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803-約852),牧之樊川人,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Xi)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和散文家,宰相杜佑之孫,杜之子。唐文宗大和第二年是26歲的秀才,被授予弘文館職。後赴江西察使幕,轉淮南察使幕,入察使幕。任國史館編修,任食部、比比部、司勛,黃州、池州、周目刺史。
因晚年住在長安南樊川別墅,後被稱為“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主要是詠史抒情。他的詩英俊瀟灑,從世俗的事物切入。他在晚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杜牧被稱為“小杜”,以區別於杜甫和“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杜麗”。
請給我壹些關於陽山碑的資料,多壹點。謝謝,陽山位於唐山鎮西北,這裏的石頭很好。石碑是明成祖為其父朱元璋樹碑而挖掘的巨石。陽山碑又稱孝陵碑。公元1405年,明朝皇帝朱迪打算奪取他侄子的王位。為了贏得民心,穩定政局,他決定立巨碑,以示朱元璋的功德,表明自己是朱元璋的嫡系。於是,他從全國各地征集了壹萬多名工匠,在弋陽山南麓挖掘了三塊石碑。其中,碑座石高13m,寬16m,長30.35m,重16000噸;紀念碑的石頭長49.40米,寬4.4米,高10.7米,重約8700噸。石碑高10米,長20.3米,寬8.40米,重約6000噸。如果這座紀念碑總高度為78米,重量為31000噸,則為世界第壹紀念碑。為了得到這塊石頭,古代勞動人民付出了非凡的艱辛和汗水。成千上萬的移民工人和石匠被皇家采石場弄得筋疲力盡。石碑附近的墳村是當時民工的埋葬地。這三塊石頭已經成型,其中的碑體已經脫離山體,只有碑體和碑座的壹端相連。為什麽這塊石頭被廢棄了?有兩種說法:壹種是明朝全國局勢逐漸衰落,朱迪遷都北京,沒有必要;據說由於南京地理氣候的限制,不適合古代滾木運冰的方法,所以不用也運不了。
然而,這座絕世豐碑最終並沒有被使用,壹直留在原地。新建的明文化村以陽山碑的開發為主要脈絡進行設計和建設,力求再現歷史場景。
3.陽山碑的來歷是陽山碑,位於南京市江寧區湯山鎮西北側的陽山南坡。這是沈工聖德碑的遺址,是明朝開國皇帝朱迪為紀念其父朱元璋的功績而挖掘的。
公元1402年,明朝皇帝朱迪打算奪取他侄子朱允炆的王位。為了贏得民心,穩定政局,他決定要求立壹塊巨型石碑,以示朱元璋的功德。於是,他從全國各地征集了壹萬多名工匠,在弋陽山南麓挖掘了三塊石碑。其中,碑座石高13m,寬16m,長30.35m,重16000噸;紀念碑的石頭長49.40米,寬4.4米,高10.7米,重約8799噸。石碑高10米,長20.3米,寬8.40米,重約6000噸。如果這座紀念碑高78米,重365,438+065,438+067噸,就是世界第壹紀念碑。
4.春遊陽山碑作文關於陽山碑我早就有所耳聞。帶著很多疑問,今天我和爸媽去那裏參觀了。
春天真的是旅遊的好季節,自然我的心情也很好。車子出了中山門,往唐山方向開去。20多分鐘後,到達陽山。
當我們走上山路時,我首先看到了壹個巨大的石碑,壹端與山相連,這就是碑座。我上去看看。它有壹個籃球場那麽大。
我們再次走上山路,看到壹個巨大的碑,比碑座略小。這是石碑。它與山完全分離。
在石碑後面不遠處,有壹個巨大的長形石碑,只有壹端與山體相連。這是平板電腦的機身。如果這三座紀念碑豎立起來,將有70多米高,這是世界上第壹座紀念碑。
當我們爬到山頂時,看到樹已經長出了嫩葉,小草也探出頭來俯視紀念碑,十分壯觀。我站在山坡上有點害怕。可想而知,古代石匠在岱嶽挖出巨型石碑的不易!回家的路上,我想:“陽山碑是古代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成果,我們都要好好保護它。”
