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去不復返,波濤洶湧。千古風流人物。老營西,人說是三國之戰,赤壁之戰。巖石和雲正在下降,波浪在岸邊撞擊,成千上萬堆雪被卷起。如畫如山,壹時有多少英雄!
回想壹下公瑾,小喬剛結婚的時候,英俊瀟灑,拿著壹把羽毛扇,圍著壹條黑色的絲巾。他有說有笑,壹切都過去了。我今天神遊在戰場上,我感受著壹顆感受的心,過早地生出了白發。世事如夢,壹瓶還是壹個月。
[簡要分析]
蘇軾的詞,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不那麽拘泥於壹種模式。有時候放壹本直書就成了“調不上的詩”。有些從內容上來說還是挺普通的。就像長江滿是泥沙,不是清水壹樣。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展現出大河的宏大氣勢。人們可以如此挑剔,但不能總是否認。
蘇軾的《念奴嬌》無疑是宋代名篇。如此高的立足點和對歷史人物的精妙書寫,不僅在詞界罕見,在詩國也不多見。
他壹動筆就大搖大擺,威風凜凜:“壹去不復返之河,壹去不復返之浪,千古風流人物”——想想幾千年來歷史上出現過多少英雄,都是時代的驕傲。誰不佩服他們的英雄浪漫,誰不仰視他們的長相!但“長江後浪推前浪”,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和新陳代謝的客觀規律,現在回頭看,那些“風流人物”當年的成就,似乎都被長江的波濤不斷沖刷,漸漸淡漠,漸漸褪色,最後,成為過去式。
《海浪走了》——既生動又形象。但更重要的是,作者從壹開始就把握了歷史發展的規律,高度凝練地寫出了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的位置。真的是“戰略計劃”,占了先機。太神奇了。
“老根據地以西,人文是三國周郎的赤壁”──泛指“風流人物”。在這裏,我們進壹步提出“三國中的周郎”作為壹篇文章的主腦,於是文章誕生了。
“山石雲崩,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這是不可或缺的場景寫作。總之,山石如墜雲煙;壹句話,波濤如撕岸;由於亂石嶙峋,驚濤駭浪的掙紮,無數的海浪卷成無數的雪堆,忽起忽落,忽隱忽現,蔚為壯觀。
“山清水秀,英雄壹時多”──“山清水秀”是從眼前的風景得出的結論。山河太美,人物壹時英雄。這長江,這赤壁,能不引起人們對往事的懷念嗎?所以,這就導致了下面這種感受的表達。
“回望公瑾,小喬初嫁,美輪美奐”──作者在這裏單獨提出周瑜來,作為這裏的代表人物,不僅是因為周瑜是《赤壁之戰》中的關鍵人物,更是出於藝術剪裁的需要。
請看,《當年的公瑾》後面突然加了壹句“小喬初嫁”,然後又加了壹句“英姿颯爽,英姿颯爽”。真的就像是在兩個懸崖峭壁之間跨壹座小木橋,是壹件危險又令人嘆息的事情。真是千鈞壹發,因為小喬這個人物本來插不到這裏,現在看來很不相稱。所以這確實是壹種非常冒險的中風。又讓人感嘆,因為這個角色的插入真的可以把周瑜的浪漫優雅描繪的很有精神。從藝術角度來說,真的是傳神之筆。風搖的地方,絕不是其他句子能完全表達的。
“羽扇黑絲巾”四個字充分展現了周瑜的風采,是對“小喬初婚”的進壹步勾勒和補充。
“故鄉飄零,情系應笑我,生得早,長得旺”──從這裏,我轉而談談我個人的感受。“故國漫遊”指的是三國赤壁之戰和那些歷史人物引起了許多感觸──好像他的靈魂旅行到了古代。“深情”是嘲笑自己的矯情。因為自愛,難免有早發(白發),只好自嘲。在這裏,作者沒有辦法為自己立業,自己老了──比起周瑜破曹操時才三十四歲,還在赤壁山頭唱戲,不能不令人感慨。
“世事如夢,壹尊歸月”——於是我只好心胸寬廣。反正以前像夢,現在也像夢。我還是拿起酒杯,對著江面明月倒壹杯,以示對它的敬意吧。這裏用了“如夢”這個詞,正好回應“浪淘盡”的開頭。因為風流人物不過是“浪淘盡”,世界不過是“如夢如幻”。何不心胸寬廣,過於執著!這是壹股長期潛伏在蘇軾思想中,並與現實世界表現出離心傾向的暗流。階級的局限性就是如此,在他的生活中,常常是不可避免的,不時脈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