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日期:1694-1778
頭銜:詩人、劇作家、散文家、小說家、歷史學家和哲學家。
國家:法國
相關介紹:
弗朗索瓦·瑪麗·阿魯埃,筆名伏爾泰更為人所知,是法國啟蒙運動中的重要人物。他知識淵博,壹百個:詩人、劇作家、散文家、小說家、歷史學家、哲學家。他是自由思想和自由主義的倡導者。
伏爾泰1694出生於巴黎的壹個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壹名律師。伏爾泰少年時曾在耶穌會士創辦的大路易學院學習,也學過壹段時間法律,但很快就放棄了。年輕時在巴黎,他很快就出名了:他思維敏捷,充滿樂趣,有笑有罵,都成了詩。然而,在舊的法國制度下,這樣的人才將處於危險之中。伏爾泰因為寫了壹些政治詩而被投入巴士底獄。他坐了將近壹年的牢。在此期間,他寫下了史詩《亨利埃特》,廣受贊譽。伏爾泰於1718年上映後不久,他的戲劇《俄狄浦斯》在巴黎上演,並獲得巨大成功。伏爾泰二十四歲就聞名於世,在接下來的六十年裏,他是法國文學的主要人物。
伏爾泰不僅是語言大師,還知道如何賺錢。他逐漸成為壹個孤獨的富人。但是在1762,他遇到了壹些麻煩。伏爾泰已經成為他那個時代(或許超越時空)最機敏、最著名的演說家,但壹些法國貴族認為他缺乏壹個平民應有的謙遜。這導致了伏爾泰和如此高貴的魯昂騎士之間的公開辯論。伏爾泰在爭論中智勝他,讓對方目瞪口呆,無地自容。但沒過多久,騎士唆使壹幫暴徒突然毆打伏爾泰,後來把他關進巴士底監獄。伏爾泰同意離開法國,並很快被釋放出獄。所以他去了英國,在那裏住了大約兩年半。
伏爾泰在英國的生活是他壹生中的壹個重大轉折點。他學習英語並閱讀約翰?;;;洛克、弗朗西斯·培根、艾薩克·牛頓、威廉·莎士比亞等英國名人的作品。他還會見了當時大多數主要的英國思想家。莎士比亞、英國科學和經驗主義都給伏爾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給他印象最深的是英國的政治制度。英國的民主和個人自由與法國伏爾泰的政局形成鮮明對比。沒有壹個英國貴族可以發布密令把伏爾泰趕進監獄。如果伏爾泰因某種不正當的原因被拘留,那麽人身保護令可以使他立即獲釋。
伏爾泰回到法國,寫下了他的第壹部重要哲學著作《哲學通信》,這本書通常被稱為《英國人的書信》。該書於1734年出版,標誌著法國啟蒙運動的真正開始。在《論英國人的書信》壹書中,伏爾泰表達了他對英國政治制度和約翰f?;;;洛克和其他英國思想家做出了總體上有利的描述。該書的出版激起了法國當局的憤怒,伏爾泰被迫離開巴黎。
伏爾泰在法國東部的錫爾度過了接下來十五年的大部分時間。在那裏,他成了壹位侯爵聰明優雅的妻子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她死後1750年,伏爾泰應普魯士國王腓特烈的私人邀請去了德國。伏爾泰在腓特烈的官邸波茨坦待了三年。起初,他與弗雷德裏克關系密切,弗雷德裏克是壹個有才華、有智慧的人,但他們最終發生了爭執。伏爾泰於1753年離開德國。
離開德國後,伏爾泰在日內瓦附近的壹個莊園定居,在那裏他可以躲避法國國王和普魯士國王的迫害。但他的自由觀點甚至讓他在瑞士陷入了壹點危險。所以在1758年,他搬到了靠近法瑞邊境的富爾尼的新莊園。在那裏,如果當局給他找麻煩,他可以有兩條逃跑路線。他在那裏生活了二十年,寫了許多文學和哲學作品,與歐洲各地的文化領袖通信,並接待遊客。
這些年來,伏爾泰的文學作品數量沒有減少。他是壹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多產作家,也許是這本書人物中作品數量最多的作者。他的作品集總共有三萬多頁。其中包括史詩、抒情詩、書信、散文、小說、短篇故事、戲劇以及重要的歷史和哲學著作。
