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郭沫若對科學話語的理解
五四時期,我們的祖國面臨內憂外患,科學正以其強大的實用功能贏得知識分子的青睞。科學已經成為壹種信仰、壹種價值、壹種主義,成為當時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科學最受推崇的時期恰恰是五四作家開始自己人生道路的時候。
在這壹特定的歷史背景下,郭沫若以其激進的政治傾向和愛國情懷,自然而然地持有崇拜科學的態度。然而,偶然的選擇卻給郭沫若的人生帶來了重要的改變。屬於自然科學的醫學專業,讓他總是用科學的規則來規範自己,探索未知,回答問題,甚至影響他對文學本質的判斷和對文學觀念的選擇。
二、科學話語與郭沫若的文學創作
知識分子的文化視野空前開闊。他們終於突破了“壹個大國”的狹隘視野,放眼世界尋求新知。整個社會正處於變革之中。在這種社會變革中,郭沫若開始接受和尊重科學思想。尤其是他在日本留學的經歷,在他的壹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留學期間,他有意識地吸收了當時最新的科學思想,西方形成的實事求是、勇於創新、開拓進取、註重理性思辨的文化心理結構極大地沖擊了郭沫若的文化視野。這不僅鍛煉了他的科學思維,也影響了他的人生追求、理想信念,導致了他精神世界的整體變化。
第三,郭沫若的泛神論思想
19世紀中期,世界上有三大發現: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細胞理論和生物進化論;二十世紀初,發生了以普朗克的量子論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為代表的物理學革命,以及由此帶來的自然科學革命。
牛頓的宇宙和達爾文的人類世界形成了當時的世界觀。在人們的理解中,世界就像壹臺機器,由運動的物質實體組成,遵守質量和引力定律。
這些自然科學真理打破了“上帝”頭上的光環,消除了“上帝”的存在,徹底摧毀了神學的意識形態統治,為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結合與發展開辟了壹個現代方向。在世界自然科學新成就和新精神的推動和影響下,郭沫若的泛神論融入了自然科學的時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