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本義指楚辭,逐漸被固定為兩層意思:壹是詩歌的體裁,二是詩集的名稱(某種程度上也代表楚文學)。楚辭創作手法浪漫,感情奔放,想象奇特,具有濃郁的楚國地方特色和神話色彩。與《詩經》中單純的四言詩相比,楚辭的句式更加生動活潑,有時在句子中使用楚方言,節奏韻律獨特,更適合表達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
就詩歌體裁而言,它是戰國末期以屈原為代表的詩人在楚民歌的基礎上創造的壹種新的詩體。就集名而言,它是西漢劉向在前人的基礎上編纂的壹部“楚辭”體詩集,收錄了戰國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賈誼、淮南蕭山、顏濟、東方朔、王豹、劉向的戲仿作品。“楚辭”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史記·酷吏列傳》中。可見這個名字最遲在漢初就已經存在了。其本義為泛指楚辭,後成為專稱,指戰國時期以屈原創作為代表的新詩風。這種詩歌風格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色彩。誠如宋代詩人黃所言,“皆寫楚語,寫楚音,記楚地,作楚物名”(《東觀上》)。西漢末年,劉向收藏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人模仿這種詩風的作品。題目是“南方之歌”。這是繼《詩經》之後,中國古代又壹部影響深遠的詩集。此外,由於屈原的《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楚辭又被稱為“騷”或“騷體”。漢代人也壹般稱楚辭為“賦”。《史記》中已有屈原寫賦的說法,《漢書·藝文誌》中也有屈原賦、宋雨賦等名字。
在漢代,楚辭也被稱為詞或辭賦。西漢末年,劉向收集了屈原、宋玉以及漢代淮南蕭山、東方朔、王勃、劉向等人的作品16首,定名為《楚辭》。楚辭又成了詩集的名字。屈原的《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所以楚辭也叫騷體或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