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如何讓學生感受詩歌之美

如何讓學生感受詩歌之美

1、從繪畫的角度去感受詩歌畫面的美。詩歌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壹個無限的空間。怎樣才能感受到美?教師可以將書中涉及的實物檢索成繪畫素材,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繪成完美的畫面,讓學生從欣賞的角度去體會詩意的美,從而真正感受到美的意境。我們在研究王維的《山居秋夜》時,可以試著畫出這樣壹幅畫面:山高林密,人跡罕至,秋雨乒乓,山更空寂。花已雕謝,但有松樹如蓋。壹輪明月靜靜地照進松林,山泉清脆,流過山石,映出皎潔的月光。姑娘們的笑聲從茂密的竹林裏傳來,下遊的漁船讓水面上的荷葉顫動。如果妳遇到有繪畫天賦的學生,讓他們畫出這壹幅色彩斑斕、動態幽靜、淡雅的風景,那麽這首詩給人留下的印象會更直觀。2、從音樂的角度去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壹首好詩帶來的情感體驗往往難以用語言表達,而壹首好歌帶來的感受,任何人都可以表達。讀壹首詩是什麽感覺?比如“真情如草原般遼闊”,比如“與公牛賽跑”般灑脫,比如“二泉映月”般悠遠,比如“賽馬”般奔放。借助音樂欣賞詩歌,學生壹定覺得有趣。中國古代的樂府詩是可以用音樂來傳唱的,這其實是壹種用音樂感受美的形式。例如,在學習高二語文上冊的七首詩之前,我教我的學生學習唱“於美人”這個詞。不料壹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要求學唱七首詩。我趁機告訴他們,有些歌詞已經丟失了。既然大家都這麽喜歡唱歌,那就要結合詞的內容來作曲作詞,然後評判誰的作品好聽不好聽,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詩歌的熱情。如果壹個學生能夠用優美的音樂分享整首詩,不管他是否使用音量曲調,只要他能夠真正從中體會到樂趣,就說明這個學生已經達到了壹定的理解水平。3、從改寫的角度來拓展詩歌的內涵。因為詩歌是有限的,很難準確生動地傳達具體可感的審美意象,高中生由於社會閱讀能力有限,知識水平有限,更難以把握其深遠的意境。作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展開句子入手,從讀詩後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等角度進行思考,讓學生用優美的語言將詩歌改寫成散文詩,或者展開成山水敘事散文,這樣就不難理解詩歌的內涵了。壹個學生這樣改寫了李清照的《聲慢》:壹個秋夜,思鄉的憂傷突然湧上心頭。努力了,還是拿不到獎勵。學習的壓力讓人喘不過氣來。壹個人在異地更是空虛,壓抑,無聊。為了解決這些悲傷,我不得不開始漫無目的的尋找,尋找,尋找,試圖找到什麽!我不知道,壹切都是那麽茫然。也許我只是想找壹些溫暖的回憶來安慰自己,但我只是覺得四周都很孤獨。所以,無論是什麽場景,在我看來都是慘淡的。看了這生動的改寫,自然就明白了詩意的境界。4、從欣賞的角度去欣賞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詩歌有特定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人對詩歌有不同的感受。壹千個讀者,壹千個哈姆雷特。基於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勇敢地表達自己獨特的觀點。壹首詩的主題不是絕對唯壹的。只要學生的意見合理,老師可以鼓勵他們保留。即使不合適,老師也要承認自己動過腦筋。如果學生實在不會說自己的感受,就要引導他們利用豐富的圖書資源,去發掘詩歌中表達的豐富感受。學生在查閱資料、思考、加工後,意識到不再是老師教的統壹模式。也可以組織學生討論,達成* * *認識,提出凝聚點,最後由老師總結,得出既有個性又* * *的結論。5.從聯想和想象的角度創造詩意的意象。在詩歌教學中,如果只滿足於課本上的分析,結果只會導致學生思維的僵化。作為教師,我們完全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已知的意象再創造新的意象,而要達到這壹目的,只能靠豐富的聯想來完成。唐代詩人常建在破山寺後的禪林中寫道:“清朗的早晨,在古寺附近,晨曦指向樹梢。我的路蜿蜒曲折,穿過壹個遮蔽的山谷,樹枝和鮮花,到壹個佛教靜修。”教這四首詩的時候,完全可以通過想象來豐富詩的內容:清晨,我壹個人走著,不知不覺來到壹座古老的寺廟,推開寺廟的門,只見壹輪新生的太陽掛在高高的樹梢之上,晶瑩的露珠在柔和的陽光下格外耀眼。壹條蜿蜒的小路伸向遠方,路的盡頭,紅花綠樹掩映著古老的禪房...經過精心的設計,我們的腦海裏不再是簡單幾句話傳達出來的形象,而是壹幅幅生動可觸的畫面。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提出壹些問題。詩人為什麽要獨自去孤僻的古寺?找這個思路繼續欣賞這首詩,就不難理解詩的主題了。當然,讓學生充分認識詩歌,並不是放棄詩歌的背誦、朗讀和聽寫,而是讓學生在感受到深刻的內涵後,更願意、更容易地去朗讀和聽寫。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因為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沒有這壹點,再好的方法也是徒勞的。詩是美的,註重教學藝術的美更能激發美的感受,這是我在教學中的真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