5.參觀陽山碑:走進大明文化村,第壹眼看到的就是古色古香的青磚和復古的房屋。有禦廚,當鋪,豆腐店。。。。。。其中我最喜歡做店鋪,我覺得最有特色,門口有壹個大大的典當。裏面有壹個很高的櫃臺,是專門放東西的櫃臺。旁邊壹個大牌子寫著店鋪介紹。然後,走在裏面全是陡峭的巖石和許多可怕的蟲子。我們班很多女生尖叫。(大約30分鐘後)我們終於到達了山頂!我看到前面有壹塊巨石,老師說是陽山的碑。我們在看完介紹後驚嘆不已,了解到了壹些關於陽山碑的信息:陽山碑,又名小陵碑,遺存於南京東郊湯山鎮西北側的陽山南坡,距南京市區約23公裏。陽山碑是南京很好的旅遊目的地。附近還有唐山猿人洞等等。遺址為明代以前的古采石場,陽山碑是利用山中完整性好、體積巨大的棲霞石灰巖挖掘而成,由基座、碑體、碑體三部分組成。其基座高17米,寬29.5米,厚12米,重16250噸。碑高10米,寬22米,厚10.3米,重6118噸。紀念碑高51m,寬14.2m,厚4.5m,重8799噸。以上三部分以紀念碑的形式豎立起來,總高度78米,總重量31167噸,真是世所罕見,巨大而驚人。難怪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在《洪武大石碑歌》中驚嘆:石碑如劍,十萬駱駝拉不動。陽山位於唐山鎮西北部。石碑是明成祖為他的父親朱元璋雕刻的壹塊巨大的石頭。公元
1402年,明朝皇帝朱迪打算奪取他侄子朱允炆的王位。為了贏得民心,穩定政局,他決定要求立壹塊巨型石碑,以示朱元璋的功德。於是,他從全國各地征集了壹萬多名工匠,在弋陽山南麓挖掘了三塊石碑。其中,碑座石高13m,寬16m,長30.35m,重16000噸;紀念碑的石頭長49.40米,寬4.4米,高10.7米,重約8700噸。石碑高10米,長20.3米,寬8.40米,重約6000噸。如果這座紀念碑總高度為73米,重量為31000噸,則為世界第壹紀念碑。為了得到這塊石頭,古代的勞動人民付出了非凡的艱辛和汗水,成千上萬的民工從采石場裏精疲力竭。石碑附近的墳村是當時民工的埋葬地。這三塊石頭已經成型,其中的碑體已經脫離山體,只有碑體和碑座的壹端相連。為什麽這塊石頭被廢棄了?有兩種說法:壹種是明朝全國局勢逐漸衰落,朱迪遷都北京,沒有必要;據說由於南京地理氣候的限制,不適合古代的滾木運冰方式,無法運輸。陽山碑,又稱孝陵碑,是明朝開國皇帝朱迪為紀念其父朱元璋的功績而雕刻的。石碑分為三部分:基座、碑身和碑額。如果放在壹起豎立起來,總高度可達78米,堪稱絕世碑材。然而,這座絕世豐碑最終並沒有被使用,壹直留在原地。新建的明文化村以陽山碑的開發為主要脈絡進行設計和建設,力求再現歷史場景。
6.對南京陽山碑的看法(急)陽山位於湯山鎮西北。石碑是明成祖為其父朱元璋樹碑而挖掘的巨石。公元1405年,明朝皇帝朱迪打算奪取他侄子的王位。為了贏得民心,穩定政局,他決定立壹塊巨型石碑,以示朱元璋的功德。於是,他從全國各地征集了壹萬多名工匠,在弋陽山南麓挖掘了三塊石碑。其中,碑座石高13m,寬16m,長30.35m,重16000噸;紀念碑的石頭長49.40米,寬4.4米,高10.7米,重約8700噸。石碑高10米,長20.3米,寬8.40米,重約6000噸。如果這座紀念碑總高度為73米,重量為31000噸,則為世界第壹紀念碑。
為了得到這塊石頭,古代的勞動人民付出了非凡的艱辛和汗水,成千上萬的民工從采石場裏精疲力竭。石碑附近的墳村是當時民工的埋葬地。但是這款絕世平板最終並沒有被使用,仍然留在了原來的地方,其中平板已經脫離了山體,只有平板體和平板座的壹端連接在壹起。為什麽這塊石頭被廢棄了?有兩種說法:壹種是明朝全國局勢逐漸衰落,朱迪遷都北京,沒有必要;據說由於南京地理氣候的限制,不適合古代滾木運冰的方法,所以不用也運不了。
7.酉陽山片作文今天早上天氣很好,萬裏多雲,藍天藍如洗,像壹條藍絲帶。
