害怕,沒能保護好自己。最後因為被誣入謀反案,死在獄中。謝朓被稱為謝宣城,不僅僅是因為他是宣城太守,更是因為他離開宣城幫助他暫時遠離了朝廷中的流血事件,實現了“淩風寒”“紫山泉”的“為官”理想。謝朓遊遍了宣城的山山水水,美麗的風景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在宣城,他把中國的山水詩創作推向了高峰。這些名句都是在宣城完成的,如“遙望寒城,太平楚只是蒼白”,“遙望宣城郡”,“知天之舟,辨雲裏河樹”,“從宣城郡,新林鋪到板橋”。歷代文人名士都曾來此謝朓樓回首往事,詩詞數不勝數,尤其是李白的詩詞,使謝朓樓成為著名的文化建築和中國傳統詩詞文學的象征。

?在謝朓樓上徘徊,斷斷續續的小雨時斷時續,厚厚的雲層在頭頂翻滾,雨水遮住了霧障,讓人時不時有穿越的遐想。這樣的情況適合用來思考過去。回想當年,同樣的天空和雲朵,同樣的長風在我懷裏,也是在這座樓裏,李白舉起酒杯,唱起了《從昨天起只好把我和博爾特扔了;今有傷吾心更有送別校書舒雲在宣城謝朓樓,李白常登謝朓樓,又常誤謝朓。”河水如畫,群山看著夜晚的晴空...誰去北樓,清風在空中”“秋登宣城謝朓北樓”“解澄江靜如練,使人久記謝玄暉”等等。王世貞說他:“紫羅蘭是有才華的。除了他們有著相同的詩歌理念,相同的山水情懷,他們在宮廷中的失意也造成了他們有著相同的頻率。

?想到李白,就迫不及待的想去敬亭山看看。“在我的敬亭下,我得跟著謝公幹。相隔幾百年,風期如昨”(李白《遊敬亭寄崔》)“遊敬亭,聽風眠。或月上作溪,空船歸緣”(李白《贈宣城宇文太守,贈崔》),“江山亦需大民助”,謝朓、李白等人追捧,使敬亭山聲名鵲起,成為江南壹座詩山,詩名家喻戶曉。

?敬亭山交通十分便利。離國購廣場只有五六公裏,很多公交車都可以到。下車就能看到敬亭山的標誌性建築:獅山牌坊群。牌樓上刻有楚圖南的題詞和李白、陳毅吟詠敬亭山的詩句。拍照後可以繼續沿著山體景觀帶走,從牌樓到山腳有壹公裏多。道路兩旁,是茶田環繞,綠意盎然。途中有廣教寺雙塔遺址。雙塔是真正的古跡,據說是中國現存唯壹的宋代雙塔。山麓左側的廣教寺是唐代修建的著名寺廟,後毀於日本侵華戰爭。2006年重建的廣教寺氣勢恢宏,大型立體雕像是其他寺廟所沒有的,值得壹看。右邊是紅源寺。“弘遠”是弘揚佛法,拯救眾生的大願。宏遠寺地勢高,氣度雄偉。這兩座寺廟屬於兩個重要的學派。廣教寺是禪宗的道場,宏遠寺是凈土宗的道場。兩個寺廟毗鄰壹個湖,即青蓮池和太白湖。山環水繞,霧靄變幻。雲樹遮殿檐,尚未登山。他們已經喜歡上了蕭肅的蒼白和灰蒙蒙的色彩,比如在繪畫世界中旅行。

?進入景區大門,穿過敬亭廣場後,正式登山開始。敬亭山屬於黃山的支脈,但與黃山的奇景不同,敬亭山並不高峻險峻,而是呈現出壹種溫和、細膩、平和的狀態。敬亭山森林覆蓋率達到98%,而且生態良好,負氧離子含量高,走在裏面很舒服,是養生的福地。登山有臺階和小徑。無論妳走哪條路,都會錯過另壹半的美景。經過古召閣、項斯泉、陳毅雕像、石濤紀念館等幾個景點,就到了南山腰部的“太白獨樓”,這是敬亭山的標誌性景點。樓內有寬敞的展廳,展示李白等名人在宣城留下的足跡。太白獨坐樓因李白在敬亭山獨坐而得名。說起李白,他與敬亭山、宣城的緣分太深了。天寶元年(742),李白暫住宣城南陵(今蕪湖)時,得到何、公主等人的推薦。唐玄宗召他到北京,在國子監任祭祀。李白非常興奮,他以為自己會飛上天。“笑著出門,我們這壹代是彭浩人嗎?”《南嶺兒女進京》意氣風發。但短短兩年,他得罪了有權有勢的人,被唐玄宗賜了錢,無異於宣布他的仕途已經結束。

?李白的奴才弟弟李昭得知這個奴才弟弟處境不妙,於是寫了壹封熱情的邀請信,詳細介紹了宣城的東西寶物,並邀請他到宣城居住。李白五十三歲時,應李昭之邀來到宣城。之後大半輩子都在宣城,死葬也在宣城(當塗曾屬宣城)。李白離開長安浪跡江湖,飽嘗人情冷暖。宣城接納了他,像壹個溫柔的長輩壹樣包容了他。李白結交了壹批誌趣相投、肝膽相照的朋友,如歐陽太守、崔、紀佐等。最著名的當然是“桃花潭深過千尺,不及王倫”的涇縣知府王倫,李白流連於謝朓樓,對他肅然起敬。所以歷代文人都追隨謝、李的腳步,才有了宣城自古以來就是詩人之鄉的說法。

?宣城自西漢以來就是江南大都市。人文氣息濃郁,格調高雅。所轄績溪縣是徽州文化的核心區。宣城出了很多名人。胡適、胡雪巖、梅、梅文鼎等。都是宣城人,葉凡、沈括、文天祥、白居易、杜牧都曾先後擔任過宣城太守或在此居住過。宣城還是皖南山區與沿江平原的過渡地帶,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山川接壤,軍鎮是國,是國。”杜牧《題宣城》分析了宣城在軍事上的戰略地位。宣城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涇縣是皖南事變發生的地方。茶集古鎮、龍川古村、桃花潭等。,經過時間的沈澱,散發出壹種說不出的魅力。在宣城,詩詞歌賦,名人,物產,民俗,宗族,無論什麽,都夠談的。兩三天的行程太過倉促,連揚子鱷都沒去看。這是壹個短暫的景象,我期待著有機會重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