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自科舉以來,中國得過幾個狀元?

自科舉以來,中國得過幾個狀元?

中國科舉史上,舉人百萬,進士十余萬,而作為這個龐大知識群體的巔峰,狀元郎只是屈指可數。據考證,從武德五年(622年)第壹進士孫,到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後壹個進士,在這1283年期間,可考榜數為745個,* * *產生進士592人(含504人)。

在中國古代社會,從普通百姓到達官貴人,無不堅信:“書中有顏如玉,書中有千斤粟,書中有黃金屋。”讀書的直接功利目的是做官。自孔以來,“學而優則仕”成為知識分子永恒的奮鬥目標。所以寒窗苦讀幾十年,是為了當狀元,是為了做官有文學背景,是為了做官光宗耀祖。成為狀元,不僅是天下文人的畢生追求,在百姓心目中也有著“天上只需壹輪,人間皆仰視”的無上榮譽。壹旦殿試第壹,馬上被吏部考試任命為官員,或被國子監編修,或當、郎中,或主管國史,或擔任皇帝助理。從此,他進入了壹個危險而不可預測的職業生涯,開始了他跌宕起伏的漫長人生。他們中的相當壹部分人,終其壹生,最終都走上了顯赫的職位。如唐代有147名名可考的狀元,29人事跡可考,其中宰相5人,尚書壹級的官員(含小官)8人。清代114狀元中,官職高達20位。可以說,在官場上努力升官,成為狀元,是對人生價值的至高追求。

清光緒二十年(1894),宮廷考試大金(長19.26米,高0.825米,滿漢兩種文字並用,騎縫年、月、年加蓋“皇帝之寶”)。

對於壹個學者來說,獲得最高獎項是不容易的。全國無數進士,經過鄉試、省考,最後在宮考中奪冠,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宋代大文豪蘇洵曾有“無中生有易,壹老如天”的感慨。尤其是在清朝,有很多人還是壹個滿頭白發,滿頭飽滿的“少年”。四五十歲的秀才,人們不會覺得他多大。“唐太宗真乃長軍事家,賺得白頭英雄”正是這壹歷史文化現象的生動寫照。比如宋朝,* * *出了118的狀元。據《中國狀元全傳》記載,生卒年有51位考生,其中20-30歲狀元有37位,占72.5%,年齡最小的18歲,50歲以上狀元有2位。清代中狀元者114人,生卒年可考者54人,其中20-30歲中狀元者19人,占百分之三十五,最小者21歲。50歲以上的獲獎者有5位,年齡最大的62歲。狀元之路絕非易事。

唐代主要有三科進士考試,基本沿用後世。壹種是貼經文,就是用現代的話填空。考官從各種學派的經典中選出壹行,然後蓋三行,讓考生讀出哪些字是粘貼上去的。本意只是為了測試考生的背功,檢驗其對經典的熟練度。第二次考詩賦,每個考生寫壹首詩,並賦詩壹首,極其重要。比如唐開元二年(714),賦的試題叫《七賦》,規定用韻必須是“風陰國清”。唐代狀元李昂寫了壹首27句327字的賦,氣勢磅礴,用詞雄渾,用韻準確,在27位考上的狀元中名列第壹。第三次考試,就時事給出壹個題目,讓考生回答自己的看法。目的是看到候選人對治國方略的獨到見解,認為國家選擇的是能治國平天下的人才。這三門考試全部淘汰,每門考試決定去留。只要壹次考不好,狀元夢就破滅了。宋仁宗之後對科研進行了修改,允許參與者按照策略、賦值、貼經、墨意的順序試四次,綜合平衡後再決定。考試結束後,考生由“閱文大臣”排出前十名,呈獻給皇帝。最後,皇帝會根據個人判斷來確定誰是“壹等第壹”。所以能拿頭獎的,大多是當代人才。他們才華橫溢,勤奮好學,或有良好的文化氛圍,或有獨特的天賦異質性,往往擁有人人稱道的絕世才華。比如明代狀元楊慎,“少年機警,十壹歲就能寫詩,十二歲就打算寫《古戰場文學》、《論渡秦》。十三歲時,他的詩歌在北京成名,被詩壇領袖李東陽收為狀元。十九歲即中狀元,二十四歲即中狀元,是明代四川唯壹的狀元。

