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夔州的秋景;興是壹種由事物和心靈引起的情感。詩人暮年,看到盛世已不在。昆明池壹片廢墟,無人問津。他自己就像壹個漂泊江湖的漁夫,居無定所,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所感動。
《秋興八首》作為杜甫晚年的壹部七律作品,無論是內容、意境還是句法節奏都趨於極致。歷經世事,他的詩風愈發陰郁,悲而不傷,悲而不悲,“鄉愁,無盡回。”
用葉嘉瑩先生的話來說,這是壹種不再受現實限制的親情,是壹種在內心醞釀已久的“想象感”。
聽葉先生悠揚沈穩的語調,仿佛把人引入了壹個深遠的古代世界。
秋色繁華詩八首,本來適合吟誦。古典詩詞是詩與樂的結合,“情動於中,形於言”,不足以歌。而杜甫,尤其擅長性情。他曾在詩中寫道:“改新詩,吟久”(《解悶詩十二首》)。當他寫完詩後,他用聲音修改了它們。
而我們往往在吟誦的過程中,更能體會詩人的情感起伏,也逐漸體會到詩歌的無窮力量。
《論語》曰:“詩可興,可察,可群,可怨。”鐘嶸《詩》雲:“寧貧易安,隱居多詩。”
古典詩詞講究的是喚起情感的作用,翻開那些古詩詞,呈現的是詩人對生存經驗的提煉和對人生的精妙洞察。
我們走在人生的旅途上,或多或少背負著生活賦予的重擔。但是,詩歌就像壹個精神的庇護所,給我們提供了壹個感知他人、了解自己的起點,讓人不被苦難迷倒,不迷失方向,堅持下去,承擔起責任。