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唐代詩歌的主要流派

唐代詩歌的主要流派

唐詩的發展可以分為四個時期: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1]初唐是唐詩的開拓時期。初唐詩壇承襲了齊梁的浮體詩風,流行宮體詩。能擺脫宮體詩漂浮詩風的詩人是王績。他推崇陶淵明的生活態度和詩歌風格,主要描寫田園風光和個人田園生活,詩風疏淡。“初唐四傑”是指、楊炯、陸、和羅四位詩人。他們的主要貢獻是破壞和改造宮體詩,制定五律,發展七言歌。繼“四大家”之後,沈荃和宋是塑造格律詩的兩位詩人。陳子昂是唐代第壹個舉起詩歌革新大旗的作家。他推崇漢魏古詩詞,主張“漢魏之風”、“雅興”。他以復古為創新,壹掃宮體詩的漂浮詩風,糾正了唐詩的發展方向,為盛唐詩歌的高峰鋪平了道路。[2]盛唐詩歌代表了唐詩的最高成就。盛唐詩歌的兩大流派是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和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派。王昌齡、王翰、王之渙、李奇、崔豪等邊塞詩派的重要詩人。李白和杜甫是盛唐時期的兩位偉大詩人,他們的詩歌代表了唐詩乃至中國古典詩歌的最高成就。張、何、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子”。[3]中唐前期詩歌創作處於低谷,後期出現繁榮景象。大歷時期在唐代宗享有盛名的十位詩人統稱為“大歷十才子”。中唐前期的元結、顧況註重反映民生,是杜甫倡導的新樂府與白居易為首的新樂府運動之間的過渡詩人。中唐前期劉長卿、魏以山水詩著稱,是繼王維、孟浩然之後的又壹大家。陸侖、李益的邊塞詩是高適、岑參的後發。中晚唐的兩大詩歌流派是新樂府派和韓萌派。中唐時期,以白居易、元稹為代表的壹批詩人自覺弘揚杜甫的現實主義精神,從生活的源頭尋找詩歌素材,創作了大量新題材的樂府詩,運用新語言,標註新詩,掀起了新樂府運動。新樂府運動的骨幹詩人有張繼、王建和沈李。韓萌詩派和新樂府詩派幾乎同時出現,分別以韓愈和孟郊為代表。他們標榜“陳艷·武曲”,推崇古拙,尋求冒險,在藝術上回避熟悉,因難而刻意求新,形成壹種奇特的風格。除了兩大詩派,成就突出的詩人還有劉禹錫、柳宗元、李賀。[4]晚唐是唐詩夕陽回歸的時期。詩壇的整體情況是壹種強烈的感傷氣氛和壹種盛行的雕琢氣氛。李商隱和杜牧是晚唐前期非常著名的詩人,被稱為“小杜麗”。他們也是晚唐最有成就的詩人。晚唐時期,以皮日休、聶、杜荀鶴為代表的壹批詩人,發揚了中唐新樂府派的創作精神,註重反映民生,但藝術成就不高。宋詞風格之壹。作為壹種文學風格,大膽見於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楊廷之把豪放解釋為“豪邁縱欲”,“我若豪放,可蓋世,我若放任,則不能持物”(《詩略》)。可見豪放之作,無拘無束,無拘無束。北宋的文學家,如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轍,都曾用“豪放”二字來評論詩歌。蘇軾第壹個以“豪放”論詞(答陳濟舒暢),他也開始寫打破詞傳統風格的詞,如《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引起了相當大的關註。據南宋余文寶《續吹劍錄》“東坡在玉堂,有良師,因問‘我詞比柳詞如何?’沒錯,劉郎中說:“劉郎中的詞,只有178個姑娘噙著紅牙拍手,唱著楊柳岸曉風的殘月。本科學歷,必須是關西的大人物,拿著鐵板,唱著不歸之河。“大眾被徹底打敗了。”這個故事表現了兩種不同風格詞的對比,含蓄地將蘇詞視為可以與柳詞相抗衡的另壹種體裁。徐世曾《文體辨序》說:“豪放欲其氣象壯闊。”蘇軾的詩雖然數量不多,當時研究蘇詞的人也不多,但他因為開風氣之先,自然受到推崇。張炎的詞源學把“豪言壯語”比作“雅語”。《樂府指扇》說:“現代作詞人不知音律,故豪放,故借東坡、稼軒聖賢自怨。”這說明南宋人已經明確地把蘇、辛作為豪放派的代表。將來會用到。豪放派的特點,總的來說是創作視野開闊,大氣磅礴,愛用詩的手法、句法、類型學寫詞,用詞廣泛,用途很多,不拘壹格的氣質。但是,有時候也很粗暴直白,甚至涉及到瘋狂的喊叫。北宋黃庭堅、晁、賀鑄等人都有這種風格的作品。繼之後,由於時代的巨變,悲壯慷慨的高音應運而生,出現了陳、葉夢得、、、□、、劉過等。,蔚然成風,辛棄疾成為壹代創作豪放詞的巨匠和領袖。豪放詞派不僅“屹立不倒,樹新風”(《四庫全書總目》),而且對宋代詞壇也產生了重大影響。從宋金到清代,總有詩人高舉豪放大旗,大力研究蘇、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