清光緒二十年(1894)殿試大金榜偏。

在700多名排名靠前的醫生中,也不乏平庸之輩。很大壹部分人從高中成為尖子生後就壹事無成。他們性情古怪,嗜酒如命,晚年貧窮悲慘。唐朝光華二年(899)的狀元陸,窮得連壹杯酒都喝不起,夠可憐的了。還有很多狀元官至下壹屆,卻毫無政績,生活平淡。更有甚者,他向叛軍投降,被誣陷,被奉承,被史書稱為“惡小人”。比如投降遊牧民族,助人為樂的北宋狀元莫卓。這種形式元素在歷史上是無法記載的,也很難保持壹個清晰的名稱。堪稱狀元中的敗家子。

在狀元的考試中,有時並不完全是憑真才實學。有的人就是靠關系或者偶然的原因成為高中狀元。唐朝有牛喜樹、尹姝、王思宗,他們是“許願狀元”、“自薦狀元”、“相撲狀元”,從他們的綽號就可以看出來。狀元裴更慘。唐文宗二年(837),禮部侍郎高塏主持科舉考試。他標榜正義,宣言杜絕了求助。裴基於他與宦官左仇士良的關系,請求封他為狀元。當時文宗皇帝是傀儡,朝野都是周世良掌權,裴司前拿著周世良的壹封信,公然對高塏說:“裴秀才不是狀元。”高塏琢磨了很久,知道自己無力反抗,不然馬上就麻煩大了,只好無奈的把裴記為狀元。在天下動蕩,皇權瀕臨衰落的時候,看似正義的科研往往難以擺脫權臣的約束,成為宮廷政治的玩偶,這不能不說是頂尖科研學者的悲哀。

清光緒二十年(1894)宮廷考試小金榜局部(65438+長0.05m,高0.34m,滿漢文滿文,未印)。

歷代狀元大多出身名門。他們從小就處於舒適的家庭環境中,既有重臣,也有名流之家。有的甚至是父子狀元、祖孫狀元、宰相、大臣。父輩的榮耀和顯赫地位,為他們攀登科研高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許多人依靠名臣的推薦和培養,成功實現了成為狀元的夢想。然而,也有相當多的頂級學者來自貧困家庭。都是靠自己的天賦成為壹個國家的尖子生。尤其是宋太祖,為了戒除唐朝科舉操縱和貪贓枉法的癮,加強了對科舉中權貴子弟的監督和制約,刻意選拔了壹批平民子弟參加科舉考試。比如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狀元呂蒙正,幼時被父親趕出家門,隨母親住在龍門山。元代著名雜劇作家關漢卿以的貧苦生活為背景,創作了《呂蒙正雪災破窯記》。孤獨而貧窮的呂蒙正,依靠自己的天賦和努力,在365,438+0歲的時候贏得了天下,42歲當上了宰相。他成為兩朝侍郎,受到眾人敬仰。在所有朝代,都有像呂蒙正這樣的冠軍。他們成為通過科舉考試出人頭地的普通人的幸運驕傲。

科舉考試是封建統治者為國家選拔官員的重要方式。當時,唐太宗李世民看到新進士從考場魚貫而出,高興地說:“天下英雄無不入我的圈套!”壹千多年來,科舉制度選拔了壹大批有真才實學的優秀人才治國安邦,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官僚的統治集團骨幹。然而隨之而來的卻是壹個歷史奇觀:狀元以其著述命名,卻鮮有人在文學藝術上取得較高成就,鮮有人步入大家之列。作為狀元,他們精通詩文,常有詩書傳世,有的甚至有作品。但從高中開始,他們大多投身於仕途,無心寫作,熱衷於官架子,註重富貴利祿,無意執著於文藝探索。七百多名狀元中,除了楊慎、劉公權,大多文學成就平平,難以傳世。狀元很難進入所有人的行列,高中也很難做到所有人都是狀元。唐宋265位狀元中,蘇軾等八位大師以及李白、杜甫等其他大詩人,無壹得狀元。這種極其獨特的歷史文化現象,至今仍是困擾人們的古老文化之謎。

