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唐詩宋詞論

唐詩宋詞論

提隆陽縣曹青湖唐文如

秋風吹過,洞庭湖似乎衰老了許多,壹夜的惆悵,項峻也應該有了更多的白發。

醉後不知天在水,船滿星夢。

初唐《春江花月夜》被聞壹多先生譽為“詩中之詩,峰上之峰”。與此相對應的另壹首唐詩《隆陽縣曹青湖》,唐文儒的唯壹代表作,似乎是晚唐詩歌的壹個鮮活點綴。

歷史上沒有作者的記載。這首詩就像是他的自畫像。看完之後,詩人的風采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詩題中的龍陽縣是今天湖南的漢壽。曹青湖,位於今天洞庭湖的東南部,因湖南部的曹青山而得名。在測試中,提到了曹青湖,但在詩中,它被寫成“洞庭”,因為兩個水域是相連的。

這是壹首充滿藝術個性的旅行詩。前兩句,詩人巧妙地將對歷史的追憶與對眼前壯美自然風光的描寫結合起來,用虛幻的神話來傳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浩瀚無垠的洞庭湖上,層層疊疊的白波,讓人想起壹個白發蒼蒼的湘軍形象,傳說向君聽說舜帝死在蒼梧之野,傷心得哭竹成斑。如今,蕭瑟的秋色也讓美麗的向君壹夜白,洞庭的秋色是如此震撼。最後兩句是對夢的描述。醉酒的詩人感覺自己仿佛在銀河中遊蕩,在夢中留下無盡的惆悵。

充滿浪漫主義,風格清淡,不粘筆,是這首詩的主要藝術特色。詩人對真情實感的表達感興趣,不拘泥於表象,所以不拘壹格地寫作。古代有很多關於夢的詩,比如這首,清新優美,寓意豐富。無論如何描寫風景和夢境,詩境空靈奇幻,立意新穎獨特,為以往詩歌所罕見。

王東亭和劉禹錫

湖月相映,池面無風鏡。

看洞庭山水,銀盤裏有壹只青螺。

描寫洞庭風光的詩詞歷來很多,很難寫出什麽獨特、獨到的東西。劉禹錫的《望洞庭》選擇月夜的視角,將洞庭盡收眼底,抓住最具代表性的湖光山色,文筆輕柔,以豐富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比喻,將洞庭美景再現於紙上,顯示出驚人的藝術功力。

尤其是最後兩句,把君山比作“銀盤子裏的綠蝸牛”,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妙語。然而,它的優越性不僅表現在比喻的巧妙運用上,還表現在它的雄壯不凡的氣度和崇高美妙的感情上。沒有思想的大膽和浸淫芥菜籽的勇氣,這首詩是很難寫出來的。壹首山水詩表現了詩人浪漫的奇思妙想。

華白居易

花不是花,霧不是霧,午夜來,黎明去。

多久會像春風壹樣?他們離開的時候就像早晨的雲壹樣。

白居易的詩不僅以語言樸實著稱,而且以意境優美著稱。這首“花不是花”的詩有壹種相當朦朧的味道,是白詩中的特例。

詩由壹系列隱喻組成,環環相扣,如行雲流水,自然寫成,用生動的形象反復突出壹個無法解釋的隱喻。這叫比喻。在這首詩中,我們只看到了比喻而沒有看到隱喻,這就給這首詩的意境蒙上了壹層“朦朧”的色彩。

這首詩采用三句七句交替的形式,是對當時民歌三三七句式的靈活運用。既有節奏有序,又有錯綜復雜的美感,和後來的詩很像。後人居然采用這種韻腳法作為詞的語氣,以“花不是花”作為音名。“五七”詩在內容上的壹大變化是,詞更傾向於人們內心情緒的表達。在這壹點上,這首詩也類似於這個詞。這種“詩如小字”的現象,在初唐從事詞創作的詩人白居易的作品中自然出現。

南苑十三首(上)李賀

眼睛裏的花和草都開了,小白長著紅紅的臉頰是越女。

可憐晚霞飄香,婚姻和春風不需要媒介。

《南苑十三首》是李賀回鄉生活時所作。這是壹首描寫南園風光,悲嘆春晚花落的詩。前兩句花開:春回大地,南園花開,絢爛多彩。把花比作全國各地美女的臉頰,賦予了事物某種特質,特別有靈性。最後兩句說的是花開在晌午,滿眼都是五顏六色的花,夕陽落下,隨著春風落了壹地。壹前壹後的《越女的臉頰》和《婚姻》相互輝映,越來越苦澀。