伏爾泰壹直是宗教信仰自由的堅定信仰者,但當他接近七十歲時,法國發生了幾起令人震驚的迫害事件。憤怒之下,他投身於對宗教狂熱的知識討伐。他寫了許多政治小冊子,抨擊宗教不容忍。他還喜歡用“ErasezI infame”來結束他的每壹封私人信件,意思是摧毀臭名昭著的東西。對伏爾泰來說,這個臭名昭著的東西就是宗教偏執和狂熱。
1778年,83歲高齡的伏爾泰回到巴黎,在那裏出席了他的新劇《和平女神》的首場演出。許多觀眾為他歡呼,稱他為法國啟蒙運動的“偉大老人”。幾百個崇拜者,包括本傑明?;;;富蘭克林曾去過他家。但是伏爾泰的生命很快就結束了,他於1778年5月30日在巴黎去世。由於他直言不諱地反對教權主義,他不能在巴黎舉行基督教葬禮。但是13年後,獲勝的法國革命者挖出了他的屍體,重新安葬在巴黎的大會堂。
伏爾泰的作品數不勝數,很難在壹篇短文中列出他的主要作品。但更重要的是他壹生中提出的基本思想。他最堅定的信念之壹是言論和新聞自由必須得到實踐。有壹句話,人們常常認為他說:“我不同意妳說的話,但我誓死捍衛妳說這話的權利。”雖然伏爾泰實際上從未如此明確地表態,但這無疑反映了他的態度。
伏爾泰的另壹個原則是他對宗教自由的信仰。終其壹生,他壹直反對宗教自由和宗教迫害。盡管伏爾泰信仰上帝,但他堅決反對大多數宗教教條,並不斷指出有組織的宗教從根本上來說是虛偽的。
自然,伏爾泰從來不相信有爵位的法國貴族比他聰明或善良,他的聽眾也完全明白所謂“王權神授”是壹派胡言。盡管伏爾泰本人遠非現代民主主義者(他傾向於支持強大而開明的君主),但他的主要思想明確而突出地反對任何形式的世襲制度。因此,可想而知,他的大多數追隨者只是認同民主;他的政治和宗教思想處於法國啟蒙運動的主流,為法國1789大革命做出了實質性貢獻。
伏爾泰本人不是科學家,但他對科學感興趣。是弗朗西斯嗎?;;;培根和約翰?;;;洛克實驗觀的堅定支持者。他是壹位重要而有才華的歷史學家,最重要的著作之壹是他的世界通史《論民族風俗與民族精神》。這本書與以往大多數歷史書的不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壹,伏爾泰承認歐洲只是世界的壹小部分,所以這本書很大壹部分是關於亞洲的歷史;第二,伏爾泰認為文化史壹般遠比政治史重要。因此,他的書主要是關於社會經濟狀況和藝術發展的,而不是關於國王和他們之間的戰爭。
作為壹個哲學家,伏爾泰在這本書裏的創新性遠不如其他人。在很大程度上,他吸收了其他人的觀點,如約翰·洛克和弗朗西斯·培根,並加以敘述,使之流行起來。正是通過伏爾泰的作品(比任何人的作品都多),民主政治、宗教自由和思想自由的概念傳遍了法國和歐洲的許多其他地方。雖然法國啟蒙運動中還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作家(狄德羅、阿朗貝爾、盧梭、孟德斯鳩等。),應該說伏爾泰是這場運動的傑出領袖。首先,他辛辣的文學風格、漫長的職業生涯和眾多的作品使他擁有比其他任何作家都多的觀眾。第二,他的思想代表了整個啟蒙思想。第三,從時間上來說,他出現在所有其他重要人物之前。孟德斯鳩的巨著《易發》直到1748才問世;著名百科全書第壹卷出版於1751。盧梭的第壹篇論文寫於1751。但是伏爾泰關於英國人的書信是1734年出版的,這本書出版的時候他已經成名16年了。
伏爾泰的作品,除了短篇小說《老實人》在今天的讀者不多,但在18世紀卻有著非常廣泛的受眾。因此,伏爾泰在最終導致法國大革命的輿論變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的影響不僅限於法國:像托馬斯·傑斐遜、詹姆斯·麥迪遜和本傑明·富蘭克林這樣的美國人也熟悉他的作品。