中國科舉時代有多少狀元(不包括武狀元和女狀元)?據史料記載,唐代,* * *有139狀元;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的唐朝有11個狀元。宋朝有118狀元,元朝有32名蒙漢狀元。明朝有90個狀元;從清朝到光緒三十壹年(1905),科舉制度廢除,共有114名中狀元,從初唐到清末共504名中狀元。

遼代狀元18;金代狀元人數為15,張大西政權狀元人數為1。太平天國有14名狀元。如果狀元可以和唐五代宋元明清狀元排在壹起的話,中國有552個狀元。

有17 * *人連續壹千多年獲得三元,比如明朝洪武時期的關旭,正統時期的商鞅。

附歷代狀元:

★中國歷史上第壹個冠軍是孫,622年人伍冠軍。

★中國歷史上最後壹位進士是劉春林,清光緒三十年(1904)陳佳分科進士。他中了科舉,次年,也就是光緒三十壹年(1905),慈禧太後下詔停止科舉,於是他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壹個進士。

★中國歷史上唯壹的女狀元是太平天國三年(清鹹豐三年,1853)婦科狀元傅善香。

★歷代狀元中,最受尊崇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寶四年狀元文天祥(1256)。他以崇高的愛國主義和民族氣節,被譽為“狀元中的狀元”。

★歷代狀元中,清鹹豐六年(1856)陳冰分科狀元翁同龢在中國政局中舉足輕重。他壹生兩次為欽差,是清末皇帝與後兩派紛爭中的欽差派領袖。甲午戰爭後,他積極支持康有為的變法主張,並推薦給光緒皇帝,最終促成了“戊戌變法”,使當時的政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歷代狀元中,唯壹壹個由狀元當上皇帝的是西夏天慶十年(1203)桂海支狀元李尊旭。他是夏朝宗室國王李延宗的兒子。天慶十年(1203)參加西夏科舉,取得石婷第壹名,成為狀元。攻打齊王,提拔提督。後來在西夏皇帝建立的第二年(1211),發動宮廷政變,夏襄宗被廢,做了皇帝,是為了夏宗申。

★歷代狀元中,有據可查的是,第壹個在科舉考試中獲得“三元”的狀元是唐建中二年(781)新郵科狀元崔。先後考入京招撫界頭(謝園)、書生樣頭(狀元)、博學宏詞科、系統科。

★歷代狀元中,唯壹從吳狀元升到宰相的是唐朝開元初年的吳舉狀元郭子儀。他經歷了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個朝代,兩次出任宰相。同時,他也是歷代最傑出的武學大家。

★在歷代科舉考試中,北宋是“三元”人數最多的壹個朝代,有孫鶴、王增、宋、楊振密、馮敬、王等六人。

★歷代狀元中,明代官至宰相(包括宰相職位,如內閣首輔、大學士)人數最多,有胡光、魯尚等17人。

★在歷代狀元中,詩畫成就最高的是唐開元十九年(731)新魏科狀元王維。他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傑出代表之壹,其詩歌藝術被認為是“從李(白)到杜(賦),應是第壹”。他的畫被推崇為“南宗畫之祖”,古代文人畫從他開始。

★歷代狀元中,南宋紹興二十四年(1154)徐佳狀元張孝祥,在詞創作上成就最高。他的詞沿襲蘇軾,精神飽滿,愛國色彩濃厚。他與張並稱為偉大愛國詩人辛棄疾的開創者。

★歷代狀元中,以唐元和三年(808年)吳子科狀元劉公權書法成就最高。他擅長楷書和草書,與唐代另壹位大書法家顏真卿並稱“劉燕”。歷史上,他與唐代的、元代的顏真卿、趙並稱為中國“楷書四大家”。

★在歷代狀元中,史學成就最高的是五代漢二年(949)姬友科狀元王璞。他在唐代蘇冕創立會議的基礎上,根據唐九代蘇冕編纂的會議和楊少甫的續書,編纂了《唐姚輝》百卷。後來根據《五代史記》寫成《五代會》三十卷。不僅史料豐富準確,而且正式確立了正文分類編纂的體例和方法,為後人所效仿。這壹貢獻被四庫的總結稱為“偉大的成就”。

★歷代狀元中,以明鄭德六年(1511年)新圩科狀元楊慎著述最為豐富。他不僅從事詩歌創作,還會寫作、寫歌、作曲,重視民間文學。他是壹位有成就的作家和著名的學者。他壹生的作品有400多種,雖然很多已經散佚,但仍有100多種留存;現存詩約2300首,作品豐富,明日為第壹。