這首七言絕句是不可多得的抒情佳作,以賦筆和比興手法為主,清新委婉,風格獨特。

王維在龍興

應急部隊的軍隊策馬疾馳,疾馳而去。壹馬十裏,鞭五裏,遠行隨閃電。

眾兵發函,匈奴圍酒泉。

接過軍事書籍後,向西望去,卻見飛雪紛飛,壹片朦朧,山上沒有壹絲煙霧,原來軍事聯系的火焰已經斷了。

這是王維寫的壹首邊塞詩,舊題樂府。

詩的開頭寫的是,在壹次緊急的路上,軍隊使了躍馬鞭,疾馳而去。壹兩句形容“壹匹馬”“壹條鞭子”,“十裏”“五裏”的距離被風壹閃而過,誇大了事情緊急的緊張氣氛。中間兩段明確了騎手的身份和緊急情況的原因。壹個“圍”字說明事態嚴重,壹個“直”字說明軍書終於及時送達。最後兩句說明了氣候對篝火報警的影響。按理說應該先看篝火,再看兵書。可是,現在我先收到軍書,卻看到漫天大雪,看不到篝火。至此,全詩戛然而止,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雖然情況緊急,氣氛緊張,但詩中表達的情感是熱烈的,平靜的,自信的。

這首詩的特點是取材廣泛。它反映了邊境戰爭。詩人關註的重點不是邊疆如何被圍,軍書送達後援軍如何出動,而是捕捉軍史的片段。這種文筆,節奏短,壹氣呵成,意境不落俗套。

雙李越商銀

初聽無蟬,白足樓高水遇天。

霜神清女與月中月不畏寒,在寒霜的康樂鬥中,多了壹份美麗與清純。

文學作品,尤其是詩歌,其特點是情景中的情感,意象中的趣味。看過李商隱的《霜月》,妳會有這樣的感覺。

這首詩寫在深秋,在臨水的高樓裏看霜月的夜景。秋天,草木搖落雕零,但清月影的霜痕卻格外明亮。樹枝上聽不到蟬鳴,遼闊的天空中,不時傳來嚴陣驚恐的聲音。月白霜霜時的宵夜裏,高樓孤懸,水光接天,顯得清朗空蕩。

三四句以景物為背景,詩人的精神大廈飛進了月、地、雲的神話世界。“少婦素娥耐寒,月中霜戰。”她在雲端越冷,就越漂亮。她們婀娜多姿的外表不同於壹般的脂粉,經得起寒冷的考驗。寫霜月不是出自霜月本身,而是出自《霜月》中的素娥和清女,象征霜月。這使人們描寫的不僅僅是秋夜的自然風光,還有清秋的靈魂和霜月的精神。

詩人的筆觸完全在空中盤旋,詩意的風景如海市蜃樓,轉瞬即逝;詩歌的意象是幻想與現實交織的完美整體。

李賀,蘇小小墓

墓地蘭花上的露珠,像她悲傷的眼淚。

結裏沒有結裏的結,墓地裏的花更不堪。

草如草,松如蓋,

微風是她的衣服,碧玉是她的玉佩。

死前用過的油墻車,晚上要等在身邊。

野火的野火綠,禮貌,閃電。

她走著,在西陵下,只有風雨,呼嘯著。

李賀的鬼詩只有十幾首,還不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壹。但“鬼”字與他有著不解之緣,被視為“鬼才”、“鬼仙”。這些詩詞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如何評價,也成為了壹個從古至今都沒有解決的筆墨公案。

《蘇小小墓》是李賀《鬼》的代表作。蘇小小是南齊錢塘人。沈李在《真母之墓》詩序中說:“嘉興縣前,有吳人蘇小小墓,風雨交加,或有歌詠其上之聲。”蘇小小墓就是以這個場景為原型的。通過壹個個憂郁的場景和豐富的聯想,刻畫了蘇小小飄動若隱若現的鬼魂形象,既襯托了蘇小小鬼魂形象的魅力,又反映了她淒涼的心境,達到了壹舉兩得的藝術效果。

這首詩的主題和意境明顯受到屈原的《九歌山鬼》的影響。由於詩人采用了以景擬人的手法,蘇小小在作品中的形象比屈原的山鬼更加空靈空靈,有影有鬼。她徘徊在鬼道上,帶著揮之不去的悲傷。

晚上想著李白

我的床腳閃著如此明亮的光。已經有霜凍了嗎?