我們學校推出了壹年壹度的秋遊,目的地是“陽山紀念碑”。我壹大早就來學校了,因為我太興奮了,晚上睡覺的時候甚至夢見了陽山碑。
壹到教室,我馬上拿起掃帚打掃。打掃完回到班裏,老師正在講註意事項。老師講完後,廣播裏只是說:“請到四年級1樓,準備上車。”我們馬上去外面排隊,很快就上車出發了。
大約壹個小時的車程後,我們到達了第壹個旅遊景點“猿人洞”。猿人洞又滑又嚇人。
裏面有很多臺階,有些很高很陡,很難爬。但我看到了歷經千年萬年才形成的鐘乳石,極其震撼和美麗,讓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巧妙和奇思妙想。
第二個景點是“陽山紀念碑”,這是我們的目的地。在到達陽山紀念碑之前,我們必須走另壹條山路。當我們爬上紀念碑時,我們班的壹些學生已經氣喘籲籲,汗如雨下。看到紀念碑的時候,萬萬沒想到,紀念碑竟然是壹座被劈開的巨大石山。可想而知,當時朱迪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做這件事。
陽山石碑的主體是由壹塊很高的石頭切割而成的。這塊石碑是用壹塊較小的石頭鑿成的。
我從資料上查到,這座紀念碑是世界上最大的,總高度78米,相當於壹座25層的建築。總重量為31167噸,世界罕見,巨大。
難怪朱迪被挖出來後,他把它留在原地,沒有帶走。清代詩人袁枚在《洪武大石碑歌》中驚嘆:“碑如長劍,十萬駱駝不起。”
在我看來,這是真的。然後,我們觀看了“粵派武術”的武術表演。
非常精彩,壯觀。最後看了水上飛獅表演。水上飛獅不同於傳統的舞獅。是在水中梅花堆上表演的,真的很精致。我很害怕,為他們捏了壹把汗。
回學校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次秋遊真的意義重大,因為這次秋遊讓我了解了更多的歷史,增長了見識。開心又有收獲,真的很高興妳來了。
8.關於陽山烈士墓的作文壹個星期六的下午,我和父母去陽山紀念碑玩。
這壹天,天氣晴朗,天空藍如洗。我哼著小曲,來到陽山紀念碑門口。哇,妳看到的是“天下第壹碑”的字樣,旁邊是壹望無際的樹木,在陽光的照射下,生機勃勃。
走過壹條大道,我們來到了水池邊,池邊的水特別清澈。湖面上有梅花樁,幾個穿著獅子裝的雜技演員正在上面表演。
穿過池塘,我們走上了壹條山路。鳥兒在枝頭歌唱,小溪緩緩流淌。各種各樣的花和植物把小路裝飾得如此美麗,我們都沈浸在這美麗的景色中。突然,小路走到了邊境線的盡頭,我面前是壹間竹制的小房子,上面寫著“監督臺”。原來這是大臣監督工人的地方。
站在監督臺上,首先看到的是石碑基座,高近20米,寬約30米,厚10余米,重約數萬噸。這是壹個罕見的龐然大物!沿著壹條小路上山,眼前是壹個牌位。雖然是陽山碑三部中最年輕的,但據我目測,它也有近10米高,近10米厚,20多米寬,上千噸重。與前兩部分相比,“老二”碑要纖細得多,高幾十米,寬只有十幾米,薄得多,厚度只有四五米。如果豎立起來,可能有10層樓那麽高。
仔細觀察這些石碑,可以發現它們並不像現存的石碑那樣平整整齊。這是為什麽呢?因為他們本來是和陽山相連的,當時沒有切割機,但是皇帝帶來了十萬民工,拿著刀,錘子等工具沒日沒夜的辛苦勞作,所以被坑了...想到這裏,腦海中浮現出壹個場景,幾百年前明朝的陽山被洪水淹沒。有的是埋頭鑿石頭,有的是扛著石子下山...他們的手、肩、腳都被鮮血浸透,卻無法休息。他們中的壹些人受到了主管的斥責,壹些人可能已經倒在鞭子之下,再也沒有爬起來...最後陽山石碑成型,卻發現由於體積和重量前所未有,無法用當時的交通工具運輸,殘暴的皇帝下令終止了這個浪費的工程,這才變成了我們。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時間去看看祖國的名勝古跡,希望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