★歷代狀元中,植物學成就最高的是清代嘉慶二十年丁醜氏狀元吳(1817)。他壹生擔任多省總督,十分註意各地的豐歉與民生的關系。他根據所聽所見,開列圖紙清單,將古籍中的有關植物文獻整理成《植物名實考》22卷、《植物名實考》38卷。它是中國19世紀重要的植物學專著。

★歷代狀元中,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南宋邵熙四年(1193)狀元陳亮。他主張註重事業功利,補充國計民生。他提出了“利宇宙者不過物,用其日用者不過物”的命題,並就義利關系與朱和進行了多次辯論。他的理論獨樹壹幟,是永康學派的創始人。同時,他也是壹位著名的作家。

★歷代狀元中,元代九年(814)狀元張最愛喝茶,對我國茶道研究有所貢獻。他寫了《烹茶之書》,評論了各種春茶炒制的優劣。是繼陸羽《茶經》之後,我國又壹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歷代狀元中,唯壹去過東歐國家的外交使節是清同治七年(1868)陳武科狀元洪鈞。光緒十三年(1887),奉命出使俄國、德國、荷蘭、奧地利,為期三年。他利用西文資料撰寫了《元史譯著補編》,開創了利用西文著作和資料研究元史的新時代。

★歷代狀元中,有據可查,唯壹被皇帝招為馬旭的是唐會昌二年(842年)任旭科狀元鄭好。他是第壹個進士,七年後,也就是中學三年(849),被宰相白敏中作為馬旭的候選人推薦給唐玄宗的女兒唐玄宗。

★歷朝歷代狀元中,唯壹壹個被皇帝下令剛正不阿處死的是明洪武三十年(1397)丁醜南榜(或春榜)狀元廉。因為考進宮的都是南方進士,所以對北方進士不滿。明太祖朱元璋大怒,下令將主考人和連等人處死。

★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用少數民族語言參加科舉考試的人得了第壹名。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龜茲女真進士第壹秀才(又稱謀略秀才)是女真人。他用女真文參加了科舉考試。

★歷代狀元最多的是唐朝。從漢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到愛帝五年(907年)的285年間,幾乎每年都要舉行壹次科舉考試,產生大約270名狀元。《考大學入學》、《談回族》等古籍可考人數139余人。

★在中國歷史上,江蘇省是清代狀元最多的省份。從順治四年(1647)武進定海狀元魯公,到光緒二十年(1894)南通狀元張謇,247年,* * *產生了49個狀元。

★中國歷史上狀元最多的府是清代蘇州府,共有24位狀元。

★在中國歷史上,永福縣(今福建永泰)是短時期內產生狀元最多的縣。從大道第二年(1166)到大道第八年(1172),先後產生了小、、三位冠軍。

★歷史上產生兄弟狀元最多的朝代是唐朝,有(兄弟)、張(兄弟)等19名兄弟狀元。

★歷史上產生父子狀元最多的朝代是北宋,有張去華(父親)、張德業(兒子)等6位父子狀元。

★歷代兄弟狀元中,與時間距離最近的是唐憲通十四年(873年)龜茲科狀元孔勛(兄弟)和唐乾福三年(876年)沈冰科狀元孔密(兄弟)。兄弟倆中頭獎的時間只差三年。

★歷代父子狀元中,與時間距離最近的是開寶二年(969)北宋狀元安德宇(父親)和開寶五年(972)壬申科狀元安壽良(兒子)。父子兩個冠軍之間的時間只差三年。

★歷代狀元中,清代光緒二十年(1894)吳佳狀元張謇開始從事實業活動,成就斐然。他於年及次年(1895)從事實業活動,先後興辦數十家企業和大量社會事業,影響全國,被譽為“中國偉大的教育家、實業家”。

★歷代武狀元中,唯壹壹個考了兩次,先探花再考狀元的,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的陳賡武狀元馬全。馬全初被封為馬王全。乾隆十七年(1752)參加了壹次武舉進士考試,中了殿試三名。後來因任職期間與同事發生矛盾,被免去官職。為了洗刷自己的恥辱,他改名為全,並決定再次贏得名聲。終於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了殿試狀元,武學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