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藏語意為“旋律之海”,生於康熙二十二年。十四歲,逐漸進入布達拉宮,擔任黃教教主。十年後被清廷廢黜,發配北方,途經今青海納木錯,不知去向。給人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但最終,他還是沒有做出最後的選擇。所以倉央嘉措沒能成佛,只是成了壹個人。在歷史上所有的喇嘛中,他是壹位才華橫溢的民間詩人,他寫了許多熱情奔放的情歌,用情詩表達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和理解。他的《情歌》詩集,文字優美,樸實生動,在民間廣為流傳。
那壹天,那壹月,那壹年,那壹生,是倉央嘉措愛情詩中流傳最廣的壹首詩。它純凈,溫柔,美麗,易懂,自然流暢。看完讓人覺得好難過,好難過,好深情。這是經典之作。這首詩的每壹段開頭,以“日-月-年-世”的時間順序來說,都與自然巧妙結合。隨著時間的逐漸推進,作者對《哭泣的玫瑰》的向往也逐漸增加:“聽到妳念經的真言,觸摸妳的指尖,貼著妳的溫暖,期待與妳相遇”,從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對她的深深向往和感情的真摯。
原詩如下:
那壹天,我在寺院的香霧中閉目,忽然聽到妳頌中的真言;?
那壹月,我搖動所有的祈禱管,不是為了穿越,而是為了觸碰妳的指尖;?
那壹年,我磕頭爬在山路上,不是為了看妳,是為了堅守妳的溫暖;?
當時我把山水變成佛塔,不是為了修來世,而是為了在路上遇見妳;?
然而,就在那壹夜,我忘記了壹切,拋棄了信仰和輪回,只因為曾經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