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要認識到寫詩對孩子的好處。
寫詩的背後是閱讀、思考、語言基礎和文化積澱(完全等同於其他形式的作文教學);同時,寫詩也是想象力、創新力、審美能力、思想感情等綜合素質的體現,是培養和訓練這些能力的絕佳途徑(優於其他形式的作文教學)。
通過寫詩,可以先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造能力,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的語感。每寫壹首詩,都是壹個練筆的過程,詩的語言是最精煉的(這也是創作指導中所追捧的)。寫詩要運用各種修辭手法,表現手段,表現形式。實踐證明,壹個能寫好詩的孩子,壹定是壹個寫作能力很強的孩子。同時,孩子可以通過欣賞、揣摩、借鑒、創作詩歌來增強自己的文學鑒賞能力。其次,學習寫詩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增強想象力和創造力。孩子開始寫詩,就得關註世界。他們只有細心觀察,真情體驗,才能創作出引起人們關註的詩歌。壹個人對詩歌的興趣是發展觀察力的內在動力。詩歌創作的過程是壹個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旅程。孩子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馳騁才華,天馬行空的想象。因此,寫詩可以激活創造性思維,促進創造力的發展。難怪意大利詩人塔索說:“沒有人配得上造物主的稱號,只有上帝和詩人。”
再次,寫詩可以陶冶孩子的性情,激發學生熱愛生活,充滿愛心。只有仔細觀察和欣賞生活,只有熱愛父母、親人、朋友、家鄉、祖國、人民、花草、小動物、自然和壹切美好的事物,美麗的詩篇才能從筆下流淌出來。“如果妳愛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也會愛妳。充滿愛是壹個人成功的基礎。”
2.家長要給予引導、鼓勵和支持。
首先,鼓勵孩子多讀詩,背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唱。
要引導孩子讀詩,家長可以買壹些兒童詩歌方面的書籍,最好是名著,如金波、葉盛、王藝臻等。
其次,鼓勵孩子交好詩的朋友。
讓孩子知道,讀壹首好詩就是認識壹個“好朋友”,我們可以把“好朋友”寫進讀書筆記;欣賞,閱讀,直到爛熟於心,能背會唱。如果能把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寫出來就更好了。在學校,學生還可以給同學讀自己的詩,寫下自己對詩的理解和評價。從而提高閱讀和鑒賞能力,為寫好壹首詩打下堅實的基礎。讓孩子多和同學、家長交流。我覺得只要他們大量閱讀,必然會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