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壹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變)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制造和發動的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開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的安排下,鐵路“警備隊”炸毀了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軌道(中國修建,後被日本占領),栽贓日軍。
日軍以此為借口,以“九壹八事變”為由炮轟沈陽北大營。次日,日軍攻入沈陽,接連入侵東北三省。
1932年2月,整個東北淪陷。從此,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滿洲國的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九壹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實行長期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成其專屬殖民地的重要步驟。同時標誌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拉開了二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2.兩廣事件
兩廣事變又稱“六壹事變”,是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廣東實力派陳和廣西實力派李宗仁、白崇禧為反對蔣介石吞並地方勢力而發動的事件。
自1932年(民國二十壹年)以來,兩廣軍閥勢力壹直依靠胡的威望,分出壹方與南京國民政府對抗。
1936年5月12日,胡去世。蔣介石想借機解決兩廣問題,於是借派赴粵悼念胡之機,要求陳將兩廣軍政大權交還中央。陳不服,決定先發制人,聯合李宗仁、白崇禧以抗日之名出兵反蔣。
6月1936、1日,西南執行部和西南行政委員會向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遞交請願書,請求準許抗日。四日,陳、、李宗仁等。宣布抗日救國,成立軍事委員會,將兩廣兩軍改名為抗日救世軍,陳任主席兼總司令,李宗仁為副。
接著,兩廣軍隊進軍湖南。蔣介石倉促出動兩軍攔截,內戰壹觸即發。與此同時,蔣介石加緊購買和瓜分廣東。到7月初,廣東空軍部分飛機已飛向蔣介石,粵軍1軍軍長余漢謀也通電支援南京中央,廣東內陸開始分崩離析。
13國民黨五屆二中全會決定撤銷西南執行部和西南政治委員會,任命余漢謀為廣東綏靖主任,免去陳職務。
陳見潮水已退,於18逃往香港。此後,蔣介石派兵討伐廣西,企圖武力統壹廣西。經過各方斡旋,蔣與桂系達成妥協,兩廣事變宣告結束。
3.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以壹名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被中國守軍29軍嚴詞拒絕。日軍隨後向中國守軍開槍,炮擊宛平古城。二十九軍奮起抗日。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起點。
4.八·壹三事件
八·壹三事變是指抗日戰爭初期七七事變後,1937年8月3日,日本帝國主義長期在中國上海蓄意制造的擴大侵華戰爭的事件。
八·壹三事變後,日軍進攻上海,直接威脅到蔣介石的統治中心南京,也威脅到英美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利益,迫使國民黨政府調兵遣將,實行抗日政策。從此,中國軍民展開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戰鬥。
5.皖南事變
1940 10 6月19日,蔣介石指示何、白崇禧以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謀長的名義致電八路軍朱德、彭,新四軍葉挺、項英,強迫他們在1月內北上。
165438+10月9日,朱德、彭、葉挺、項英復電何、白崇禧,批駁了國民黨的無理要求,但為了大局,仍答應將皖南新四軍的部隊派至長江以北。蔣介石對此不予理會,命令第三戰區的顧和上官雲祥按計劃立即“解決”江南新四軍。
1941年65438+10月4日,皖南新四軍直屬部隊等9000余人在葉挺、項英等領導下開始北移。65438年10月6日,部隊到達皖南涇縣茂林地區時,突然遭到國民黨7個師約8萬人的襲擊。新四軍英勇作戰,激戰7晝夜。最終,由於數量上的懸殊,它耗盡了彈藥和食物。除了傅帶領二千多人突圍,少數被俘,大部分壯烈犧牲。
軍長葉挺被俘;副司令員項英、參謀長周子昆突破後陣亡;政治部主任袁去世。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是國民黨第二次反* *高潮的頂峰。
百度百科-兩廣事件
百度百科-皖南事變
百度百科-七七事變
百度百科-九壹八事變
百度百科-八·壹三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