將伏爾泰與同時代的著名作家讓·雅克·羅索相提並論很有意思。伏爾泰的整個世界觀是強烈的理性主義,他比多愁善感的盧梭更站在啟蒙運動的主流。在十八世紀,伏爾泰是兩人中最有影響力的;但是盧梭是壹個更有創造性的人,他的作品在今天有很大的影響。
Hugo簡介
維克多·雨果是法國浪漫主義運動的領袖,是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壹。他的壹生幾乎跨越了整個19世紀,文學生涯長達60年,創作經久不衰。他的浪漫主義
小說精彩動人,蒼勁有力,對讀者有永久的魅力。
雨果1802出生於法國南部的邵尚松城。我的祖父是壹名木匠,我的父親是中國軍隊的壹名軍官。他被西班牙國王拿破侖的兄弟約瑟夫·波拿巴授予將軍軍銜,是國王的密友。
雨果才華橫溢,9歲開始寫詩。15歲寫的《讀音樂》獲法蘭西學院獎;20歲時,路易十八國王給他壹筆年金,用於出版詩集《頌詩和雜詩》。
1827年,雨果出版了劇本《克倫威爾》及其序言。雖然劇本未能演出,但序言是
它被認為是法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是文學史上劃時代的文獻。它極大地促進了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
65438年至0830年,雨果的戲劇《奧納尼》在法蘭西學院大劇院上演,影響巨大,奠定了浪漫主義在法國文學中的主導地位。
《奧納尼》講的是壹個來自西班牙的強盜奧納尼在16世紀反叛國王的故事。雨果贊美強盜的騎士精神和貴族氣質,表現出強烈的反封建傾向。
1830年7月,法國發生“七月革命”,封建復辟王朝被推翻。雨果熱情歌頌革命,歌頌革命者,寫詩悼念在巷戰中犧牲的英雄。
出版於1831的《巴黎聖母院》是雨果最浪漫的小說。這部小說的情節曲折離奇。
這種張力是生動的、不可預測的、戲劇性的和傳奇的。
這個故事發生在中世紀。愚人節那天,流浪的吉普賽藝術家在廣場上表演歌舞。壹個叫埃斯梅拉達的吉普賽女孩吸引了路人。她舞姿優美。
這時,聖母院的副主教克勞德·弗羅洛突然愛上了美麗的梅拉達。他的心被欲望之火燃燒著,瘋狂地愛上了她。於是他命令教堂敲鐘人,醜陋的卡西莫多抓走了埃斯梅拉達。結果法王弓箭隊長法比救了埃斯梅拉達,俘虜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鐘人帶到廣場上鞭打他,但是善良的吉普賽女孩給卡西莫多水喝。
敲鐘人雖然外表醜陋,但內心純潔高尚。他非常感激埃斯梅拉達並愛上了她。天真的埃斯梅拉達對法比壹見鐘情。他們約會的時候,弗羅洛悄悄跟著。出於嫉妒,他用刀刺傷了法比,然後逃跑了。赫爾墨斯·拉達因謀殺被判死刑。卡西莫多從絞刑架下把埃斯梅拉達抓了出來,藏在了聖母院。弗羅洛趁機威脅吉普賽女孩,以滿足自己的情欲。被拒絕後,他把她交給了國王的軍隊,無辜的女孩被絞死了。卡西莫多憤怒地將弗羅洛推下教堂,然後死去。他擁抱著埃斯梅拉達的屍體死去了。
小說表現了雨果對封建政府和教會的強烈仇恨,也反映了他對下層社會的深切同情。
“七月革命”後,法國建立了以金融家路易·菲力浦為首的大資產階級統治的“七月”。
王朝。“七月王朝壹直在拉攏雨果。1841年,雨果被選入法蘭西學院。1845年,路易·菲力浦封他為法蘭西貴族,成為法蘭西學院成員。雨果在創作中的奮鬥熱情減弱了。1843年,他寫了壹個神秘主義劇本《守備官》,被觀眾起哄,失敗了。雨果沈默了將近10年沒有寫作。
1848年6月,巴黎人民舉行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建立了中華民國。雨果壹開始並不理解革命,但是當大資產階級陰謀摧毀共和國的時候,雨果變成了堅定的和平主義者。1851 65438年2月,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雨果參加了* * *和黨員組織的反政變起義。路易·波拿巴上臺後,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他奉行恐怖政策,無情地鎮壓反叛者。雨果受到迫害,不得不流亡。