我擡起頭凝視月亮,低下頭,懷舊之情油然而生。

壹個人在異國他鄉做客,會有這樣的感覺,只是壹天而已,夜深人靜的時候,難免會有思緒和情緒在心裏激蕩;更何況是月夜,更何況是月夜秋夜。

當客人們半夜睡不著,從短暫的夢境中回來,院子裏壹片寂寥,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照在床上,帶來秋夜的寒意。詩人模模糊糊地看著它,它像壹層白霜,處於迷離恍惚的心境中;再壹看,周圍的環境告訴他,這不是霜痕,是月光。壹輪娟娟掛在窗前,秋日的天空是那樣的清澈。

對於遠行的客人來說,懷念秋天,客情蕭條,歲月易逝。盯著月亮,想著家鄉的壹切,想著家裏的親人,思客慢慢低下了頭。。。

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奇的想象,也沒有精致華麗的辭藻。它用敘事的筆調寫出遠方客人的思鄉之情,意味深長,千百年來廣泛吸引著讀者。其內容簡單而豐富;他容易理解,但也無窮無盡;其立意細致深刻,也是脫口而出,不著痕跡。這就是李白“自然”“無工無心”絕句的精彩壹幕。

看獵王維

在風聲中,號角吹響,將軍在鉆孔的外圍狩獵。

秋天的草黃了,鷹眼更銳利了;冰雪融化,馬蹄格外輕快。

轉眼間已經過了新豐市,很快又回到了晴劉穎。

回望神鷹曠野,千萬縷暮雲鋪向天邊。

《狩獵與騎馬》是王維的早期作品。講的是壹個普通的狩獵活動,卻充滿了激情和高昂的情緒。其藝術手法被贊為:“章法、句法、用詞方法極其精良,在盛唐詩壇上實屬罕見。”

詩的開頭是“風勁之弓病”。在寫人之前,全力寫它的影響。壹切聲勢過後,主角“獵衛城將軍”推出。這壹開篇就像壹塊從山上落下來的石頭。不知道哪來的,太神奇了。如果兩句話倒過來,都是筆。

渭城是秦朝鹹陽的老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那時的平原草枯雪融,冬末的窪地有了壹絲春天的氣息。“草枯了”“雪盡了”這幾個字,就像素描壹樣簡單生動,頗有畫意。鷹眼因草枯而格外敏銳,馬蹄因雪竭而毫無阻礙。這麽精致流暢的壹對,真的很少見。

項鏈後面是“光馬蹄”,但意思轉回去打獵,隨著上面的語境自然流走了。新豐市在陜西省臨潼縣,西劉營在陜西省長安縣,相距70裏。詩人們樂得來俱樂部,聚壹會兒,高雅有品位。沒有必要指向現實。這兩句話,連在壹起,體現了主人公作為名將的風範,既生動地描寫了狩獵和騎馬的情景,又表達了喜悅和輕松的心情。

說到打獵,很有詩意。但尾聯以景物描寫結尾,“回望”獵場的前景已是“千裏之外”。這壹幕與文章開頭相連,首尾呼應,形成對比。寫風景都是表情,在風景的變化中看到感情的起伏,是絕妙的壹筆。

縱觀全詩,壹半寫獵,壹半寫獵歸,遒勁深遠,兩環壹氣流,有節奏束縛不住的氣勢,前後循環,五法結合。這就是構圖的妙處。詩中隱有三處地名,使人不自覺,典故迷離無跡,景物可傳情,直至三四句物理貧乏,見解溢於言表。這就是奇妙的語法。幹、疲、病、輕、突、歸,遣詞用字精確錘煉,這就是詞法之美。所有這些技巧也能在詩中表達人民的精神和豪情,所以這首詩無愧於盛唐佳作的美譽。

李白橫江詞六首(上)

人性本善,農性本惡。

狂風吹下天門山,白浪高過瓦罐亭。

李白早期的詩歌充滿了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語言清晰真實。他藝術特色的形成是由於對漢魏樂府民歌的研究。這首詩無論是語言的運用還是意境的營造,都深受南朝吳聲樂府歌的影響。

橫江,即橫江鋪,位於今安徽縣東南,長江北岸,與東南岸的采石磯相對,形勢險要。天門山由東西兩座山組成。兩座山東西相對,隔江相望,像壹扇門。“狂風吹倒天門山”形容風呼嘯而過仿佛要吹倒天門山,這是民謠使用的誇張手法。“白浪高過瓦罐亭”,在天門山沿江如雪崩般沖走。遊俠峰高如南京城外河上的瓦罐亭。

詩人用浪漫的蠟筆營造出瑰麗的境界,讓人耳目壹新。語言像民謠壹樣自然流暢,像文字壹樣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