在流亡期間,雨果堅持與拿破侖三世的鬥爭。他寫政治諷刺小冊子和詩歌,猛烈抨擊拿破侖三世的獨裁統治。在此期間,他出版了小說《悲慘世界》、《海洋勞工》和《微笑的人》。
《悲慘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小說的情節大致是這樣的:農民出身的貧苦工人冉阿讓,有壹次看到姐姐的孩子餓得哇哇大哭,於是去偷面包。不幸的是,他被抓住了,並被判入獄五年。他多次越獄,被捕,被判14年有期徒刑。結果他為了壹塊面包在監獄裏度過了19年。出獄後,冉阿讓到處被人看不起,沒有工作,沒有飯吃。他發誓要報復社會。這時,壹位名叫米利安的主教影響了他,他決心行善積德,做壹個好人。
他改名為瑪德琳,在壹個城市辦了工廠,成了富翁。他為窮人提供就業機會,給他們食物和房子。他總是樂於助人,被市民們選為市長。這時,壹個名叫山婷的女孩來到了這座城市。她是個農村姑娘,進城打工,被騙生了個女兒。她把女兒珂賽特寄養在壹家旅館的主人家裏。老板是個惡棍,趁機敲詐她。Munting被迫賣掉她美麗的頭發和牙齒,成為壹名妓女。最後,她窮困潦倒,奄奄壹息。冉阿讓聽說後,立即照顧她,並答應在她死後呵護她。
撫養她的女兒珂賽特。這時,警察沙威正在追捕失蹤多年的苦役犯冉阿讓。在馬德蘭,他抓了壹個窮工人,以為他是冉阿讓,準備把他送進監獄。為了救無辜的工人,冉阿讓挺身而出,主動承認了自己的身份。他又落入了警察的手中。在去監獄的路上,他設法逃脫了。
冉阿讓立即找到珂賽特,把她藏在壹個僻靜的修道院裏。這些年來,珂賽特已長成壹個漂亮的姑娘,她愛上了共和主義者馬呂斯。1832年,巴黎爆發黨領導的起義,被七月王朝殘酷鎮壓。馬呂斯受了重傷,冉阿讓冒著生命危險從陰溝裏救了他。這時,沙威潛入起義軍內部偵察,被抓並判處死刑。冉阿讓執行了命令,槍斃了沙威,但冉阿讓放走了沙威。沙威在冉阿讓的高尚人格面前羞愧難當,投河自殺。
珂賽特嫁給了馬呂斯,這個年輕人非常幸福。冉阿讓留下了孤獨的生活,最後他死在珂賽特的懷裏。
《悲慘世界》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尖銳矛盾和貧富懸殊,描寫了下層社會的痛苦命運,提出了當時社會急需解決的三個問題:“貧窮使男人貧窮,饑餓使女人墮落,黑暗使孩子軟弱”,並對資產階級法律的虛偽進行了猛烈抨擊。充分反映了19世紀上半葉法國的社會政治生活。
因此,小說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歡迎。在20世紀,它被多次改編成電影,也吸引了無數觀眾。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法國在色當戰敗後,普魯士軍隊直逼巴黎。在國家危亡的關鍵時刻,雨果在流亡19年後回到了祖國。他到處發表演講,號召法國人民起來反抗德國侵略者,保衛祖國。他還用自己工作和讀詩的報酬買了兩門大炮,顯示了他崇高的愛國精神。
巴黎公社起義的時候雨果不懂革命。然而,當公社失敗,反動政府瘋狂鎮壓公社社員時,雨果憤怒地譴責反動派的殘酷。他呼籲赦免所有公社社員,並在報紙上宣布,他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住所將作為流亡社員的避難所。為此,他的家遭到反動暴徒的襲擊,他幾乎喪命,但他仍堅守陣地。
雨果死於1885。法國人民為這位偉大的詩人舉行了國葬。他的遺體被安葬在為安葬偉人而建的先賢祠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